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推进肥城市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摘要: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肥城市作为全国百强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把握机遇,抓住重点,全力实现全市经济转型,打造肥城经济升级版。 关键词:肥城市;新型城镇化;几点思考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目前,肥城市正处于推进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新型城镇化是肥城市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肥城市作为全国百强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把握机遇,抓住重点,全力实现全市经济转型,打造肥城经济升级版。 一、肥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从调研的情况看,目
2、前不少干部群众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不少模糊认识。一是对新型城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正确看待新型城镇化在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不足。对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缺乏全面的理解,仍然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片面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多修路、多盖楼,搞城市扩张。三是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缺乏信心。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难度大、急不得,等靠思想严重,思想认识的不到位直接影响肥城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并且肥城市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新型城镇化管理机构,对2全市下一步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与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县域特色不明显,制约县域经济发展 从肥城整体上看,整个优势产业和优
3、势行业不明显,特色不突出,产业竞争优势不显著。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风格不独特。城镇化建设标准品位不高,建筑风格陈旧。部分镇街建设档次低、标准不高,建筑物样式陈旧单调,缺少景观建设和标志性建筑,导致了建筑单体的设计上也缺乏多样性,无论现已改造完成的,还是正在建设的,大都是样式相近的楼房,千篇一律,与本地文化内涵不搭。少数村没有留出足够的公建及生产生活以及发展用地,配套功能设施也很不完善,景观效果、地方特色不明显。这样会导致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出现互相模仿、产业结构趋同、盲目攀比、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二是现代农业发展较快,但优势不明显。因地域特色有其独特优势,肥城桃、桃木制品这方面发展较为成熟,
4、但是在其他现代农业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产品虽然有商标,但是品牌效应没有发挥出来,对于整体推介还有难度。除此之外,各镇街发展不平衡又没有互动联系,对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农业产业化,突出现代农业优势,促进整体优势形成十分不利。 (三)产业支撑不够,影响新型城镇化推进 产业支撑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产业支撑不够,必然影响新型城镇化顺利推进。一是观念滞后,欠缺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个别镇街在发展中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不会主动寻求发展的路径。个别镇街虽然经济实力较好,但是遇到挑战时,也是消极等待市里的措施,主动性较差。二是产业结构和层次尚需进一3步优化。产业结构还存有一些问
5、题,三产比列不够协调,二、三产业尚有发展的空间。传统型企业仍占比较大,新兴高精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效能充分释放还需要时间,三产发展速度可观,但是实际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明显,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引入的产业也有结构和层次上不均衡的现象。三是各镇街之间产业布局和发展不平衡。目前肥城市各镇街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企业数量各镇街差距较大。比如新城办事处企业数量明显多于王庄镇;分布在各镇街的企业规模差距较大。比如规模较大的电厂、钢厂所在的石横,肥城矿业集团下属煤矿所在的镇街,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要明显好于其他镇街。四是平台欠缺。农民实现就地转移就业,有稳定收入是发展新型城镇化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民营经济和中小
6、企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肥城中小企业数量很多,但是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还不理想。除了本身企业经济实力不强、规模较小,中小企业分布不平衡、融资难也是重要原因。 (四)中心镇、街承载能力不足 中心镇、街作为县域的中心,承载着集聚和扩散的功能,拥有相对大量的资源,它的承载能力直接影响中心镇、街的整体实力,一旦承载力不足,必然会对新型城镇化推进带来影响,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及管理亟待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等制约因素依然存在。部分镇街由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经济能力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城镇化建设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城镇化建设投入渠道单一,市乡两级财政对
7、“三农”投入总量较城市投入总量明显偏小,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城镇化发展的瓶颈,且还没有形成运用市4场机制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的多元化投资机制,镇街政府投资仍然占较大比重,金融对“三农”的服务仍有诸多不足,严重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如经济条件较好的石横、边院、汶阳等镇街投入较大,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完善,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健康发展。有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镇街,对城镇建设投入少,发展缓慢。有些镇街经济条件所限,思想不解放,思路不开阔,畏难发愁,年复一年,面貌依旧,镇街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发展极不平衡。 二、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要突出城镇统筹,在规
