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工行加码支付业务,第三方支付格局将会重塑?近日,号称“宇宙第一大行”的中国工商银行在支付圈赚了不少眼球。6 月 2 日,工商银行宣布成立商户发展中心,整合商户收单、支付、融资等资源,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商户支付体系和综合服务方案。此前 5 月 30 日,工商银行在其手机 APP 中推出自主注销快捷支付功能,对第三方支付表达了明晰的态度。 虽不似 P2P 急需“为行业正名” ,今年以来,第三方支付行业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银行等机构重整旗鼓意欲夺回市场,首批牌照续期尚未落地,监管趋严已是板上钉钉。第三方支付未来的江湖会是怎样?易会满掌舵工行,支付市场或成重点 不得不承认,传统银行在互联网金
2、融领域的表现不够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在导入资源上面临着内部利益的冲突。然而在第三方支付的子领域中却不是这样,第三方支付公司业务的发展在某些情况下沉淀了资金,截留了原本能被银行掌握的用户数据,挤压了银行的跨行结算账户体系,改变了用户的支付习惯,其对银行系统的影响远大于 P2P。 如果一个大型银行的领军人物决心夺回支付市场,这可能预示着传统金融会有反击。据某资深银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刚刚上任的工商银2行董事长易会满正改变着工商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战略,而他的战略重心之一很可能就是第三方支付。 公开资料显示,易会满曾担任过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会长(2014 年 1月当选) ,对第三方支付
3、的重要性及行业问题有深刻的把握。 2015 年 11 月,易会满在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曾表示,虚拟账户体系形成资金沉淀,实际上已经成为类存款类的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流动性管理和安全保密管理能力面临挑战;支付技术的不断创新给监管带来了更大的难度;跨境金融不够审慎,极易诱发新的风险。 易会满就任董事长之后第三天,工商银行推出银行业首家商户发展中心,在商户发展中心的介绍中能够清楚看到,其重点在于在零售端铺设支付受理产品体系,不管是支付服务设备、线上收单服务,还是二维码支付,核心都在于建设支付通道,以此为基础进而推出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记者就此致电工商银行新闻处,他们表示,成立商户发展中心是要带头
4、铺设安全畅通的支付服务高速公路,扩大客户和商户的服务范围,挖掘支付链条中的账户和数据资源,以支付为切入点,提供更为广泛和深入的金融服务。同时,工商银行还将推出工银二维码支付产品。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从全球来看,对以支付清算为代表的金融业基础设施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全球 Fintech 投资的对象就是围绕着支付、大数据等后台基础设施;目前包括工行在内巨无霸看到这样的趋势,进一步提升支付渠道建设。而从客户需求层面,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是多元化、碎片化和平台化的,而3支付渠道就是一个很好的整合切入点。 对接银行优势不再,第三方支付需回归业务创新 此前不久的中国支付清算协
5、会大会上通过了建设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清算平台(以下简称“网联平台” )的议案,网联平台进入大众视野。网联平台主要针对持有互联网支付牌照的支付机构,这意味着以后所有的网络支付机构不再需要单独接入银行接口,只要接入平台就可以了。 重庆好乐视总经理陈小辉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网联平台将对第三方支付带来技术、业务、管理和风控上的多重变化;网联平台之前,各支付机构采用直联银行的模式,直联银行越多,技术复杂度越高,而对接网联平台,技术复杂度明显降低;此外,各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以支持银行的数量和规模为核心竞争力,如果接入网联平台,这一竞争力不复存在,各家机构必须更加重视业务创新。 此外在管理模式上,陈小辉认为,
6、接入网联平台后,资金流向更加透明,清算和结算更加规范,央行监管更易深入,各家支付机构管理是否规范,很容易被评估。 百舸金融论坛负责人陈文对记者分析,此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各银行的备付金账户存在着管理不明,利息归属不清的问题;备付金账户产生的利息既不能取出,也没有明确的归属;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靠在各家银行设立的备付金账户,一方面间接实现本应由央行等机构提供的资金结算清算,另一方面也使得这部分资金暴露在监管的空白之内。 以第三方支付开展的 P2P 资金托管业务为例,2013 年以来很多 P2P开始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资金托管合作,P2P 资金存放在第三方支付机4构备付金账户,但仍不免部分 P2P
7、爆出非法集资、自融以及平台跑路问题,部分说明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先前的管理薄弱。 监管趋严,已有 3 家牌照被注销第三方支付未来竞争格局怎样? 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现行“准结算清算”模式或许正在终结。网上热传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下称方案 )中表示,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连接多家银行系统,变相开展跨行清算业务。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跨行支付业务应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进行。 此外, 方案还表示,防止支付机构以“吃利差”为主要盈利模式,理顺支付机构业务发展激励机制,引导非银行支付机构回归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 第三方支付公司业务的发展改变了用
8、户的支付习惯。 目前,除了部分平台面临业务方面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一些平台还面临续牌是否落地的问题。5 月 2 日原本是首批 27 家持牌机构的续牌时间,但是一个月过去,续牌尚未落地;此前已有三家企业被注销第三方支付牌照。 杨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整个第三方支付市场相对其他领域问题较少,早期经历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生态,目前除了预付卡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子领域出现一些问题,总的来说还是在不断规范。但是在网络经济时代,目前几百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显然同支付作为基础设施所要求的规模化和跨区域不相符合,未来风控能力弱,业务拓展能力弱的机构肯定要退出市场。 5那么剩下的持牌机构将如何重塑目前的竞争格局呢?杨涛预测,未来第三方支付机构生命力在于和其他领域的融合, “就像高速公路一样,依靠路的延展带动周边的繁荣,第三方支付也会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