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人人变成收藏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9014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让人人变成收藏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互联网让人人变成收藏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互联网让人人变成收藏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互联网让人人变成收藏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互联网让人人变成收藏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互联网让人人变成收藏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艺术品对于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而言都有点“高大上”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艺术品消费也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有分析认为,按照机构投资者与高端人士通常会配置 5%的资产进行艺术品投资计算,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潜在需求有 6 万亿元人民币之多,即使用可流动的有效需求只占总需求的 1/3 这个假定来计算,中国艺术品市场也有两万多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深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也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艺术品的网上展示、网上销售、网上消费日益成为潮流。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专注于艺术品销售的电商已达 2000 家左右。互联网“让人人都可以当收藏家”的同时

2、,也对传统的艺术品交易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艺术品需求,将是艺术品交易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 移动产品如雨后春笋 巨大的市场空间,让传统的画廊经营、现场拍卖等传统艺术品经营形式愈发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打造一个全新的、透明的、便利的、低成本的交易平台,既是传统艺术品行业的内在需要,又是广大艺术品消费者的外在需求。互联网恰好为双方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2015 年4 月, “艺术家公盘”网络平台上线,标志着新型艺术品交易平台诞生;同月,艺术品移动互联创投平台“艺术?能见度”正式上线,这一平价艺2术品线上销售、展示平台,已上线 15 位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

3、。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专注于艺术品销售的电商已达 2000 家左右。 移动拍卖 APP 客户端、微信拍卖服务号、PC 端拍卖网站众多互联网工具为线上艺术品交易提供了支撑系统。拍卖巨头佳士得于 2014 年共举办了 78 场网上拍卖活动,相比而言,在 2012 年仅有 4 场。2014 年,佳士得拍卖网上访客量超过 150 万人次,许多单次拍卖吸引了 2 万到 3万的访问者。互联网让艺术品可以非常高效、低成本地进行推广,微信群、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营销对象和二次传播载体,而众多拍卖商自身的社交圈资源也都将被激活,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出快速的社群交叉传播效应。如此一来,互联网

4、带来了销售者和参与者思维的转变,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艺术行业生态社群” 。以前难以进入拍卖市场和实体店的普通艺术品借助互联网平台纷纷登场,而中低端消费者利用这个平台可以淘到自己心仪的艺术品。互联网推动了全民艺术消费市场的发展,让原本高不可攀的艺术品消费进入寻常人家。 可见,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互联网更像是让艺术产生化学反应的一个实验室。 空间大却变现难 尽管线上艺术品交易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根据英国希思科保险公司与英国 Art Tactic 网站于 2015 年 5 月发布的2014 艺术品网上交易报告显示,56%的人表示他们还是更喜欢从画廊等实体空间购买艺术品。82%的在线买家表示,对他们而言

5、,在线购买艺术品最大的障碍是不能够3检查准备购买的艺术品实体。由此可见,真正的高端艺术品离网络还有不小的距离,在线艺术品消费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如何保证货源充足,如何鉴定艺术品的真伪、艺术家的资质等,都是制约网上艺术品交易的现实问题。以微信拍卖为例,微信朋友圈中动辄有画商推荐自己代理的艺术家作品,标价都很高,每幅通常过万元,可是很多画的作者并不为人熟知,单纯通过微信上的图片,也很难辨别画作的真假优劣,所以很多时候围观的多,真正交易的少。也正因为如此,业内不少艺术品电商其实还在亏钱,要靠其他业务来弥补亏损。还有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行业跟互联网思维本身就有相矛盾的地方。互联网的核心在于减少交易的

6、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而购买真正顶级的艺术品是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评估、中介等环节也就必不可少。 艺术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艺术品消费的目的除了投资收益外,还有艺术审美。艺术品电商、微拍等往往注重用户的流量导入,却忽略了艺术品的精神内涵,注重艺术品的消费指数,忽略了对消费群体的艺术熏陶和培养,这和传统的艺术品消费在精神和文化上形成悖离。如果艺术品电商缺乏对艺术品本质属性的体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艺术品线上交易生态循环机制的紊乱和后续乏力。 3D 复制重现大师经典 除了电商交易和线上展览以外,互联网在艺术领域的另一大应用是通过技术手段重现大师经典,让每个人家里有可能挂上大师的“真作” 。 以日前

7、在京开幕的“邂逅梵高”体验展为例,通过新技术和多媒体手段,观众走进封闭式静谧的场馆,就可以跟随梵高手稿组成的电子幕4墙进行参观。展厅里,观众有的仰卧在丰收的草垛上闻着稻草的清香,有的坐在卧室的床上观望画家的生活,还有的抬头望着乌鸦在麦田上方飞过从而真正走进文森特?梵高这位伟大艺术家的作品和传奇人生中。 像梵高这类大师的作品,如世界闻名的向日葵 ,很少在荷兰梵高博物馆以外的地方展出,有些作品甚至从未离开过该馆。因此,通过 3D技术(浮雕体层摄影术)复制其作品,打开了互联网收藏界的新思路。 在技术手段的帮助下,梵高的笔触层次分明地跃然眼前。 向日葵熔金般的道道笔迹伸展着, 黎明中的教堂矗立眼前,

8、乌云下的麦田 、丰收 、 灌木丛 、 巴黎克林西林荫道等名画,一一呈现,震撼人心。据梵高博物馆馆长阿克塞尔?吕格尔介绍,从肉眼来看,复制品与远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馆藏的原作一模一样。 为了这场展览,梵高博物馆策划了 3 年多,并携手梵高家族共同制作。梵高的弟弟提奥?梵高的曾孙威廉?梵高担任艺术顾问,这是双方首次携手策划、官方呈现的梵高体验展。 展览质量受到严格把控,现场不但屏蔽了所有的阳光照射,精细调试了地面的水平度,还严格测算了灯的角度。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梵高博物馆每天都会通过视频连线,检测展示情况,进行调整。 本次体验展为艺术品展示带来了新思路。由于运输、保险等成本的日益上升,大大提

9、高了书画类“易碎品”的跨国展示难度,特别是梵高这种国宝级艺术家的作品,几乎难以走出国门,但随着观众的观展需求日益丰富,单纯的展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因此,多媒体“浸5入式”的体验展正在成为艺术展的新趋势。 不仅仅是收藏 如今,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馆藏机构开始利用 3D 打印技术复制和修复珍贵藏品,但也有人认为 3D 制品的泛滥或将影响原有艺术品的价值。“新技术从来都是把双刃剑。 ”行家陈先生认为如果有人利用它来批量制造仿品,也有可能对原有的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但他同时也表示,对于传统的收藏者来说,对“亲笔” 、 “手工”的执著和偏好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自己的决定。 “传统的版画虽然是复制品,但仍有手工艺的部分,而工业化生产的 3D 打印画是否有此效果,目前还不得而知。 ” 不过,打印画将来说不定可以担负起教育的目的。例如,一件“活现”作品的组成部分可以被用在呈现画家创作过程的展览上。如此,艺术作品的可得到程度和可接近程度能够得以提升,它给予了博物馆一个启发大众和丰富大众生活的机会。此外,参观者现在就能够走近大师的画作,甚至可以触摸它。它还开辟了不同的观察方式,造福了盲人和视力受损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