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行长把脉现金流如果银行不再续贷,该怎么办?有没有应急预案?能不能短时间内收回现金把贷款还上? 非典型破产 我曾就职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担任过部门经理、支行行长等职务,十多年来打交道的客户也多为小微企业,看过很多小企业老板破产跑路,有这么几家破产企业让我印象深刻: 一、追着热门行业跑 一家做棉花收购加工干得风生水起的企业,看到无纺布市场效益很好,就投资了 500 万元建厂生产无纺布。结果等厂建好,市场需求量骤降。而且优质客户都在老厂商手里,新人进来,只能去做不好收款的客户。 最终无纺布厂拖垮了这家企业,老板跑路时欠银行 600 多万元,同时欠民间高利贷 600 多万元。 二、想一个人把钱全
2、挣了 我曾接触过这么两位小企业主,他们听说 KTV 很赚钱,专业的 KTV管理公司还能保证每天营业额不低于 5 万元。这样的话,2 年就能收回全部投资,于是他们就合伙开起了 KTV。当时有投资人想入股 200 万元,他们没要,自己贷款装修。 后来总投资额达 1 000 万元,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算,但每天的营2业额只有两三万元,与经营公司承诺的 5 万元相差甚远。 其中一个合伙人投资的 500 万元来自民间借贷,结果款还不上,就跑路了。这时有人出价 400 万元接手 KTV,留下的这位合伙人舍不得卖,之后银行不再续贷,债主们轮番催收,他也一跑了之了。 三、被气派拖死了 有家主要针对企业客户的水泥
3、厂,每年花费上百万元在高速公路上打广告;另外,他的厂房既没建在水泥厂聚集区,也没建在原材料地,并且厂房占了足足 500 多亩地,远远超出他的业务规模。 后来这家水泥厂因为生产的水泥没有竞争优势,加上房地产不景气,土地证抵押也未获得银行贷款,最终宣告破产。 四、为别人代偿保债款的好老板 这个老板给别人担保的三次贷款都出现问题,第一次是当事人跑路后,他代偿了近 400 万元。没过 1 年,他担保的另外一家企业又倒闭,替人代偿了 100 万元。 谁知厄运远没结束,2014 年,他担保的另一户又出了问题,这次没能躲过一劫。他不但替人代偿了 100 多万元,还造成两个不利的后果:大家都认为他撑不住了,没
4、有人给他担保;二是当地一家银行的贷款到期后没有给他续贷,造成资金链断裂。 我们会发现,这些小企业老板各有其心酸故事,但故事背后,破产跑路又大都是因为银行或民间借贷还不上。导致他们发生现金流断裂的似乎只是偶然因素,而在经营过程中的另一些情况,则可能直接致使小企业现金流动困难,引发企业资金问题。 3被困住的现金 我曾接手过很多企业的业务,他们在向银行申请信贷的时候,现金流往往都很健康。但授信后过不了多长时间,资金就出现问题。我又观察到这样一些原因: 一、短期贷款用作长期投资 大部分倒闭的企业,都存在“短贷长投”将短期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用高成本获得民间资金,而固定资产却迟迟不能产生效益。 当
5、经济比较景气、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量为正值时,还能够覆盖短期借款。一旦银根紧缩,银行没有贷款额度,或者企业经营情况不佳,银行不贷款,而已有的短期贷款又面临到期,企业立即就陷入绝境。 “短贷长投”的错配,除了企业,也有银行的原因。 现在无论是居民储蓄还是企业存款,都出现短期化趋势,而且以活期为主,定期存款比例不断降低。银行信贷本应坚持“流动性”原则,但有些银行固定资产发放比例偏高,导致出现“短存长贷”问题,使银行资产负债表期限错配。 另外企业为了早投产、早见效,往往在项目贷款批复放款前己经投产了,这样银行在贷后检查和外部监管上又存在一些问题。 二、库存是现金流杀手 我们银行信贷有个常用的考察企业的方
