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国家认同的含义及其社会功能研究摘 要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国内发展问题层出不穷,加之国际环境日益复杂,这对我国公民国家认同造成十分严重的冲击。在这种历史环境中,加强对国家认同的理解,认清国家认同的重要社会功能,对于加强我国国家认同教育,发挥国家认同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国家认同的含义以及国家认同的社会功能进行研究。 关键词 国家认同 社会稳定 社会功能 作者简介:邢涛,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9-282-02 国家认同是社
2、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民族国家存在和发展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认同是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在外来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公民自我身份界定以及归属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冲击。在此情况下,对国家认同理论进行研究,认清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以及社会功能,对于推进我国国家认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国家认同的含义 2(一)国家认同的内涵 国家认同是伴随着国家的诞生而产生,自国家认同理论诞生以来,虽然国家认同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在国内关于国家认同理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徐柏才通过研究指出,国家认同理论应该
3、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内容:一、国家认同是本国国民对自身身份的主观认知并通过并自身身份的确证产生的归属感,国家通过本国宪法对公民身份进行确认并使本国公民获得本国国籍是对这种认同的客观标志;二、国家认同是本国公民对于本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制度、历史传统以及精神价值等方面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祖国意识、国家忧患意识以及民族自豪感等等;三、国家认同是国家关系建构中的一个国家合法性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确认的一个标志。江宜桦指出国家认同感指的是一国公民确认自己属于哪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如何的一种心理活动。张汝伦指出国家认同指的是一种差异性,是一个民族国家确定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国家的差异以及特点。肖滨则主要
4、通过公民所具备的两种身份来对国家认同进行定义,他认为公民具有法律身份以及心理身份,在此基础之上肖滨将国家认同分为了赞同性国家认同以及归属性国家认同。他认为国家认同首先是公民对公民对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也就是公民自动把自己归为这个整体的一份子。其次,国家认同表现为公民对国家制度的认同,在我国则表现为公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可。郭艳指出,所谓的国家认同是在其他国家存在的情况下提出的,从公民角度上看国家认同也就是指的个人对国家所具有的归属感。从国家层面上看,国家认同指的是,国家同时得到了本国公民和国际社会的双重认可。 3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国家认同是一国公民对本国的强烈归属感。国家认同主要指的是
5、本国成员对本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政治信仰、政权结构以及国家主权等方面的认可,对本民族的归属。 (二)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 1.历史文化与国家认同。人都是社会的人,受到具体历史环境文化的影响。历史文化构成一国成员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心理基础,对一个民族国家成员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态度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国家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综合体,公众对于一个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以及记忆等文化要素的高度认可是使一国公民形成国家认同的基础要素。例如泰勒曾经指出语言以及文化对人的认同的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德森在其所著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中指出认为民族共同体的维系取决于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以及国家方言
6、等文化要素。从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共同的语言、宗教、习俗等文化要素在使公民对国家产生认同感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文化归属感是影响国家认同的主要因素。 2.全球化与国家认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全球化对加强国家认同既是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就一方面而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其影响力的不断加深,阻碍和制约着国家认同的发展。例如卡斯特曾经指出“我们的世界以及我们的生活,都在被全球化与认同的冲突性趋势所塑造。 ”经济全球全的发展和深入一方面促使资本、技术以及人才能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在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对现代国家的统一的政治权
7、力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从而削弱了当代国4家认同的经济与组织基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跨国大公司以及跨国组织,例如以欧盟为代表的统一的政治经济共同体的出现,出现的文化观念、社会角色等多元标准形成社会运动对现有的国家认同的政治以及文化根基造成了严重的侵蚀。在另外一个层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一定程度上全球化也增强了国家认同。虽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传统民族国家的影响力不断式微,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晰的认识到主权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关系的主题,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认为国家认同在不断得到增强。除此之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也导致主权国家间的经济摩擦不断,贸易壁垒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现象也从另外一个
8、方面向人们展示主权国家的国家认同不断加强。 二、 国家认同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国家认同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国家认同给本国公民提供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并对本国公民的思想行为进行有效纠正以使其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毫无疑问,国家认同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我国公民的国家认同的理想信念以及奋斗目标主要是通过国家认同感教育实现的。进行国家认同感教育可以帮助我国公民认清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使其了解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以及发展道路。通过对民众进行教育,可以使我国公民自觉的将自己的发展目标与国家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道路相结合,可以激发我国公民不断前进,用国家的发展目标
9、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纠正自己的思想认识。5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外文化交融不断增强,我国正处于一个思想活跃、观念碰撞的时期。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公民的理想信念以及价值取向受到了严重的歪曲。因此,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指导下加强对我国公民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唯有如此才能端正社会主义理想,使广大民众服务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过程中来。 (二)激励功能 国家认同的激励功能主要指的是通过对公民行为和思想的分析,通过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思想引导以及物质奖励等手段,对国家公民进行认同教育,对公民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开发,从而调动广大公民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人的内在需求是引导人行动
10、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人的内在需要是进行行动的动机。情感归属的内在需求我国公民国家认同激励功能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一旦对某种特定对象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后,这会对他们的行为以及思想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个人的命运总是与一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公民在其成长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种需要,例如情感归属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这些需要无一例外都是与国家认同紧密相联的。公民为了实现自身的需要,这些需要必定会成为公民奋斗的目标和行动的动力。 (三)规范功能 国家认同的规范功能主要指的是国家权利除了通过国家法律以及制6度等强制性手段对公民行为进行约束之外,也要通过国家
11、认同意识形态方面的说服,对我国公民的言行进行约束,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团结。国家认同可以通过国家制定的法律制度将每一位国家公民的言行活动进行规范。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国家法律制度对公民行为的规范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发生作用的。在社会主义国家在法律对人们的行为难以起到有效规范作用的领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公民的言行起着十分重要的规范作用。迈克尔?曼曾经指出:“源出于人类对寻求生活终极意义、共享规范和价值、参与审美实践和仪式活动的需求” 。国家认同在实际上也即是指公民对国家的归属感和忠诚感。国家认同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公民进行自我归类的过程,指的是公民将自己归于哪一集体。公民在国家制度内获得安全感
12、,形成了与国家的密切联系,从而对国家形成了归属感。 公民对国家产生的忠诚感在推动公民形成国家认同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公民将自己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更是体现公民对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的认可和尊重,公民对国家制度的以及政策的支持与服从,并且愿意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做出个人牺牲。一国公民只有在确认了自己的公民身份,充分认识到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个体归属于国家,才会主动去关心国家的利益,主动维护国家的权益。就此而言,国家归属感以及忠诚感体现了公民对国家的认同。 (四)凝聚功能 民族凝聚力指的是一国公民在共同的价值观念的指导下所产生的一7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已将一个国家之内的公民有效的
13、聚合在一起,使公民在情感、观念以及思想等诸多方面达成共识,聚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推动一个国家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产生国家认同,其原因在于公民对一国文化产生的认同。 民族凝聚力是维系一国长盛不衰的、维护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民族凝聚力需要靠许多因素来共同促成,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国家认同。我国公民的国家认同可以将我国全体成员凝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推动我国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 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加强我国公民国家认同建设,对于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以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全球化对我国国家认同带来的巨大威胁,我国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出国家认同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瑞君.论现代文化的国家认同功能.理论导刊.2012(3). 2黄行.论国家语言认同与民族语言认同.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3吴玉军.国家认同视阈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4). 4莫红梅.多民族国家视域下的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教学与研究.2010(9). 5杜兰晓.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