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快速公交线路乘客满意度特征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8181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快速公交线路乘客满意度特征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州市快速公交线路乘客满意度特征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州市快速公交线路乘客满意度特征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州市快速公交线路乘客满意度特征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州市快速公交线路乘客满意度特征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广州市快速公交线路乘客满意度特征分析摘要:文章以广州市快速公交线路 B3 线路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式研究其运行概况、候车时间、发车频率、客流量和社会效益等有关情况,分析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高峰时段发车频率不科学、候车时间相对较长、站台标识系统不够人性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BRT;广州;满意度 一、引言 近年来,广州市人口压力增大,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广州市开通高速公交试验线,希望解决交通问题。但广州 BRT 运行以来,并没有很好改善交通环境和体现完整效益,BRT、乘客和交通环境间产生矛盾,其问题不断增多。目前,国内学者积极展开对广州 BRT 研究,郑方辉

2、,陈佃慧两位学者从政府绩效的角度对广州的 BRT 项目展开了评价;罗建勋,研究了运营管理的可行性;2011 年翟秀鹏对广州快速公交的人性化设施进行研究。现有研究均从相对宏观的角度展开讨论的,少有学者从微观角度去分析 BRT 线路的运营现状。为更好地从现实微观的角度了解广州BRT 的实际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本文选择具有问题代表性的 B3 线路作为研究对象,从乘客对 BRT 的直观体验感受的角度,对其满意度特征,如乘客候车时间以及便捷程度等方面,展开了具体且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为广州快速公交系统建设与改善提供资料2参考。 二、研究范围与方法 广州市 B3 线首尾站连接罗冲

3、围和东圃两个客运站,是重要的客运交通线路。线路覆盖居住区、旅游景点和高校等人流密集区域,横跨白云、荔湾、越秀、天河四区,覆盖范围十分宽广,共设有 30 站,分别为:东圃客运站总站,黄村,东圃镇,车陂,天朗明居,棠东,棠下村,学院,上社,华景新城,师大暨大,岗顶,石牌桥,体育中心,天河立交,广东工大,先烈南路,东风大酒店,越秀桥,东风中路,中山纪念堂,广医,东风西路,和平新村,西场电器城,富力半岛花园,松南路口,松南街口,松北,罗冲围总站。其中,体育中心到黄村站为 BRT 路段,有BRT 专用道,其余为普通公交站点,与社会车辆合流。B3 线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广州 BRT 运营现状。 研究方法采

4、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现场调研法,对候车时间,发车频率,乘车环境等问题进行研究。针对 B3 线的乘客,共发放问卷 160 份,有效问卷 135 份。 三、结果分析 (一)B3 线路运行概况 B3 线通行交通缓慢甚至拥挤的路段的站点达 20 个之多,拥堵时段为上下班高峰时段,尤其是中山纪念堂、动物园等旅游景点、广医、广工、师大暨大等高校站点,高峰时段到访的外地旅客、学生与白领通勤、商业街聚集的人流量多,拥堵现象严重。 (二)候车时间 3据实际测算可得,B3 从东圃客运站到罗冲围客运总站的总的运行时间约为 1.5h。考虑到 B3 线其发车频率只与公交总站场指挥安排有关,因此对于 B

5、3 站点候车时间的调查则以部分站点为例。B3 线路各站点每日各时段的候车时间极不均匀(见图 1) ,分别为 4-20 分钟不等,乘客感受大不一样。以体育中心站为例,对上班高峰时段通勤人群进行调查,发现近一半的调查对象的候车时间为 1020 分钟。而 B3 线路的实际平均候车时间为 5 分钟,因此可以看出 B3 线的运行高峰期在体育中心这个非BRT 站与 BRT 站的交通链接节点,交通应急措施不够。以上社站为例的下班高峰时段通勤人群调查中发现,其候车时间普遍少于 10 分钟,交通情况较通畅。 高峰期道路交通阻塞,乘客上车下车时间延长,尤其在非 BRT 道路上汽车和 B3 合流影响严重,导致候车时

6、间不均匀;非高峰期一些站点处于比较繁华的地段,比如体育中心站,人流比其它站点要多一点,导致下一站候车时间较长,尤其在交通拥挤的时间段候车时间过长,候车时间不均匀,上班上学在路上浪费的时间太多,使乘客满意度下降。 (三)发车频率 B3 的发车频率时间上不均衡,在高峰期,因为道路阻塞,发车数量减少,大约 6 辆/小时,在非高峰期,道路比较畅通,大约 12 辆/小时,在黄村站尤为明显,上班高峰期为 6 辆/小时,下班高峰期为 4 辆/小时,非高峰期为 12 辆/小时。 高峰时段:上班高峰时段(以体育中心站为例)和下班高峰时段(以上社站为例)对两车到站间隔的测算,上班高峰期平均发车频率是45 分钟,到

7、站间隔时间为 1 到 9 分钟左右。 总体平均候车时间较短,但两车到站间隔最高 10 分钟与最低 2 分钟相差近 5 倍。其他非高峰时段与其发车频率特征具有一致性,个别站点波动较大,出现 “不到则已,一到好几辆”的情况。 其他非高峰时段:在其非人流高峰时段对两车的到站间隔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是平均 4 分钟。其中,石牌桥与华景新城这两个站,平均的两车到站间隔是 3 分钟,但个别时段时间间隔差距较大。 根据发车工作人员介绍与实际调查情况发现,B3 的发车频率基本一致,为 5 分钟/班,其发车频率并没有针对实际路况和人流量的大小来调节发车频率,致使 B3 在通勤高峰期与在非通勤高峰期公车到站时间差