6、法:核实库存。库存是企业的重要流动资产,核实库存是摸清企业资产规模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即使库存是真的,如果卖不出去,又有什么用? 4很多行业的代理商,都面临库存困境,上游厂商的过剩产能最终转嫁给了经销商。去库存化的关键在于提高库存周转效率。 时间就是成本,没有库存周转效率的提升,就没有资金周转率的提高;而没有资金周转率的提高,就有可能导致公司运转停摆,资金链断裂。 库存是企业的流动资产,但从运营角度看,库存并不是企业的资产,而是一种“浪费” 。丰田把库存称为“万恶之源” ,多余的库存不但积压资金,增加利息支出,而且产生不必要的搬运、维护成本,并且极易造成物料过期不可使用,导致巨大的浪费。 更重要
7、的是,库存高企会暂时掩盖其他问题。当有大量库存时,只顾想着怎么去库存,很多问题,如交货延迟、品质缺陷、管理失误等都会被隐藏起来不被管理层察觉。 所以库存不仅是现金流的杀手,也是管理的杀手。 三、被“三角债务链”绑架 对于很多小企业来说,一年的盈亏情况,往往要等到年三十收款时才能决算出来。应收账款风险比较难以觉察企业不是没有订单,也不是产品卖不出去,而是客户回款时间缺少控制。 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经济下行、产能过剩是外因。 自 2008 年经济危机之后,外需不足、内需乏力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内一些企业开始经营困难,这时他们往往会利用自身的信用额度,从上游供货企业进行赊欠。另外,行业产能过剩
8、,市场上供大于求,库存积压严重,行业内的同质化竞争,往往通过价格战、延长账期获得客5户。这就导致了“三角债”的恶性循环。 此外,企业重规模、轻效益是产生“三角债”的内因。 企业销售部门往往只追求销售业绩,不重视销售回款,有些企业没有严格的赊销审批制度,随意给予客户优惠的付款条件,结果造成日后应收账款的回收困难。 大企业在原料、辅料供应中处于上游,如果大企业资金紧张,在它周围的中小企业则没有了“源头活水” ,相互之间开始欠账,三角债的情况就会加剧恶化。原本就处于弱势的小企业,就成为“三角债务链”资金压力的主要承担者。被“三角债务链”绑架的企业,时刻面临着多米诺骨牌式的现金流危机。 商海难“裸游”
9、 很多小企业的老板都觉得,自己经营的产品市场很小,向上发展很容易遇到天花板,在主业上无法再突破了,又都面临前文中讲的几种现金流断掉的风险,只能寻求其他市场。 而在观察众多小企业破产案例后,我发现比起“短贷长投” 、库存和“三角债务”导致的现金流困难,跨界多元化更狠,基本上都会导致小企业经营失败。 跨行发展,往往都超出了小企业的资金承受能力。小企业上新项目一般都是大举借债,银行借不到就借民间的,低息借不到就借高息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之后,配套需要的流动资金有时超出他们的想象,导致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而借贷机构往往都是“晴天送伞,雨天收伞” ,这时只要一被催收,6小企业基本上无计可施。 如果小企业
10、一定要跨界发展,那进行风险管控就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小企业大多从事一些门槛较低的行业,核心竞争力并不强。土地和厂房需要去租,技术和设备需要去引进别人的,这个时候就要评估自己的预算资金,是不是够撑到盈利的那一天。 其次,很多小企业老板没有风险意识,更谈不上风险防范预案,他们在商海中完全处于“裸游”状态。 比如银行收回贷款没再续贷的情况,这种事发生的概率很大,谁也不能保证贷款到期后一定能续贷。所以小企业就应该想到:如果银行贷款到期后批不下来,该怎么办?有没有应急预案?能不能短时间内收回现金把高利贷还上? 现在有些小企业贷款不是以自有资金还贷,而喜欢用过桥资金(一种短期借贷,期限一般为六个月) 。有的短期资金利率高得惊人,自己往往全然没想到银行会收回贷款,觉得完全有把握。企业经营得红红火火可以不用担心,但是如果到了苟延残喘的程度,还意识不到这一点,就太大意了。 企业发展靠机遇、靠关系、靠政策的草莽时代已经过去,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小企业除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外,一定要注意现金流管控,不要再踩别人陷过脚到过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