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合肥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动态评价摘 要:创新型城市正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创新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本文基于动态视角,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从五个方面对合肥进行了动态评价。通过了解合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进展状态,发现问题,提出改善措施。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动态评价;合肥市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09 1 引言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自政府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来,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
2、注。从皖江城市带的热潮中,大城市群,增强集聚效应是提升安徽省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安徽省要提升经济建设,合肥作为省会的中心,必须注重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多重发展。优越的地理位置、突出的区位优势让合肥发展承担起领头作用。合肥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建设建设创新型城市,在持续的经济发展作用中,强化领导作用必然给合肥的创新建设提供更为有效的激励作用。 以合肥市为例,重点介绍了动态评价方法在合肥市市建设中的应用,2希望对合肥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2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2.1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自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之后,创新理论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目前,
3、国外关于创新型城市的表述主要有两种“The creative city”和“The innovation city”。而国内关于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倾向于“The innovation city”的角度。 2.2 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 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是创新型城市的基础理论之一,国内外大量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得出了丰富的成果。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2005)认为,创新型城市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产业创新,这是保持和增加城市的活力的重要保证;二是先进的基础设施,这是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三是制度创新,这是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条件;张华平(2012)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创新建设三大要素模块
4、包括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 从以上的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一般以实证研究为基础,从而得出一些更为详细的影响要素,并将之构成大体分为两项即硬件要素和软件要素。然而国内的研究学者则更侧重于创新型城市的理念上,提出相关构成影响,例如集群效应创新要素、文化理念创新要素、经济体制建设要素创新以及产业机制创新等等。国内的研究学者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也是基于我国传统的研究路线及方法,在创新理念的基础上划分构成要3素,并分析创新型城市的构建以及发展。 3 构建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 本文以创新型城市的理念及构成因素为影响因子,并搜集大量的研究资料以及综合国内外研究学者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可比性及科学性的创新
5、能力评价指标,为了保证所选取的指标具有代表性,进行了大量遴选确定相关的指标层构架体系,结果见表 1。 4 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评价 文章中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 2009-2014 年的合肥市统计年鉴 、安徽省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为了了解合肥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状况,对合肥数据进行多元方差分析,过程如下:验证合肥每年各个指标的增加值是否有差异。假设没有差异。 首先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再建立差异变量,最后进行独立性和正态性检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为了对合肥的创新能力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将标准化后的数据按不同能力相加,得下表: 说明:从中可以看出,合肥的创新环境略有下降,但是下降只具有相
6、对意义。合肥的制度创新能力稳步增长,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增长最快,但是产业创新能力增长较缓慢。 从时间的纵向比较来看,合肥市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长较快。近年来,国家在创新试点城市上你建设上、经济示范区、科技孵化园等建设上提供了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这不仅为合肥的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更为以后的经济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4基础。 制度创新能力稳步增长。合肥创新型城市建设,以围绕“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为定位,政府通过向社会分权、向市场放权的方式进行权利收缩,让政府真正能为企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并为之提供更为优质的资源及良好的服务。 产业创新增长较缓慢,创新环境略有
7、下降。合肥近年来经济增速显著,发展步伐加快,但最明显的弱势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态势不足、个城区发展不均衡、发展结构不合理。合肥市基础强、应用弱,科技强、产业弱,单项强、地区弱。科教兴城一直是合肥主要的创新经济增长点,虽然近几年合肥的科技事业取得了许多突出的业绩,但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 5 对合肥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合肥市制度创新的力度 制度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点,它对城市经济发展走向规范制度化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是建设创新型城市最有力的保障。地方政府要实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把政府职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大众提供便利的条件并且维护公平正义。要完善创新型城市建设
8、,特别是知识产权制度、人才和分配制度;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合作机制、转化机制、利益机制为一体的科技管理新机制。 5.2 加强合肥市的产业创新 合肥市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统筹优势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通过培养5八大新型产业,大幅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以技术和知识创新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如以新能源汽车、光伏和 LED 产业为代表的“政策推动模式” 、以京东方项目和区域总部建设的引进为代表的“引进合作模式”等。 5.3 大力改善创新环境 良好的创新环境,能加强创新的活力,减少创新的额外成本。合肥市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图
9、书馆系统的建设,保障城市交通的便利性,将合肥建设成一个适合创业的城市,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城市。所以政府应该大力营造创新氛围,并为市民提供创新的必要条件,可以在城市范围内多修建图书馆,增加藏书量,并且免费对大众开放,让广大市民可以便捷地获取资源。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R.2010, (08). 2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关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R.2010, (01). 3朱孔来等.国内外对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现状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 (6):712. 4CHARLES LANDRY.The creative city: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M.London:Earthscan Publications,2002. 5邹德慈.构建创新型城市的要素分析J.中国科技产业,2005, (10). 6张华平.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求索,2012, (8):62628. 7韩枫.合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问题及战略路径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