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分析摘 要:后现代主义教育观提倡去中心化、实现多元化、鼓励创造力和自我意识发展。这些教育主张对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是强调职业知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关注所有学生,尊重个体创造力和个性发展。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教育观;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4BZY021)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上世纪 60 年代发源于欧美并于 70与 80 年代流行于西方的哲学思潮,它对文学、艺术、美学、教育等许多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后现在主义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祝智庭教授对后现代主义是这样描述的:“后现代
2、主义还一直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动的难以把握的概念,渗透到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如自然科学、文学、建筑、艺术、社会学、哲学、教育科学等广泛的领域,后现代主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一种状态 。 ”1虽然如此,后现代主义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主张,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1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虽然后现代主义并没有形成一个严谨的理论体系,而是由一系列观点各异甚至相互矛盾的学说构成的一个松散的“家族” ,但从总体上来说,后现代主义各理论流派共享者以下几个基本的特征: 2第一,反基础主义。基础主义认为人类文化和知识存在一个可靠的基础或“阿基米德点”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这个基础
3、,以此来构建文化的等级秩序或思想体系的大厦。 “后现代主义”反对从“第一原理”推出一切的思维方式,主张用差异性和多元性取代统一性和普遍性,以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取代确定性。2 第二,反中心主义。基础主义本身就是一种一元决定论,它必然导致对以一当万的中心主义的肯定3。西方近代哲学高扬人的主体性,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则坚决反对这种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不应该是存在者的主人,一切存在者的存在不是由人来决定的,而是由存在决定的,人只是存在的邻居,不应该人为设置所谓的各种“中心” 。后现代主义就是要用解构、分裂、消解、分散等方式,反对和瓦解传统学校中的各种“中心” ,更进一步来说,它也是对“世
4、界中心” 、“人类中心” 、 “西方中心”等的化解。 第三,反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对理性主义的否定和批判,并主张用非理性打破理性的统治地位,以非确定性代替确定性,否认存在和认识的相对稳定性,否认任何规律和体系。后现代主义认为不能将理性作为普遍规范,因为理性必然会限制人的个性的发展,束缚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个人的情感、个体人生体验和智慧想象才是真实的,才是创造的源泉。 2 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的主要内容 后现代主义从产生之时起就显得与众不同,从上述哲学主张出发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传统教育,提出了以下教育观念: 3(一)教育要“去中心化” 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去中心化
5、” ,反对中心主义,去除各种“中心”对教育的压迫。首先要去除“学校中心化” ,学校不在是现代社会中人才培养和教育的中心。随着时代和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的模式不在局限于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地点不在局限于学校,社会对人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这段非常有限的时间之内,教育应该是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的终身教育。其次要去除“教学中心化” ,包括“教师中心化”和“书本中心化” 。所谓“中心“实质上是一种压迫强制性,去“中心化”就是去除教育过程中教师和书本的压迫和强制性,使教育关注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开放教学的边界,解放学生的个性。只有去除“教学中心化” ,学生在面对教师和书本时,就不再总是被强制要求机械的
6、点头称是,而是应该被教师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指出教师和书本的错误。最后要去除“学科中心化” ,同时重视人文课程与科学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育要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理论提倡教育有多元化的途径和观念,推崇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这与传统教育强调统一性截然不同。后现代主义教育鼓励从不同视角看问题、使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不同文化和个性并存,实质是鼓励开放性和创造性。它的具体表现为多元的课程模式、多元的师生角色、多种价值观念并存、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评价、教育目标的多元化等等。人类及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决定了人与人类文化的发展的复杂性,追求统一的教育方式与此相违背的,一元化的教育模式无法适应人类
7、文4化的多元以及价值的多元,把事物统一化只能使它变得更复杂。这种反思也为后现代教育的差异性教学理论提供了思路,由此提倡不同价值观和文化相汇合的教育,允许教育中差异的存在,而是不抹平棱角令其与某种统一靠拢,不对差异和个性压抑,而是对其进行引导和培养。 多元化是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它的核心是抛弃传统的封闭式思维,采取全方位的开放性思维。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批判传统教育从内容、目的到模式、评价等方面的呆板和陈旧,呼唤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期待教师从个性到观念的多元化。后现代教育还批判了那些不顾学生认知特点和差异性,强行灌输、单一评价,并造成学生学习的失败和心理的挫败感的失败的教育模式。那种落后的教育模式
8、导致了学生产生顺从的习惯而失去了创造性,它破坏了学习者丰富的想象力,压抑了人的全面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讲,后现代教育主张个体个性的张扬,后现代课程模式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信息、发表意见、与人交流。这应该说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技术史上可以达到的最自由、最能体现个人特征的交流方式。 (三)教育要鼓励创造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思想认为教育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所谓自我意识指对自己是一个独特存在个体的认识,是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与他人所处地位和关系的意识和理解,它表现为拥有独特的和丰富的内在世界。后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认为学习者通过反思和
9、交流去创造有意识的自我,而只有自我意识增强了,个体才有可能重视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于意识到了自身独5特性的个体,主动的认识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后现代主义范式中,现实世界的客观性是相对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增强自我意识,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省,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3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的对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 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突出的问题,如:教学过程中依然充斥着灌输和压制,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部分高职院校照搬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过于强调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忽视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部分
