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5504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二十四节气:第五大发明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短短的 56 个字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全年的季节、天文、天气和物候的变化规律。二十四节气既是古老的阴阳合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关于天文、气象方面的历法,曾被气象学家誉为第五大发明。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测定节气的方法和仪器。人们发现房屋树木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都投下了阴影,同时,这些影子在一年中随着时辰的变化又具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竖起一根杆子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就是最早的圭表。根据长期的观测发现,在

2、夏天的某一天,正午表影最短,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在冬天的某一天,正午表影最长,之后天气逐渐转热,于是便确立了最早的两个节气“夏至”和“冬至” 。连续两次测到的表影最长值或最短值之间相隔的天数是 365 天,这说明在很早以前先民就测算出一年等于 365 天。二十四节气产生于西周早期,在春秋时期,人们测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四个节气,战国时的吕氏春秋中记载的节气增加到八个。公元前 139 年,刘安所著的淮南子第一次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公元前 104 年,邓平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历法太初历把二十四节气列入其中,正式成为历法的一2部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根据对太阳和自然界的观察形成的指导农业生产和日

3、常生活的知识体系。该体系是把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周的轨道划分为 24 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反映气候、物候、时令、天文等方面变化的规律。反映季节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物候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降水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意思是夏至、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分别是一年中最热、最冷时候,出现在大暑、大寒的节气中;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农作物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是谚语“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和成语“不违农时”的道理。

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先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结晶,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占据指导地位,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 七十二物候:大自然的语言 物是就生物、非生物而言,候则是气候的意思。物候是生物与非生物受气候及其他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的现象。如草木发芽、展叶、开花、结实,昆虫和候鸟来去以及霜、雪、雷等现象,统称为物候。物候在我国由来已久,在 3000 多年前就有了物候记载,比雅典人的记载早了 1000多年。 七十二物候基于二十四节气发展而来,是我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3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 夏小正中提及了动植物的鸟兽鱼虫和非生物等 68 种物候

5、现象,还按月别记录了 7 种气候现象、11 种农事及畜牧现象。目前所知我国最初的物候记录是诗经?幽风?七月中的“五月鸣绸” ,又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当时人们仔细观察物候和积累经验,确定了播种、采集、收获等日期,并用这些经验指导农林牧副渔等各项生产活动。战国至西汉期间逸周书?时训解中首次将一年分为七十二候,五日为一候,以此观测记录了物候的变化。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物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 。智慧的先民们将“五天”称为“一候” , “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 。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的气候变

6、化。 七十二物候是古代农业气象学和物候学的萌芽,通过对一年中气候、物候现象的观测用来应对气候变化和指导农业生产。物候的功能主要在于预报天气和时节,对古代准备农事活动起到指导作用。古人说:“不误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为什么物候能指导农时?这是因为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非生物是一个统一体,动植物为了生存下去,就得适应外界一切环境条件的多种变化。变化条件,通过植物出现的现象又立刻直观地反映出来,这种反映就是物候。物候是一个无数的“天然仪器” ,随时随地综合地记录着外界所有环境条件的变化。当气候条件变化到某一数值时,植物也随之变化,由量变到质变开始进入发芽、展叶或开花等。所以从植物生长发育的早迟,可知气候冷暖、干湿的变化;季节来临的早迟,可推知农事季节。据?锸?书?耕田篇记载:“杏始华荣,辄4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 ”将物候与耕作密切联系起来。在“凡耕之本,在于趣时”的古代,时令对于农业生产尤为重要。除此之外,物候还被统治者用于统治农民的劳动力。如淮南子?主术训的记载:“故先王之政,四海之云而至修封疆,虾蟆鸣,燕降而达路除道晶中则收敛蓄积,伐薪木” ,反映了统治阶级运用物候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