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河北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研究提要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核心。本文着重分析河北省提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过程中须采取的举措和须协调好的关系。 关键词:河北省;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能力 基金项目:2015 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5020201) ;2015 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5GL10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 年 8 月 10 日 2015 年 4 月底党中央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在这一背景下,探讨河北省承接
2、北京非首都功能能力提升问题,对指导相关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北省应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转移 当前,河北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面临着加快发展和结构调整双重压力。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对外疏解对河北省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河北省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承接北京产业,有利于吸纳北京的外溢要素,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优化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公共服务;有利于缩2小城乡差距,促进河北省贫困地区发展,等等。 当前河北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既有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利条件主要是:河北
3、拥有环抱京津的区位优势、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及与京津产业协作的基础和经验;同时,河北省每个城市均有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及在产业、生态和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在承接过程中,必然得到进一步释放。不利因素是:河北省在京津冀经济圈中处于明显劣势,尚存在创新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匮乏、产业结构不合理、公共服务落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诸多问题,吸引力不强。例如,河北省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和规模的滞后是阻碍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利用有利条件,努力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课题组认为,目前看应着重采取八项举措并协调好三个关系。 二、河北省提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能力应采取八项举措
4、(一)强化顶层设计。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过程中,河北省应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出发,做到主动承接、积极作为、精心谋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河北省委省政府应尽快启动编制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专项规划,就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任务和具体工作方案画出路线图、列出时间表。河北省各地市要认真研究、把握和顺应产业转移规律,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量力而行,不可简单盲目承接;精心编制本区域承接产业转移规划意见和具体工作方案,确定重点承接地区及其功能定位,强化分工合作意识;制定本区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配套改革政策和措施,如税收、供地;完善产业承接网络平台建设等。 3(二)加快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建
5、设,是河北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重要举措。要根据河北省环首都各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状况,优化城乡规划布局,积极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要通过梯级城市群建设,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逐步增强对首都人口及产业的“反磁力”作用。要充分发挥环首都小城镇在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以开放、高端、创新的姿态全力打造首都功能疏解的支撑点、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外资进入京津乃至北方市场的桥头堡,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三)打造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园区平台。要把发展高水平、专业化、集群化的工业园区作为河北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有
6、效载体。近年来,河北省内的各类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目前看存在规模有限、布局分散等问题,多数并未起到明显的集聚效应。当前各地市应在办好现有园区基础上,根据本区域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特点进行园区建设,明晰园区发展战略重点,将园区与产业集聚规划紧密相衔接,逐步形成以重点园区为龙头的一大批特色鲜明、配套齐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的产业园区,使其成为承接、对接首都产业功能疏解拓展的有效载体。 (四)完善河北省公共服务体系。对于由谁来承接被疏解产业,北京市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承接地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受历史因素和发展程度影响,京津冀三地在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公共资源的配置很不均衡
7、,服务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目标地,4河北省是首选,但非必选。因此,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提升河北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能力的重要一环。当前河北省只有摈弃等、靠、要的慵懒观念,通过体制改革、增量发展等方法路径,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体系的数量、质量和水平,才可能使首选成为必选。 (五)倾力打造连接京津的立体化交通体系。要以同城化为目标,推进北京与周边省市交通一体化规划与建设,打造北京与全部环首都市县之间的轨道交通一体化,形成一小时轨道交通网络。要全面对接京津交通基础设施,形成发达的公路网、快捷的铁路网、完善的城乡公交网、现代化港口群和较完善的机场体系。尤其要强化石家庄、唐山、秦皇岛、
8、张家口、承德区域的交通枢纽功能,切实提高京津冀区域的交通效率。 (六)切实改善环境状况。打造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的美丽河北,是吸引优质生产要素和优势产业进驻河北省的重要条件。因此,河北省应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认真检视粗放发展方式带来的严重污染,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和决心改善环境状况。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深入研究和准确评估区域内环境、生态、土地、水资源等的承载能力,强化资源和环境约束,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空间布局的调整。要加快淘汰河北省过剩产能,减少“三高一低”产业,进一步倒逼高能耗企业转型升级,置换出更多的生态空间和环境容量,为河北省承接更多的北京环保产业、绿色产业创造良好条件。 (
9、七)加大人才建设力度。人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作为京津的“后方” ,河北省在人才方面一直处于劣势。河北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进程中,对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将不断增大,特别是各类管理人才和技术型、应用型人才。5因此,河北省要认真研究北京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弄清楚哪些产业、单位是纳入疏解范围的,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人才,为承接首都产业转移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同时,也应把从京津引进人才和技术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打破阻碍人才流动和人才发挥作用的各种政策壁垒和障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吸引京津人才来河北省就业创业。 (八)构建京津冀文化体系
10、。一种文化,既可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自发形成,也可能通过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来积极建设和营造。尽管京津冀三地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但地理上的紧密相邻使三地存在很多潜在的文化共同点。挖掘、整理京津冀文化传统,在传承和创新中构建新的京津冀文化体系,增加彼此间的文化认同,增强京津冀大局意识和协同发展凝聚力,必定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河北省承接北京产业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建议举办一些诸如京津冀文化艺术节、京津冀运动会等能够强化京津冀意识、彰显京津冀精神的文化形式。 三、河北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过程中应协调好三个关系 (一)协调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政府,而是市场。在河北
11、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过程中当然也必须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协调相结合推进产业转移。要立足于京津冀各自的比较优势,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让企业担当产业转移的主体。同时政府应在其中充分发挥指导、服务、协调作用,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寻求政府行为和市场功6能的最佳结合点,直接关系到产业承接、对接及区域协同发展的成效。 (二)协调好京津冀之间的关系。京津冀三地应突破固化的行政概念,确立统筹规划、互利共赢的整体合作理念,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过程中做到合理定位各自角色、科学处理三地关系。北京市应做到“舍得” ,主动“
12、瘦身” ,放弃大而全的经济体系,疏解转移一部分非核心功能;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集中力量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这些外省市干不了或者干不好的产业。河北、天津两地则应树立一盘棋的战略思想,摈弃狭隘的短视利益观、政绩观,做到积极主动承接,科学合理规划,稳妥有序推进。 (三)协调好河北省各市之间的关系。河北省各市应树立大局意识,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部署下,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发展需要,做到科学定位自身角色,合理安排承接计划,妥善有序展开实施。在承接过程中,要着眼于全省乃至整个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以最大限度寻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为目标,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功能和产业进行承接,做到不盲目、不功利、不争抢、不冲突;同时,建立相关协调协商机制,加强彼此间的协作与配合,有效化解在承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