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理论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7844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现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理论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现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理论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现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理论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现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理论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现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理论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关于现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理论研究摘 要:加快现代教学模式改革,使院校人才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对现代教学模式改革中必须遵循的建构主义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和终身学习理论进行了研究,指出三大基础理论是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理论支撑。 关键字:教学模式改革、建构主义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终身学习理论 加快现代教学模式改革,使院校人才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遵循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中建构主义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终

2、身学习理论是新兴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重要基础,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它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特点的不断深入的进行研究探索,建构主义掀起了当代学习理论的新篇章,它给当代学习理论的发展创新带来了影响深刻的革命性变革,它是当今众多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去建构内心的过程,学习者的这种构建,并不是把知识生硬的从外界搬移到自己的大脑之中,而是以本来所具有的一定的经验为基础,通过自己的内

3、心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作用来建构自己新的认识”1。认为学习者是知识加工的主体承担者和创造者,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其次,建构主义还认为,学习的一般过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建构:一是通过已有经验对外在新信息进行内化吸收;二是从原有记忆中提取信息 2。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既是对新信息的重新认识和理解,也是对原有经验的重新改造和编组。另外,建构主义还指出,外在客观事物存在的内在意义除了客观事物本身外,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的主动构建。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构建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不存在唯一标准。 1.2 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 学习本身必须置身于一定的外在环境中进行,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利用各种外在工具和资源相互支持、协同工作

4、的场所,它存在于学习者不断学习的进程中。 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主要有以下五个特征:一是学习环境真实存在且十分复杂;二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社会协商,通过协商过程帮助其获取难以获得的认识;三是整合教学内容,可以为学习者从不同角度提供学习材料;四是能够促进学习者提高自我反思能力或帮助其在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认识;五是学习环境着重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对于学习所需的内容和方式,学习者可以积极主动参与。 2 研究性学习理论 3所谓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将探究问题的学习贯穿于各种学习过程之中; 狭义上讲,是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从一定的社会、生活情境中来选择问题和发现问题,从而针对

5、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的,通过主动的研究学习来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寻找到问题的解决和处理方法,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学习活动3。2.1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要义 研究性学习其核心要义就是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着重强调的是要通过主动的、探究式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比较侧重的是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有效研究与解决。对于当前院校职业教育课程来说,只有通过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才能更加促进学员对课程的理解、更有利于学员学习的切身体验、更有利于学员的成长成才。 2.2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研究性学习

6、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是学习内容更为丰富。研究性学习所关注的学习内容具有广阔的视野,能把学习的焦点引导到对外在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的关注之中,可以极大的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二是学习时间把握更为灵活。研究性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特点,按照自己的规划来把握学习的速度与进度,灵活地掌控学习时间,方便学习者按需学习。三是更为重视学习的交流与协作。研究性学习重点是研究问题的解决,由于要面对的是角度与广度相对较为复4杂的问题,必须要求依靠群体的智慧和恰当的协作分工。通过交流协作,大家可以充分的学习吸取对方的长处,弥补自己知识的短板与不足,使学习的效果得以极大的提升。 3 终身学习理论 终身

7、学习(lieflong learning)是指属于社会的每个成员,为了自己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自身个体发展的需要,所进行的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不断的学习的过程4。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相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与推广之下,已在教育界引起广泛重视。 3.1 终身教育的概念 目前,关于对终身教育概念的认识存在的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当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培养的总和” ,它是从人诞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从人的生命结束的那一刻而结束,即始于生命之初,终于生命之末,它包括人的一生当中的各个阶段的教育和各个方面的教育5。 3.2 终身教育的特点 终身教育存在以下特点:一是终身

8、性。终身性突破了对教育所形成的传统意识和框架,将教育看做是人生当中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强调人生要不断的学习知识、更新知识、保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变能力。二是全民性。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为了学会生存每个人都离不开终身学习、离不开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目标即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学习、受教育的机会。三是广泛性。终身教育涵盖人生各个阶段、各个职业,遍及所有城镇、乡村,涵盖每一片区域,包含学校教育、家庭5教育、社会教育,可见终身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多么的广泛。四是灵活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决定了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终身教育的灵活性很好的体现在为满足社会分工的不同,可以根

9、据个人需求来决定。五是实用性。终身教育的实质目的就在于学会应用,将知识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只有学会如何应用,才意味着一个人是真正的学会了学习,真正的学会了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真正学会了主动的适应外界变化、适应社会不断的发展与变革。 4 小结 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研究的重点内容,加快现代教学模式的改革,使院校人才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本文对现代教学模式改革中必须遵循的建构主义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和终身学习理论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三大基础理论的特点规律,指出三大基础理论是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卢家楣.学习心理与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0-115. 2侯立平.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07. 4杨燕菊.新课程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几点体会J.2011(1):115-116. 5秦兰.论终身学习发展的必然性J.科学导刊,2014(13):6225-226. 6贺清竹.论“终身教育思想”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11):96-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