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非全日制军事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思考摘 要:非全日制军事学研究生是结合部队工作实际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这种模式下的人才培养为部队输送了不少合格人才,但同时也有些人才不能更好的适应部队的任职需要,人才质量问题也成为院校和部队共同关注的话题,开展该类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探讨怎样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才能够更有利于这类人才的培养,为部队输送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能打胜仗的高级军事人才。 关键词:非全日制;军事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0016502 非全日制军事学
2、研究生是军队培养高级人才的一种重要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被培养对象只需要定时到院校接受短期课程培训,修满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即可获得相应学位。这种培养模式可以解决部队人才培养的问题,也不耽误部队的训练,可谓一举两得。信息化建设呼吁信息化的人才,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一直是军事硕士研究生教育关注的重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是课程教学模式是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明确信息时代对军队高级人才的要求,查找现有教学模式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提出改革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路,引发对2非全日制军事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1 信息时代的高级人才 硕士教育是培养军队高级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3、非全日制培养的研究生应该更具备应用性,他们应该是带兵育人、科技练兵、攻关克难的主力军,属于“技术+研究+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技术型是指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纯粹依赖专业技术人员是不现实的,所以人人都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信息化装备和信息系统的使用操作等技能。研究性是指在部队的实践中具有世界眼光、历史眼光、前瞻眼光、战略眼光,善于在时代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开展作战理论创新研究,战法研究等。应用型指的是能够能带兵训练、能决策筹划,自觉确立全局观念、整体视角,在总体筹划和需求牵引中解读重点、难点、热点
4、和焦点,能站在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前沿,善于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提出对策性见解。总之,信息时代的高级人才要“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 2 传统教学模式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的矛盾 教学模式最初由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ee) 、威尔(M.Weil)等人提出,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可以说任一种教学模式都包含了教学的所有要素以及要素相互作用方式。非全日制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员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贯穿于实际工作当中,解决部队训练、管理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不能帮助研究生实现这样的目的。讨3论教学模式主
5、要是为了变革或创新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现行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存在如下几个突出矛盾: 2.1 教学观念落后 观念的落后,是真正的落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行动以及教育教学创新的可能。在教学中教员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只注重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注重教学成效的检验,教为主体,学为被动,这种观念下的教学必然制约开放式全能型人才的培养。 2.2 教学内容陈旧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严重滞后于学科前沿知识发展的速度。以工程兵作战理论来说,所使用的教材虽然更新多次,但是由于作战理论创新不足,教材的内容仍主要沿用过去的,甚至本科生和研究
6、生使用的教材完全一致。在数字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过去使用的仅仅由经典理论的教学内容已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研究生对于知识前沿性和创新性的要求。 2.3 教学方法简单 在非全日制硕士的集中授课中,许多课程还是采用传统的“满堂灌”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表面上看知识传授内容丰富、信息海量,但这种模式以教材、课堂和教员为中心,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单方面的灌输。教员比较习惯于通过灌输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直接塞给学员,以教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过程代替学员的学习过程,学员只需被动听讲,参与较少。即使是有时采用研讨式教学也是流于走过场,教员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安排,学员没有认真准备,随感而发,泛泛
7、而谈,最终不了了4之,这种模式不能满足研究生的对于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2.4 理论与实践脱节 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自于部队一线岗位,有着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对他们的培养应注重岗位应用。但教学过程当中往往不考虑学员的已有经验、知识背景、认知风格等,只是要求学员机械的记忆和模仿教员所提供的思维模式和知识,忽视知识在实际情景当中的应用,这样造成了理论传授脱节于实践应用,理论创新落后于战争形态的发展,一些过深过窄的理论分析占用了很多课时,而一些应用性知识却远远不够。比如军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员照本宣科,讲述技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明显是把讲知识点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而作为研究生学员而言他们是来
8、自部队一线,受到过良好的本科教育,即使不是原来专业的,在学习基本知识上完全有能力自学。他们更需要的是这些技术在军事上的具体应用情况、新技术新装备怎样使用、怎样训练,怎样提高战斗力等等,还需要了解这些技术可以在哪些方面应用,解决实际训练、管理中的哪些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军的应用水平、外军的应用水平等等。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教会学习者学会思考,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运用理性的力量,成为一个更好的问题解决者。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造成了理论研究深入,实践环节空缺的状况,对于像军事学研究生这样的部队高层次人才来说,培养其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显
9、得尤为重要。 2.5 考核评价松散 5在课程考核过程中,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考核一般采用撰写小论文的形式,学员提交课程论文,教员给个最终评分。这种方式的评定随意性较大,有时教员根本不看论文,直接给个评分或等级。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很多学员敷衍了事,不能认真思考,谈不上以考促学。 3 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3.1 教学观念的改革 积极探索教学观念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员为中心,学员被动接受,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很难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过去以教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该转变为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员的功能主要在于“引导” 、在于把握方向,留给学员
10、思维的空间,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培养学员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其次,根据非全日制军事学硕士培养模式的特点,正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牢固树立以人才培养规律为牵引,以打赢未来战争为根本,以创新思维为基本标志,以实践能力为最终检验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突出创新思维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才能培养出能打仗打胜仗高层次人才。 3.2 教学内容的改革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内容更多的不是人类已有或已确定的知识,而是带有研究性、不确定性的课题和一些尚有争议的问题,需要经过研究性、探索性的教学,师生共同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探讨。所以,教材绝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只是提供给师生选择使用的材料之一。教学的基本内容依托于教材,
11、但不局限于教材,教学内容的外延是灵活的、多样的,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特点,多渠道获取知识,允许学员发现教材以外的知识与疑问,充实和完善教材的内容,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高非全日制军事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须着眼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人才的发展潜力。该类研究生在部队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积累了大量的实践工作经验,有部队成功的做法,也有训练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又重返校园,他们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探索未知的坚定意志,有着对新事物、新知识敏锐的感知,因此,教学内容除了书本的内容,还应根据部队建设的现实需要、现实问题、实战需求,抓住部队信息化建设中的鲜活事例进行深刻剖析,既要有理论
12、上的总结升华也要有实践上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对未来的展望。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可以保证理论深度,又结合实际有实践支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相印证互相支撑,这样必然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好奇心,引起对理论创新和部队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 3.3 教学方法的改革 观念和内容的改革必然导致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摈弃,但更应根据该类研究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实践研究式、文献导读式、问题式、研讨式等教学模式。对每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理论、方法、步骤都给出具体的实施准则。针对每个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对每种教学模式逐步形成成熟的模版,便于推广和传帮带。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特征是体系
13、对抗、联合制胜,应聚焦联合作战指挥,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重视主动性学习、互动式教学,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实现人才的知识7和能力结构的全面更新,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 3.4 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变过去单一考核方式,根据非全日制军事学硕士的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部队与院校相结合、学习与岗位相结合的多重考核方式,既注重学习过程考核、又注重课程论文考核,同时参考部队岗位任职考核,主要关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核,关注的是学员是否认真对待课程内容的深度思考,对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否有帮助等。4 结束语 在从事教学过程中,针对现状和问题,对非全日制军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研究的理论深度还远远不够,实践经验也没有很好的总结,这里仅就一些较为肤浅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想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期待更多的人关注和从事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为教育理论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为我军信息化建设绵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