8、划中要对城区、镇街驻地、农村社区统一考虑,统筹安排,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协调性。二要注重运用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科学合理的设计手法,聘请名家、高手高水平规划城市,力求规划设计体现时代特征、肥城特色和居民意愿。三要突出“精品”意识,着眼长远,放眼未来,努力打造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品工程” 。四要加强对肥城文化的研究,在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中充分体现肥城深远淳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农村,要结合新一轮土地修编,根据总体规划,按照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要求,在深入调查、摸清实情、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村社区规划。在具体规划中,一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综合考虑村居地形地貌、历史沿革、地理位置
9、、传统习惯、群众生产生活等因素,合理确定农村社区定点。社区定点位置、规划布局基本确定后,要交给群众反复讨论,广泛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力求使制定的规划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二要坚持方5便群众原则。规划要科学划分社区功能布局,合理配置教育、卫生、文化和信息资源,统筹建设水、电、路、公共娱乐等基础设施,努力建设资源共享、便于管理、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现代农村社区。三要坚持长远发展原则。充分考虑今后人口增长和发展问题,为群众今后的生产生活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二)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中心,推进新型产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要依托肥城市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打造具有时代
10、特征、肥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中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一要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要按照“企业+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结合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要依托企业,充分发挥肥城市农产品优势,继续扩大“三菜” 、“三林” 、 “三桃” 、 “三畜”等种养基地规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种植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成了土地规模经营、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和农业机械化使用的桎梏。要按照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的要求,认真总结肥城市土地流转工作的经验做法,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做好土地流转鉴证、
11、档案工作,推动土地流转向纵深发展。二要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化发展。要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发展优势,进一步提升板块经济发展能级。认真实施好高新区“二次创业” ,抓好大项目引进和“一园多区”建设;积极引导石横板块优化转型,围绕骨干企业协作配套,建设肥城市“煤、电、钢”产业升级的主阵地;支持汶边板块加快崛起,搞好骨干6企业扩能和资源深度开发,形成带动南部镇街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加快发展专业园区,在抓好镇街项目区充填的同时,大力推进边院化工园区的岩盐开发项目,搞好石横化工园区的化工联合体项目招商,完善湖屯物流园区载体设施建设,打造现代物流集聚区。三要积极培植镇域特色经济。要引导镇
12、街立足各自实际,依托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使镇域经济融入全市经济整体发展的空间和产业布局,大力建设高效农业型、现代工贸型、生态旅游型等特色产业镇街,引导镇街在打造特色中提升镇域经济、在提升镇域经济中优化全市经济。 (三)坚持以提高城镇化水平为目标,推进城镇基础设施一体化 城镇化是统筹城镇发展的有效途径和载体,也是衡量城镇一体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努力提升城镇化水平。一要提高对“三农”和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资金比重。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调整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要探索建立金融支持
13、农村建设发展的新机制,为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提供更多的融资平台。二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进一步加大养护力度,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畅通便捷、优质高效的城镇公路交通一体化网络。要巩固创建园林城市成果,尽快建立城镇一体化的垃圾处理制度,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城镇生态环境一体化进程。要统筹编制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加大农业开发项目的争取引进,集中成片整体开发治理农田。要以小城镇建设为抓手,按照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的思路,不断加大城镇水、电、气、热、7信息网络等工程项目建设力度,提高现代化交通、通讯、供电、供排水和信息网络在农村的覆盖率。三要继续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14、。以全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为重点,统筹城镇教育规划,建立城镇优质资源共享的教育体制,探索研究城镇师资优化配置和相互整合的办法,努力提高农村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四)坚持以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推进城镇社会保障一体化 一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进一步整合城镇就业资源,经常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加强镇街、街道和农村社区就业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要加强劳动用工合同管理,进一步规范用工行为,严厉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二要
15、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农民从土地保障、集体保障、子女供养等传统方式向社会保障转变,通过政府出一点、集体拿一点、个人缴一点的办法,全面落实农民养老制度,逐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障覆盖面。继续完善农村低保和弱势群体救助制度,对低保和救助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该救助的得到及时救助。三要认真实施农民大培训工程。要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的目标要求,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农民培训工作。为了增强培训效果,建议市乡政府设立农民培训基金,对积极参加培训活动、经考核达到培训要求的农8民给予适当奖励,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本文系 2014 年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立项课题新型城镇化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肥城市为例的研究成果,该课题已于 2015 年 5 月结项。 (作者单位:中共肥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