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海南豇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海南省地处热带地区,冬春气候温暖、光温充足,适宜种植各种反季节瓜菜,为我国最重要的冬季瓜菜生产基地。豇豆是喜温蔬菜,耐热性强,特别适合海南种植,近年来,海南省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5.33 万 hm2,其中豇豆种植面积达到 1.33 万 hm2,是海南省反季节瓜菜中种植面积较为广泛、经济效益较高的冬种瓜菜之一。海南省豇豆主要为露地栽培,因独特的气候条件,豇豆病虫害发生尤为猖獗,病害多以真菌性病害为主,如苗期根腐病,成株期锈病、煤霉病和炭疽病等,虫害以斑潜蝇和蓟马为害严重。因斑潜蝇和蓟马繁殖速度较快,若防治不及时或不合理容易大面积暴发,且种植户较为分散,统
2、防统治工作较难开展,农户分散防治“漏治一点,为害一片”的现象时有发生1。罗丰等2研究表明,使用防虫网覆盖栽培对斑潜蝇等害虫具有一定的隔离作用,且可增加豇豆产量,减少蓟马等害虫为害,为豇豆安全生产工作提供重要保障1,但防虫网覆盖栽培成本较高,且农户安全生产意识相对薄弱,设施豇豆栽培推广仍重重困难,给豇豆安全生产问题带来了诸多挑战。为此,针对海南省豇豆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详细介绍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特点,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以期为海南省豇豆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1 豇豆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1.1 豇豆根腐病(图 1) 2发生与为害 土壤潮湿、雨后积水、连作地、移栽或中耕时伤根多、植株生长势
3、弱的地块发病重。此外,酸性土壤、偏施氮肥、肥料不足、使用未充分腐熟或带菌有机肥、带菌种子、线虫取食后造成的伤口均利于该病的发生。2014 年,海南豇豆栽培季节遭遇阴雨天气影响,该病普遍发生,成为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且不同品种间的抗性差异不大。主要表现为处于苗期植株受害后根系腐烂或坏死,易拔起,纵剖病根,维管束呈红褐色,病情扩展后向茎部延伸;主根全部染病后,地上部茎叶萎蔫或枯死。 防治方法 增施有机肥、高畦栽培、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可大大减轻豇豆根腐病的发生。该病为土传病害,一定要提前灌药预防,在发病后用药效果较差3。可用 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 倍液与 54.5%
4、?f 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的复配药剂,或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每株灌 50150 g,每隔 57 天 1 次,连续 23 次。 1.2 豇豆病毒病 发生与为害 田间发病后主要通过豆蚜等多种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毒,在高温少雨季节,田间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严重,容易发生。该病为系统性侵染病害,主要表现为明显花叶或花叶畸形,发病初期新叶上显现轻型斑驳和花叶,后发展为全株,上位叶呈花叶、皱缩、疱斑,并生褪绿脉带,扭曲畸形,严重时植株矮缩,叶片变小或丛生。 防治方法 注意防治蚜虫,通过覆盖防虫网、银灰色地膜,悬挂诱虫灯、黄板,可以降低蚜虫对豇豆为害。一般当苗期虫口密
5、度达到 2 头/3株,现蕾前期达 10 头/株,现蕾开花期达 20 头/株时,可使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20%啶虫脒水乳剂 4 000 倍液或 0.6%苦参碱水剂600 倍液等喷雾防治4。防治病毒病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施 1.5%植病灵乳剂 1 000 倍液、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或 0.04%芸薹素内酯水剂 1 000 倍液,每隔 710 天 1 次,连续 34 次。 1.3 豇豆锈病 发生与为害 豇豆生长中后期较苗期更易感病。前期施用氮肥过多,造成田间郁闭,利于病害发生;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和密度过大等发病重。该病主要为害叶片,成熟叶片先发病
6、,逐渐向上部蔓延,严重时病叶黄褐色、干枯早落,植株早衰;染病叶片初期背面产生黄色小斑点,渐变为褐色,近圆形,隆起呈小脓包状,后从顶部破裂,散出红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并可形成 13 圈次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堆有或无黄晕,也能产生近圆形斑枯。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 25%丙环唑乳油 3 000 倍液、50%醚菌酯干悬浮剂 3 000 倍液、50%硫磺悬浮剂 200 倍液或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 000 倍液,每隔 1015 天 1 次,连续 23 次。李萍等5研究表明,在发病严重的情况下,氨基寡糖素配合少量的常规化学药剂能更好地控制豇豆锈病的发生,有效地提高豇豆产量。 1.4 豇豆轮纹病
