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简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影响摘 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个客观现象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较大。稳定关系到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民族地区 社会稳定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3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国家法、习惯法和宗教法的关系及国家法优先效力调查研究” (13YJC820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阿迪力?阿尤甫,新疆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阿力木?沙塔尔
2、,新疆大学法学院 2014 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2-189-03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事业明显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的提高,但社会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环境恶劣、人口迅速增长、农业的机械化等因素产生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现象。合理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已成为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重要决策。近几年,玉奇喀拉村村委会和社会各层也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将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点放到从南疆到北疆转移、从农村到兵团和城市就业。这一2工作对当地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与此同时,
3、在一部分缺乏文化教育、还未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农村青年到北疆和内地一些大城市后思想和意识形态上发生变化,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并将消极思想观念带回家乡,他们的思想在农村蔓延,形成不稳定因素。 农村是我国社会构成中的最小、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对现在的新疆社会状况而言,它不仅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第一线,更主要的是新疆的反分裂、反恐怖、去极端化的主战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久治安。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合理化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巨大的意义。本文对库车县玉奇喀拉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从事的工作、对输出地社会治安和稳定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 二、调查对象和调研方法 为了深入了解玉奇喀拉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对该村社会稳定的影响状况,笔者对玉奇喀拉村的农民进行调查,获得了有关该村农民剩余劳动力的第一手资料。本次调研主要涉及到该村农民的文化水平、年收入、基本收入来源、双语能力、法律知识、剩余劳动力的成因及其对该村和输入地社会治安和稳定的影响等方面。为了详细地了解剩余劳动力中之转移的积极分子和他们的家庭状况,对他们进行个别访谈,掌握了从事的工作、待遇、遇到的问题、对社会的态度等问题;除此之外还对负责玉奇喀拉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村委会干部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工作3的进行状况、剩余劳动力
5、转移对本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影响等问题。 三、玉奇喀拉村的基本状况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征 玉奇喀拉村位于库车县城的东南边位置,离库车县城 19 公里,面积6 个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6100 亩(包括承包土地和经济性土地) ;全村374 户,1839 人口,都是维吾尔族人;经济以农业和副业为主,农业生产就要种棉花、果园、种粮食为主,村里几乎没有现代化的工厂或产业。玉奇喀拉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以下特征: (一)分散性 近几年,库车县党委和政府出台了有关推进和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积极推动本县的经济建设。但因没有统一服务体系、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因素,在玉奇喀拉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出现了分散性、
6、自主性等现象。转移的特征和时间来看,劳动力主要是转移到玉奇喀拉村附近为主。 (二)季节性 访谈中了解,他们反映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务农物闲季节,他们一方面不想放弃自己的承包土地,另一个方面用务农闲季去附近农场参与劳务活动,从这个角度看“经商不弃耕、离业不出乡”是玉奇喀拉村农民的劳动力转移的突出特点。在玉奇喀拉村务农集中于每年四月份和九月份(主要种棉花和小麦) ,五月份到八月份期间是务农闲季。 (三)就业行业较窄 4文化水平和技能知识是就业的两大支柱,文化水平和技能知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率。近年来库车县的现代化、城市化也迅速发展,化工业为主的一些企业不断进入本县,给农民提供很多就业机会。但
7、玉奇喀拉村农民文化水平低(该村小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口是 958 人,占该村人口的 52%) ,没有参与过专门的技能训练,因此他们的劳动力转移渠道主要限制于第一产业,单向性特征比较强。文化水平、语言、技能训练等因素限制玉奇喀拉村农民的发展空间。 四、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玉奇喀拉村的社会稳定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经商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玉奇喀拉村的农民进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促进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做出一定的贡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拓宽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玉奇喀拉村的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了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剩余劳动力集体转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比如,2006 年、2008 年玉奇喀拉村村委会组
8、织剩余劳动力到兵团参加拾棉花、摘西红柿等生产活动。当年的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家庭经济和生活条件。近几年一些农村青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经验,给该村的农民带来希望并为该村的经济生活添加了新活力。 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个客观现象,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会产生正负面影响。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些缺乏文化教育、没有独立价值观的农村青年走进城市后,在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中思想和意识形态发生变化,容易受到毒、赌等的影响,他们的不良行为对输入地和输出地的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5方面: (一)剩余劳动力的无序转移对玉奇喀拉村和输入地社会管理和治安秩序带来一定的困难 剩
9、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但目前,玉奇喀拉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盲目性和分散性较强,组织化程度低。玉奇喀拉村的很多农民除了一身力气之外别无所长,这一消极因素一方面导致他们合法利益容易被侵害;另一方面,他们独自离开自己的家乡导致所在地组织难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从事的活动和他们与原所在地的组织关系的脱离。很多进入城市的农民没有固定的职业、经常流动,无固定居住。这一情况对输入地的流动人口管理、户籍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回乡农民中受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在社会稳定工作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组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观念与原则,并且提供了某些社会秩序的蓝图。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
