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构建提要 人才培养质量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构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进行探讨,构建“五个对接”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等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监督机制;评价机制 本文系 2013 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构建” (编号:2013jyxm424);2013 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会计电算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编号:2013zy139)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 年 12 月
2、10 日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但调查显示,高职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究其原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一直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在当前高职教育“质量是生命线”的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鉴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对人才质量具有的导向作用,因此研究并制定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生、企业和社会经济共赢是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一般都是以“素质”和“能力”两个角度来确2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素质和能力的确定比较抽象、单一和片面,操作性不强,因而确定的人才培养质量不
3、够客观、公正,缺乏针对性和社会适应性。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既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要满足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纲要提出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大力推进职业课程和职业标准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综上所述,要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纲要精神,需要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探讨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人才培养既要兼顾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兼顾个体自我成长发展的需要,完美诠释了社会和个人的有机统一;纲要也明确提出,高职教育要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相统一的“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课程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4、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培养定位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针对职业岗位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缩短岗位适应期,需要将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衔接;为培养特定职业规格的人才,需要通过职业标准进行衡量;为了满足学生的长远发展,还必须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需要建立“五个对接”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图 1)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的总体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建立基于“五个对接”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发挥高职
5、教育推动学生发展、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共同3发展的“助力器”的作用。 三、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构建 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除了决定人才培养规格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还应该包括相应的质量标准的评价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动态监控调整。 (图 2) (一) “五个对接”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1、与职业岗位对接的专业标准。高职会计专业标准的设置要在对行业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上,密切结合行业需求,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大力扶持,未来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将蓬勃发展,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主力军。而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定位就是胜任中小
6、型企业的会计、出纳、审计等职业岗位,因此专业标准的制定应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在对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专业标准。专业标准一般包括专业教学标准和专业教学管理标准。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主要是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体现出来的,这就要求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充分关注专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的衔接。如为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而增设的实践课程及实践课时比例的提高。 2、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标准。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要充分考虑会计职业需求,把胜任会计职业岗位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从事课程开发的人员应有一半以上来自企业的资深会计专家,为了实现与职业标准的4对接,需要打破常规,重设课程标准。
7、课程标准设置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强调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第二,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课程标准的制订必须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成绩评定等内容。课程标准要结合职业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修订和完善。 3、与工作过程对接的能力标准。高职教育要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能力是在不断锻炼和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得到提升的。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训课程、实习课程进行实战演练、仿真模拟以及在实习过程中进行技能操作,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通过反复重复练习,将所学
8、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要对本专业学生所涉及的专业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对能力的培养标准进行明确界定。由于不同能力培养需要不同的培养方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4、与职业资格对接的学历标准。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结合,相互衔接,推行“双证融通”教育是目前高职教育的一贯做法,也将会持续推行。它有利于高职院校以职业资格导向培养人才,既大大缩短了学生获取职业资格的时间,又有利于学生直接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增加就业机会。将职业资格考证课程融入所学课程,还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针对学生的文化
9、素质现状,可以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证课程、初级、中级会计职称考证课程融5入所学课程。 5、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文化标准。知识经济在给人类带来工作机遇的同时,与此对应的是劳动岗位的频繁流动和职业变换频繁的挑战。因此,要跟上时代发展,不被时代淘汰,学习终身化成为必然趋势。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职业教育乃至整个现代教育的重要责任。既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掌握、研究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 ,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 。既“授之以鱼” ,又“授之以渔” 。这就要求对职业教育的内容有所调整,在关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
10、注意培养学生的非职业技能,如创业能力、社会公关交际能力、管理能力等。 (二)监督机制。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该成立教学实施机构和管理监督机构,对人才培养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监督检查和管理。教学实施机构由各院系组成,负责本部门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参与制订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指导具体实施,对实施情况的检查、监控、反馈等。管理监督机构由学校领导和企业专家组成,负责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监督标准,并对人才培养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的监控管理。人才培养实施前的监督管理主要是对各种教学准备工作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实施方案、教师配置方面的监督检查;人才实施过程中的监控管理主要体现在课程开
11、设、教学安排情况、课程考核、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效果情况。通过监督和检查,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标准和实施方案,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整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体6系的正常运行。 (三)评价机制。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社会机构和家长组成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机构,制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使教学质量监控在时空上进一步延伸。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应该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毕业生质量评价以及家长满意度评价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1)要逐步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12、2)完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方法,突出过程考核的重要性。考核内容多样化,包括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实习成绩、考级考证、社会实践以及能力考核等;(3)毕业生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体现。要制定全方面的毕业生质量评价标准,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是否适销对路,毕业生就业率是否达标,毕业生收入情况如何,用人单位评价如何,毕业生社会地位如何;(4)家长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如何,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反馈的评价信息,可以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使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更具有针对性、更完善,以达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一个完整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需要有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监督机制和全员参与的全方位的、开放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三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71左家哺,张翔.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目标提升途径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2012.21.3. 2赵威,陆建军.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究探讨J.职业技术,2013.1.6. 3王勇,刘畅.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考核评价方法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