7、 发生与为害 天气高温高湿,种植密度大,通风条件差及连作低洼地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茎及豆荚,叶片初生浓紫色小斑,后扩大为近圆形褐斑,斑面具明显赤褐色同心轮纹,潮湿时生暗色霉状物,但量4少,远不及豇豆煤霉病浓密、明显;茎部初生浓褐色不规则条斑,后绕茎扩展,致茎枯死;豆荚发病时病斑紫褐色,具轮纹。王爽等6调查结果显示,设施栽培中,高温高湿等环境条件下,该病普遍发生。 防治方法 适时疏叶,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可喷施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 000 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或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防治。 1.5 豇豆炭疽病 发生与为害 多
8、雨、雾大、种植过密、土壤黏重、发病重;温度17,相对湿度饱和利于发病;气温高于 27,相对湿度低,少发病;低于 13,病情停止发展。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叶片、茎蔓和豆荚都可被害,初为圆形褐色小斑,后扩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红褐色,中央灰褐色;豆荚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深褐色,湿度大时溢出粉红色黏稠物;轻者生长停滞,重者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播前用 55温水浸种10 min 或 50温水浸种 30 min 进行消毒处理7或用 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发病初期使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9、、25%咪鲜胺乳油 1 000 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 000 倍液或 25%嘧菌酯悬浮剂 1 500 倍液,每隔 710 天 1 次,连续23 次。 3.3 豇豆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法高效、速效、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但使用不当可产生药害,引起人畜中毒,杀伤有益微生物,导致病原物产生抗药性,农5药的高残留还可污染环境。因此,生产上应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并轮换使用,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且使用时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部位均匀、周到喷施。 参考文献 1 王建强,王强,赵清.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2014(8):76-80. 2 罗丰,袁廷庆
10、,柯用春,等.不同颜色防虫网对豇豆生长特性、产量及蓟马发生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4(9):1 584-1 588. 3 李小荣,朱金文,王连生,等.豇豆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保护,2005(6):93-94. 4 徐孙明,杜一新.浅谈长豇豆蚜虫综合治理技术措施J.广西植保,2010(1):22-23. 5 李萍,张善学,李国梁,等.氨基寡糖素在豇豆上的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3(7):48-51. 6 王爽,孔祥义,林春花,等.豇豆轮纹病病原鉴定及其室内药剂筛选J.热带农业科学,2012(5):61-65. 7 李宝聚,柴阿丽,林处发,等.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十四)武汉双柳地
11、区豇豆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蔬菜,2009(13):22-23. 8 云天海,肖日新,吴月燕,等.蓝板诱杀技术在豇豆蓟马防控上的应用J.中国蔬菜,2012(5):32. 9 马建列,白海燕.豇豆上斑潜蝇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长江蔬菜,62005(5):20-21. 10 陈文龙,李子忠,顾丁,等.豇豆田间斑潜蝇及天敌复合生态系统J.西南大学学报,2010(10):54-58. 11 孙娟,耿立格,王丽娜,等.豇豆抗蚜种质资源的筛选J. 河北农业科学,2015,19(4):84-86. 12 张衍荣,李桂花,何自福,等.豇豆枯萎病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3):22-2
12、4. 13 林美琛,陈华平,汪雁峰,等.长豇豆品种对斑豆煤霉病抗性鉴定研究J.作物品种资源,1995(4):36-37. 14 许如意,陈正,王丹美,等.三亚市耐热豇豆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广西热带农业,2010(3):6-9. 15 许如意,李劲松,曹兵,等.春季设施豇豆品种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2011(2):42-44. 16 伍壮生,陈贻诵,吴月燕,等.耐低温豇豆新品种比较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2(19):33-35. 17 冯学杰,吴月燕,刘振文,等.北运型豇豆新品种比较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1(21):56,62. 18 叶贞琴.大力实施绿色防控加快现代植保建设步伐J.中国植保导刊,201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