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7516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关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研究摘 要:课程是教育学领域内最复杂、最具争议、最难定义的一个概念。现代意义上的课程研究起源于西方国家。在课程研究史上,自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F. Bobbitt)的课程 (the curriculum)问世后,国内外有关课程的定义汗牛充栋。对国外学者的课程定义进行了梳理、研究后,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将课程归纳为六类即:课程指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在职业教育领域,不少学者提出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定义。课程是为师生共同学习所设计的教育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所进

2、行的范围广泛的活动。教育环境涵盖了教师、学生、情境、教学资源等方面,是一个教育系统。这一定义用教育环境取代教学计划、培养方案、教学科目等,拓展了课程的范畴,把课程与“教育环境”和“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明确了“活动”的范围,预示了“活动”的内容。赵志群认为职业教育的课程是教育机构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为学生设计的学习计划或方案,是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所做的设计与规定。这一定义突出了课程学生本位和教学服务功能。高职课程是培养人的总体方案,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 1 高职课程 2本研究认为高职课程是高职院校为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岗位(群)和学生

3、的需求,整合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学习资源等,提供给师生的学习活动或学习方案,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及评价方式的规划与设计,它包括课程体系和单门课程。这一定义具有这样一些特征。高职课程来源具有多元特征。高职院校课程的“提供”可以分为“被动提供” 、 “主动提供”和“被动与主动相结合提供” 。 “被动提供”是指学校简单地执行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或方案,即按照国家规定设置课程,选择指定教材,按课程建设实训环境,组织教学。 “主动提供”是指学校根据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的需要,设计教学计划、学习方案或培养方案,开发课程。 “被动与主动相结合提供”指在部分执行国家课程的基础

4、上,适当调整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组织课程实施。总结起来,有这样几种模式:(1)国家课程模式。课程设置来自于国家的规定。一部分课程必须按国家的规定设置,如公共基础课,这是强制性的国家课程。部分学校的专业课程基本上按照教育部提供的课程设置。一部分课程还必须使用国家指定的教材,例如在第一轮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中,评估指标规定必须选用教育部指定的优秀教材达 70%。 (2)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模式:有些专业的课程体系,除公共基础课程外,高职院校根据实际对专业课程进行小部分调整。(3)学校课程模式:除少量强制的国家课程外,有的学校专业课程完全由自己开发。高职课程具有整体性特征。课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将

5、学生的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个整体。学习内容、学习资源是整合学校与企业的资源、理论与实践、就业需求与长3远发展需要,而不是孤立的,片面的课程内容。高职课程具有明确的目标性。高职具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人才培养规格,单门课程依据人才培养规格制定课程目标,培养目标将培养要求逐级传导给培养规格和课程目标,构成培养链,三者相互结合、支持。课程是由教育者规划好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或默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等。强调课程的预设,并不反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性。在实际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可以根据需要对课程进行调整、修改。 2

6、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形成课程目标体系,并据此选择学习内容、开发学习资源并按一定的规则组成的课程系列,使各种课程要素在课程系统中形成合力,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构成比较复杂,横向看有学校内部,各系自己也构成课程体系,纵向看有学校、院、系、专业的课程体系。这样纵、横向的课程体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本研究的课程体系主要指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体系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学科体系。学科体系是指按照心理学和教学要求,兼顾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组成的各门教学科目的系统。国外课程论经典作家虽没有系统研究课程体系,但他们对课程的定义中都含有课程体系的意义。 课程体系与课程类别交叉,课程

7、体系包含课程类别,如公共基础课作为一类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而类别中的课程也可以构成一个小系统,如公共基础课程可以形成公共基础课程体系,这时这个体系4为类所包含。单门课程构成课程类别,也是组成课程类别的元素。 3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学校常用的一个术语,是指根据课程体系目标设置单门课程,并分配各单门课程的教学时数。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的具体化,课程设置形成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建设( curriculum building )是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使用很频繁的一个术语。有学者认为课程建设与课程编制两者之间没有实质性差别。实际上,课程建设比课程编制的含意更为广泛,是指高职院校为实现特定的人才

8、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资源配置、教学手段的过程。 4 课程规划 课程规划在西方课程理论中已有比较久的历史,但在我国课程理论中,频繁使用是最近年份的事。课程规划似乎是不言自明,但又不能完全定义清楚的一个概念。崔允郭教授认为规划“是学校对本校的课程设计、实施、评价进行全面的规划” 。课程规划有不同的层次,国家的课程规划、地方当局的课程规划与学校层面的课程规划。从学校层面看,课程规划是学校为完成其特定的任务或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一定课程理论和学校自身条件,对课程设置、开发、实施、评价所进行的全面、长远计划。课程规划涉及到课程体系规划和单门课程规划。 从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历程看,人才培养目标是国家对高职教育、更准确地说是对高职院校的要求,是高职院校的任务。有必要转换语系,使高职院校的任务转换成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从政策语系转换到操作语系。本研究认为高职毕业生应该养成爱国、守法、诚信、文5明的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及与之相应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胜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工作;在较短时间内成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级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 武真真(1986-) ,女,河南平顶山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学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