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与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5229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与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与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与应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与应对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与应对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与应对策略摘要:经济新常态有其内在的演进逻辑,它既是世界经济深刻调整的必然反映,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演进的必然结果。从整体上看,新常态经济包含着经济增长速度换挡,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经济增长动力转换, 资源配置方式变化, 经济福祉包容共享等丰富内涵和特征。应对经济新常态,要更加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收入公平分配,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增长动力 2014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这一论断表明我国经

2、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如何认识新常态,应对新常态,已成为经济生活中一个新课题。 一、经济新常态的演进逻辑 所谓经济的“常态”应该是一个经济体在“某一特定时期”内运行的“经常性状态”或“稳定性状态”的简称。 “新”是相对于“上个时期”经济运行的状态而言的,这种新的经济运行状态一旦趋于稳定,并将维持一段时间,那就是经济“新常态” 。 (一)经济新常态是世界经济深刻调整的必然反映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已深深融入世界经济,并2与世界经济形成双向反馈的互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形成,与世界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有着内在的逻辑。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2008 年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产

3、生的负面影响和效应仍在持续发酵。经济危机的演变发展导致原有的常态遭到破坏,新的常态逐渐形成,这种新常态表现出的趋势性特征是:一是国际分工体系和增长方式将重构。原有的分工体系和增长模式遭到破坏,各国都在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方式。二是世界经济衰退将长期化。当前及可预见的将来,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将在较长时期内呈现低速的“弱增长”格局,在“弱增长”中转型,在转型中“弱增长” ,将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三是各国博弈更加激烈。各国将围绕对自然禀赋的有效利用和对资源的争夺控制展开大博弈,导致资源纠纷、领土纠纷和贸易保护主义越演越烈。四是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革命正在到来。为应对危机,各国对

4、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低碳技术、高端制造的开发应用将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工业革命、消费革命乃至社会变革。这场革命的长期化和常态化,考验并衡量每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考验每一个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和人民的智慧和信心。五是世界进入金融化生存竞争时代。在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过程中,金融货币手段越来越多地成为发达国家转嫁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维护其经济与金融霸权的常态化手段。经济危机后正是由于各国政府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不断推出,使世界经济能保持在低水平上的增长,但也同时带来全球流动性过剩、大宗产品和资产价格波动大、地缘政治紧张、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全球经济进入了一种

5、非理想化的新常态。我国3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同样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持续“弱增长” 、国际分工体系和增长方式重构、金融化生存竞争、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世界经济新常态的现实环境,我国经济新常态是世界经济转向新常态的必然反映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经济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演进的必然结果 如果把 2008 年金融危机以前的状态称之为经济旧常态,那么这种旧常态的主要特征是:一是经济高速增长,年均增长 10%以上是常态;二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要素投入,以及对环境资源掠夺式开发和粗放式利用,增长方式粗放。三是经济结构失衡,增长主要靠大规模投资扩张、房地产业过度投资和出口爆发式增长的拉动;四

6、是高投资率、高储蓄、高杠杆率和低消费率是常态。 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基础薄弱,物资极度匮乏,百姓温饱不足,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要摆脱贫穷,加快发展,运用各种手段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是当时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经过 30 多年高速增长以后,我国经济的体量已今非昔比,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全球总需求不振,出口低成本比较优势削弱;生产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上限;各类隐性风险显性化;全面刺激政策边际效果明显递减等。我国经济既“做不到”也“受不了”像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 内外因素叠加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源自旧常态,但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继承与发展相

7、统一的扬弃,没有过去 30 多年的快速发展,就没有现在步入新常态较高层次发展阶段的物质基础,就没4有现在主动适应新常态的自信、从容和定力。 二、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从整体上看,新常态经济包含着经济增长速度换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资源配置方式变化,经济福祉包容共享等在内的丰富内涵和特征。 (一)经济增长速度换挡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 30 多年高速增长后正在步入新的运行轨道,即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换挡回落被普遍认为是经济新常态最基本的特征,与前 30 多年年均增长 9.9%的高速度相比,年均增速放缓,但仍将保持在 7%8%的中高速,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一速度仍

8、处于领跑状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142019 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将为 3.9%,其中发达国家为 2.3%,新兴经济体为 5%。而我国经济仍有望在一定时期内在 7%8%的“中高速挡”运行,这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各个经济单元能接续接力。比如当服务业在东部地区崛起时,退出的制造业会转移到西部地区而不会消失。 从世界来看,经济增速换挡是普遍现象,在很多追赶型国家经济发展中表现得非常突出,这是工业化特征下后发经济发展规律所致,后发国家在追赶先行国家中,通常会在前一段时期出现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与先行国家的差距迅速缩小,但随着后发优势的逐渐消减,经济增速会明显回落。目前,我