10、教师依然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的优秀学生身上,很多学生没有得到应用的关心;教学方法僵化,教学考核方式缺乏灵活性4。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对于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1.反基础主义:强调职业知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 我国在建国后学习苏联教育模式,一直强调以“教师、课程、书本”为中心,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培养理论人才和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很好的作用,但容易导致过于强调基础知识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同时忽视职业知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严重后果。这些问题正是后现代主义所诟病的,因此后现代主义提出了去中心化的教育主张。后现代主义这一主张对高职教育的启示就是必须传授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而不是干
11、巴巴的、脱离实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际上,一个国家既需要普遍知识(理论知识) ,更需要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经济家都意识到在学校教育中,忽视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多么的危险。6教育家布鲁贝克说:“在今天,要培养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全才是不可能的了,在今天这一复杂多样的世界中,仅仅征服知识领域的一个方面似乎就需要我们耗费全部精力,更不必说征服整个知识领域了。 ”5而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卢卡斯强调了人力资本提升过程中加强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他认为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职业知识)是经济得以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和产业发展的真正源泉6。 作为专门培养职业人才的教育机构,高职院校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
12、调整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态度,采用更加切实的措施和科学的方法传授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切实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现实操作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刻性的要求有所降低,精减部分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理论知识;搭建多种实践实习平台,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多管齐下,着力培养同职业相联系的、具有专业性和社会服务性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2.反中心主义: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强调尊重、关爱每个学生。职业教育是为职业作准备的,要求每从学生(职前准备人员)都具备必要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精英教育则是为知识创造作准备的,知识创造一般只由部分人才能完成,因此精英教育
13、中可以以部分有创造潜能的学生为中心。可见,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有本质的区别,职业教育应该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都能掌握必要的职业知识,形成必要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不自觉的或者是有意识的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几个优等生身上,对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特别7关注和悉心指导,班级也就逐渐形成了以这些优秀学生为“中心”的氛围。剩下的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和成绩稍差的后进生变成了教师眼中的边缘学生,平时往往得不到必要的关注。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关爱、尊重学生的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就是要求打破传统的以少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起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模式。而实际上,越
14、是处于边缘的学生,越需要教师与学校的关注、关心和指导,这样才能让他们逐步摆脱自卑的心理,重拾学习与生活的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与目标,并最终获得学业与生活上的成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一些能力偏弱、心理内向的学生更需要教师进行格外的指导和培训,让他们掌握扎实的职业知识、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以应对职场的考验。 3.反理性主义:尊重个体创造力和个性发展 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人们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推崇理性,把理性作为处理一切问题的根本原则。比如标准答案,像这样被“理性”掌控一切的老师,是容不下学生的任何创新的。所以,后现代主义者则认为,正是由于人们对理性主义的过度追求,造
15、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而非理性才是真正的人性,对非理性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主体自我认识的深化和对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据此,后现代主义思想提出教育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当前一些高职院校过于强调课程标准化,导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考核方式几乎完全相同,这样可能对于对接某些职业要求是有利的,但也将造成学生个性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危险。实际上,就算职业人才,也必须是有个性和创造性。8经济学家罗默在 1990 年提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从技术内生化开始,始终强调以创意或知识品为基础来理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机制7。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思维能力不足,学生所具
16、有的创新能力并不乐观,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8。因此,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要格外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 创造力的而培养,主要是依靠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非理性思维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个体的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革教学模式。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尽要考虑知识传授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认同感、接受度;在课程环节的设计上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化的知识传授方式,适当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师生互动性;在课程考核上破除单一的评价标准,建立兼顾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状况的多元化课程评价标准。如此一来,对于培养学生
17、的非理性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形成与创造性的提高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7. 2董海霞.简论后现代主义教育观J.长春大学学报,2006, (6).131-134 3易红郡.反思与重构: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6).126-130 94杨建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06(4):23-24) 5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93 6何承金.人力资本管理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546 7左大培.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内生化历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85185 8邵景干.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该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技视界,2016(2):226) 作者简介 刘欢(1972-) ,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