10、态工作,事关民族地区的前途命运、事关边疆长的治久安、事关民族地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玉奇喀拉村大多数剩余劳动力来自贫困家庭,文化素质也相对低,易受不良文化和不良行为的影响。极端宗教组织利用没有独立价值观和法治意识淡薄的农村青年之心理特征,拉拢欺骗他们,将自己的极端思想传给他们,给他们制定生活习惯标准,对他们做洗脑工作,将他们完全变成宗教极端思想的俘虏。 (三)回乡农民中道德风尚滑坡比较突出 道德与法律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道德对人的限制和约束则是通过社会舆论和每6个人自己的内在信念共同起作用。习惯封闭生活模式的农村青年到城市后接受到不同文化因素的
11、影响,农村社会文化风气呈多元化趋势。一些农村青年接受了不良思想,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毒瘤。比如 2008 年开始玉奇喀拉村农村青年中出现玩老虎机游戏机的现象,一些农村青年为了实现自己的暴富梦,赌博上瘾, 老虎机对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方面的危害。一些农民把自己辛辛苦苦的卖棉花挣的钱都投进老虎机 ,一次就输掉自己所有的财产,这些现象造成部分人的家破人亡、夫妻离婚、失去了正当职业等情况,影响了农村经济建设、社会安定和家庭团结。 五、促进玉奇喀拉村社会稳定之对策 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做好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剩余劳动力转
12、移工作的重要性,每一份工作必须从稳定大局出发,不断给当地农民造福。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法治环境 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重大任务,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平安新疆建设、推进依法治疆,全力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紧紧围绕法治社会建设、推进依法治疆,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期目标来看,用法律手段来缓解矛盾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方法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玉奇喀拉村的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村民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也有所提高,但宣传力度不7够、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等因素限制下的法律思维和
13、法律意识尚属起步阶段,很多农民还没意识到法律是保障权利的重要手段。玉奇喀拉村农民生活方式较为保守、法律素质较低,现代法律文化意识淡薄、落后的思想观念束缚着该村法治建设。为了做好上述工作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村委会和上级政府部门加强在建设法治环境中的职能作用、突出法治宣传的重点对象,进行针对性宣传。 第二,创新法治建设方法。以前,农村的普法工作的重点集中于发放法律手册为主,但包括玉奇喀拉村以内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虽然绝大多数人能读法律条文,但法律条文的理解对他们而言还是一个问题。所以在农村法治建设中必须要创新。对农民提供法律咨询,通过典型案例、有影响力的案件讲法,
14、对农民开展生动普法活动。 (二)形成统一的服务体系 一个工作能不能长期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于管理。一般来讲,每个工作中管理和协调最重要,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一流的管理和协调工作能够发挥下属的聪明才智。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保证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组织性、消除盲目性、铲除不稳定性是对剩余劳动力转移形成统一的服务系统并加强管理的核心。 第一,建全劳务中介服务体系。劳务中介服务体系是解除劳动力无序转移的后顾之忧的软实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在玉奇喀拉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中村委会和上级
15、部门职能相8对缺位,对劳动力输出和管理没有统一的管理服务系统。一些农民自发转移,因对他们缺乏规范管理和有力监督,这对管理漏洞带来一定的不良因素。建全政府部门主导劳务中介服务体系,一方面给农民提供输出有服务、就业有岗位、维权保障机制,还能对他们加强教育管理,在输入地形成一个良好的形象;另一个方面,利用劳务中介机构的作用可以随时了解农民所从事的工作、与输入地的关系等情况。建全政府部门主导的劳务中介服务体系对农村社会治安、输入地社会治安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第二,抓好就地转移。玉奇喀拉村的很多农民除了一身力气之外别无所长,这一情况给该村农民带来很难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行业要求等问题。为了解脱这一
16、困境应该重视发挥农民自身优势。玉奇喀拉村的男劳动力中农村建筑工匠较多(但绝大多数人没有职业资格证书) ,这一消极因素把玉奇喀拉村农村建筑工匠发展空间只限于本村。现在库车县城市化速度也很快,城市的建筑工地也需要一批高素质技术人员,因此对该村建筑工匠加强职能培训有非常好的市场价值。 (三)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安定和谐中意识形态工作发挥其特殊的作用,为社会稳定提供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社会成员指出正确明晰的前进方向,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理顺社会情绪,凝聚改革共识,最终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 宗教极端势力披上宗教外衣煽动民族仇恨,
17、通过传播极端主义,从事破坏生产、社会秩序的活动。玉奇喀拉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9质相对较低,他们在认识上、价值观念上很薄弱,容易受到宗教极端主义的荒谬歪理邪说。构建符合农民认知特点的意识形态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村委会文化气氛,利用宣传、讲座、普科教育等媒介大力宣传意识形态教育,坚持正面教育宣传为主,加强说理引导,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让农民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升对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和筛选能力,有效防止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对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巨大意义。 (四)形成道德信仰 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和法律规范、政治规范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由国家政权制定的,也不是依靠国家政权
18、强制推行的,道德规范的形成往往是人们之间的约定俗成,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往往带有鲜明的自发性。 正是这种自发性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去遵守道德。农村之所以存在“玩老虎机,发家致富”的行为,就是因为很多农村人在受到不良外来文化的影响时,放弃了自身原有的道德素养。因此,加强农村的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 。 通过加强道德建设,使村民形成道德信仰、提高村民的素质是改善整个农村的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途径。 六、结语 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19、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应该从社会稳定出发,正确10面对现实问题。对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而言,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法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从而达到实现边疆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总目标。 注释: 杨真懿.意识形态与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11. 贾立政、陈阳波,等.习近平文化战略思想.人民论坛.2014,8(下).15. 刘英.家政服务员必须重视基本的道德修养.社区. 2003 (8).27. 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新疆日报(汉).2014-11-26. 陈怡.一堂精彩的管理学案例教学课联系实际生活、认清管理本质.管理观察.2008 (18).143. 毕德.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南方日报.2013-09-30. 刘太恒、魏长领.论道德信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 (6).124. 徐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纲要”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4 (3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