9、国工业化、城市化尚未完成,正在从上中等收入国向高收入国迈进,经济新常态就是工业化进程向后期推进的直接体现。从我国来看,经济增速转换首先源于我国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经济长5时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供给端看,人口拐点出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数量下降,人口抚养比提高,储蓄率下降,潜在增长率下降。从需求端看,全球化红利衰退,外需减弱,外资退潮,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其次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对资源能源环境带来极大压力,增长难以持续,从今天的经济体量看,如果硬要维持高速增长,需要更多新的增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要在转型升级与合理增速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把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0、,促使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从产业结构看,正由低端迈向中高端。三次产业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服务业将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 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 年这一比例继续上升。从需求结构看,投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消费将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2012 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2014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48.5%。从城乡区域结构看,城乡区域差距将逐步缩小。连续 5 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

11、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 (三)经济增长动力转换 新常态最本质的特征是增长动力的新旧接续。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本、资源三大传统要素投入,是一种典型的要素驱动型。今天这三大要素均面临诸多瓶颈约束,要素价格发生了重大变6化,依靠要素成本优势驱动、投资驱动、大量消耗资源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倒逼我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通过创新驱动,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如果不能及时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就极有可能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长期陷入停滞。国际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所有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线的国家,在这一阶段都重视教育,重视研发,重视科技的自主创新,从而促进了增

12、长动力的转换。 (四)资源配置方式变化 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转变,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所有经济活动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最有效的配置资源,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配置效率。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就是让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当前我国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和条件逐步形成,但仍然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政府权力过大、审批复杂、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

13、市场竞争。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证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共同富裕。二是加快完善市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成,要素市场初具规模,要进一步清除市场壁垒,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三是建立公开公平透明的市场规则,在制定负面清单的基础7上,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法制化营商环境。 (五)经济福祉包容共享 从城乡关系看,我国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态势开始显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正在

14、加快形成。从区域发展看,区域增长格局与协调发展正发生重大的变化。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共同构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格局,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增长的中心不断向中西部拓展,一些重大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愈发增强,给经济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新常态下,经济福祉逐步走向包容共享型将是长期趋势。 三、经济新常态的应对 新常态下,机遇挑战并存。面对经济新常态,既要冷静理性,不急不躁,顺势而为。又要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尽力而为。 (一)更加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 新常态经济是换挡而不是失速。因为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保持经济合理增长,必须着力发掘新增长点。产业增

15、长点方面,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让“老树发新芽” ,形成新的生产力;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生态环保、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养老健康、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需求增长点方面,投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公共公用设施配和一些新技术、新8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必然有许多新增长点。消费:加速形成差异化、个性化、便利化、绿色化的消费热点,通过创新供给激活消费需求。出口:“一路一带”沿线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 44 亿,经济总量约 21 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 63%和

16、 29%,合作空间巨大。民生增长点方面,加快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创新创业增长点方面,大力推进全民创新创业,形成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新浪潮。 培育新的增长点,路径有三:市场,重在一个“活”字。善于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让优秀的企业给经济发展不断提供动力。创新,重在一个“实”字。以改革推动全面创新,把科技成果和生产应用结合起来,把科技人才和企业经营人才结合起来,把政府科技投入和企业市场投入结合起来。政策,重在一个“宽”字。政府要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二)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新常态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体现

17、在空间上的要求,就是要培育更多的增长极,形成区域经济“多轮驱动”的新格局。近些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增长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新的区域增长极不断涌现,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产力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主体功能定位逐渐清晰;区域合作与一体化进程深入展开,区域协调性明显增强。但是区域差距仍然较大,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发达地区转型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另外,无序开发、恶性竞争仍然存在。9因此继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更加注重东中西部、沿海和内地的联动发展,包括构建跨区域大交通大流通,来推动各区域经济社会的交融发展,推动产业的有序转移和承接。二

18、是更加注重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的引领发展,积极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和增长极。三是更加注重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协同发展,突破行政区的限制,在更大范围、更大空间推动资源要素的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各个地区经济的优势互补。四是更加注重国内与国际的合作发展,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要把国内的开放同国外的开放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来拓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潜力。 “一带一路”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构想。五是更加注重区域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科学性,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推动发展,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有机结合起来。(三)更

19、加注重收入公平分配 要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首先要在初次分配中兼顾效率和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劳动者和企业的初次分配中,从就业质量、最低工资、社会保险、职业福利、工资谈判等方面入手,扭转劳动者报酬偏低、初次分配比重失衡的格局。其次解决收入分配不公是再分配环节,加大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和中小企业税收负担。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民生福利支出增幅快于财政收入增长,财政支出向民生、农村、老少边穷地区、低收入群体倾斜,确保教育、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房屋、社会救助、公共服务等重点民生领域持续10发展。第三,实现分配

20、公平还应破除垄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与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结合起来,引入竞争,避免因垄断导致差距进一步扩大。(四)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全面节约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爱护生态环境的社会风尚。 (五)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 应对新常态必须向体制改革要红利。当前还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新常态的形成。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不搞强刺激,以区间调控的思路,着重定向调控,大力简政放权,强化市场的作用,释放市场的活力,减少“政策依赖症” 。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产业迈向中高端新常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向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形成万众创新、全面创业的新局面;加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