8、距大,延迟到站,造成交通的堵塞与人流的堆积,影响了运营效率,还容易造成乘客急于上车而发生踩踏事件,发生危险。 (四)客流量 统计所有 B3 站点的站台客流量,除去首发站和终点站,分别从 BRT站与非 BRT 站点中,随机抽取两个站点富力半岛花园站和师大暨大站的 1 小时的客流量进行比较发现 BRT 站台的下车客流量明显多于非 BER站台的下车客流。 计算每日各时间段的平均人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每辆车的上车人数+每辆车的下车人数)/2*到站车辆数=人流量(人/辆) 根据统计的计算结果表明:B3 站点设于城市用地密度比较高的地区。从罗冲围总站至东圃客运站方向,其人数不断增加。拥挤站点为首尾两5

9、个客运站所在站点,拥堵路段则主要在 BRT 站点路段,即体育中心东圃客运站。 (1)高峰时段:上班高峰时段平均的人流量是 8 人/辆。下班高峰时段平均人流量是 5 人/辆。 (2)非高峰时段:在这段时间内,每辆车的平均人流量是 3 人/辆。B3 线的高峰期人流量与非高峰期人流量相差近一倍。上班高峰期和下班高峰期的客流量也有所差异,早高峰人流量比晚高峰人流量较大。原因是上班时间人们的选择较为单一,路线较为固定,上车时间较为集中紧迫,人流量则比较大。晚高峰由于选择路线多样化,人流较分散。尽管如此,晚高峰客流量相比非高峰期也要多出近一倍。笔者对高峰时段的乘客进行访谈,发现每周有 5 次以上乘坐频率的

10、受访对象,大多属于上班一族,占总数的 30%。因此 B3 对于人流量的疏通起到关键作用。 B3 线部分站点高峰期人流量较大,例如广医站等非 BRT 站点,两站路程较长,乘客满意度较低,并表示“上班车辆太少,上车太多人,傍晚 6 点全部挤得很厉害” ,要求 B3 进一步完善上下车站点的设置及发车频率系统。 在 B3 线路经过几个广州的堵塞要点,如增槎路的广清高速出口,东风西路,天河路,中山大道西。这些路段涵盖了致使 B3 线通行交通缓慢的 20 个站点,其中,在中山纪念堂、动物园等旅游景点和广医、广工、师大暨大等高校站点在高峰时段客流量较大,直接降低上下班高峰期的行车速度,运营效率大幅度降低。

11、(五)B3 线路的社会效益 6笔者就 B3 线路的设置对乘客出行时间的节省情况进行调研,统计结果表明仅有 35%的受访对象表示节省的时间有 20 分钟以上,这部分的受访对象通常是比较频繁地乘坐 B3 线,大多为学生或者上班族。受访对象还表示,除 B3 外,可自由选择其他 BRT 公交到达下一站点。B3 的辐射范围仅局限于 BRT 线路网附近,与 B3 联系较为紧密的几条 BRT 线分别为B1、B11、B15、B22、B24、B25、B28、B31。B3 线与其他非 BRT 公交线路的联系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 B3 线资源的浪费,并不宽泛的社会效益,也降低了乘客对 B3 的满意度。 四、结论与

12、建议 广州快速公交系统自运行起,在逐渐融入城市的运行发展中,为广州的交通拥堵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改善广州的交通环境中充当重要的角色,但随着快速公交的发展,其中产生的问题不断,广州快速公交仍需要在部分问题上作出改进。 综上所述,快速公交在广州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作为我国的四大城市之一,广州快速公交的建设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为广州快速公交的现状运行问题,还需对提速、标识系统以及运营现状等方面进行改善,才能使广州 BRT 能更好发展。 (一)通过增加快短线的设置缓解拥堵状况 由于部分站点的人流量过少,为避免 B3 资源浪费,并同时提高其行驶速度,建议根据 B3 站点的实

13、际人流量在高峰时段设置快短线,部分BRT 站点可适当减少,增加非 BRT 站点的设置。对于高峰快线规划,因松南路口站、学院站、棠下村站以及黄村站在高峰时段的客流较少,故建7议快线的设置越过这些站点。而对于短线规划,建议增加罗冲围总站岗顶站和体育中心站东圃客运站,以疏散高峰期岗顶站过多人流。 (二)对标识系统进行人性化设计以提高其可读性 对于电子标识系统,建议添加实时天气预报;将下一站到站的班次信息具体至以分钟的形式进行提示;对各个班次的载客量有所提示;增加快、短或长线的公车信息的提示。对于非电子标识系统,则建议将告示牌字体大小调为原来的 1.3 倍;每隔两个站台设置一个纸质标识系统,方便第一次

14、乘坐或者较少乘坐 BRT 的乘客寻找所需的乘车信息。 (三)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发车频率以提高其营运效率 通过实际发车频率建议,在高峰期增加班次,高峰期发车间隔从 5分钟缩短至 4 分钟,每个小时从 12 班车增加至 15 班车,增设 3 班车,并严格按照发车频率控制发车时间;鼓励采取其他线路的公车支援的方式;完善信息系统,给各个司机提供其他班次的位置信息,杜绝 20 分钟等不到车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郑方辉,陈佃慧.政府绩效视野下的广州 BRT 项目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11(04). 2罗建勋.广州中山大道快速公交(BRT)运营管理可行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 3翟秀鹏.广州快速公交的人性化研究D.广州大学,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