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金融支持陕北现代特色农业研究摘 要:近年来,榆林市借助能源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金融部门也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为突破口,加大了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金融在支持现代特色农业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使金融在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中发挥更积极更有效的作用,已成为榆林市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金融支持;特色农业一、榆林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状榆林农业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土地广、光照足、土壤透气性好、昼夜温差大等地域优势,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随着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不断深入,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推动了榆林市农业和农
2、村经济稳步增长,2011 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 187.06 亿元,增长 6.4%,实现增加值 111.91 亿元,比上年增长 6.0%。2011 年榆林市粮食总产量达到 142.03 万吨,由原来陕西有名的粮食低产区变为粮食高产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6520 元,比上年增加 1407 元,增长 27.5%,其中特色农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比重在 60%以上;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份额明显,其中红枣系列产品已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 20%,出口的绿豆占据日本市场的 1/3。目前,榆林市已经形成了羊、红枣、马铃薯、小杂粮和蔬菜等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有 18 项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一。陕西省和
3、榆林2市共同筹资 3 亿元设立了现代特色农业专项资金,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和产业集群。榆林市财政安排了 5000 万元专项资金设立“四季农业”发展促进基金,扶持种植业和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榆林现代特色农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二、金融支持榆林市现代特色农业的优势分析(一)涉农贷款以农村信用合作机构为主力军,其他金融机构协同支持。近年来,榆林市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简称农信合,下同)作为支持“三农”的信贷投入的主力军,积极支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截至 2011 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 509 亿元,占各
4、项贷款余额的 43.17%。其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占57%,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特色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二)快速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自 2008 年 12 月榆林市成立首家以服务和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以来,截至 2011 年末,榆林市共有 63 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贷款余额 56.41 亿元,涉及养殖、种植、农产品购销、农资供应、加工销售等五大类,有力地支持了农户和中小企业发展特色农业的贷款需求。(三)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为金融支持创造了条件。1998 年,榆林市米脂县孟岔村独创出一种“分户整体退耕、大户集中承包”的土地流转机制,拉开了榆林市土地流转的序幕。榆林市以转包、出租、
5、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累计流转土地面积 66.5 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 7.7%;流转涉及农户 41840 户,占家庭承包经3营户总数 5.9%,签订耕地流转合同 1.5 万份。土地流转模式的转变为金融支持创造了条件。(四)不断创新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信贷产品,确保信贷资金有效投入。定边县造林承包大户,用 160 亩经济林林权作抵押获得贷款 80 万元,贷款额占评估价格的 40%,贷款期限为 1 年,成为榆林市林权抵押贷款的第一例。之后,榆林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开办与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相关信贷品种 20 余种,包括农户联保贷款、林果权抵押贷款、林农直贷、绿化贷款、小额信用贷款、
6、小额妇女贷款等七大类。(五)积极改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环境,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无现金”交易。2008 年至今,金融机构大力推进在辖区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改善,榆林市累计发放惠农卡和富秦卡 3.2 万张,保证了资金安全、交易便捷,减少了假币危害,降低了农户的交易成本,优化了农产品流通环境。(六)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快了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全市共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 665 个,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新技术引进、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农村经纪人、农机应用等农业生产的所有领域。通过合作社模式,重点发展马铃薯、玉米、羊、红枣、小杂粮、大漠蔬菜六大特色产业,特色产业覆盖面达到 80%,产值占到农
7、业总产值的 70%,涌现出了“榆薯牌”马铃薯、 “一定牌”辣椒、 “横山大明绿豆” 、 “巨鹰滩枣”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三、金融支持榆林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榆林市经济结构目前还存在着“三大失衡” 。一是体现在产业4总量上,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比为 5:71:24,呈一产弱、二产强、三产滞后的现状,一二三产业比例失衡。二是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上,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72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520 元,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之比为 3.18:1,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失衡。三是体现在资源富集与贫乏县的差距上,资源富集的 6个县 GDP 总量为
8、 2122.82 亿元,占整个地区 92.6%,县域经济发展区域失衡现象严重制约榆林市经济的整体发展。(二)制度缺失和金融体系不完善,造成农村整体金融服务水平不高。一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形成“一社一行支三农”格局,农业融资渠道狭窄。目前榆林市从事农村金融活动的正规金融机构为农行、农发行、农信合和邮政储蓄银行。但随着商业化改革进程的加大,农业银行从农村地区撤退,战略重心向大城市和高端客户转移;农发行主要从事粮棉油政策性收购业务,与绝大多数农户没有业务联系;邮政储蓄银行只在农村地区吸收存款,对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不多,在县城以下只有农信合和邮政储蓄银行,平均每 1.4 万农村人口拥有一
9、家农信合和邮政储蓄银行。截止 2011 年底,榆林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79.39 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 128.96 亿元,而农信合占比达到了 96。二是农村金融吸储能力较弱,农村地区资金外流严重。信合由于信誉、规模、结算等方面的差距,无力在城市与商业银行竞争,加之目前农村人口由村到乡、由乡到县城的流动趋势,农村储蓄存款额一半以上集中在县城。同时基层邮政储蓄银行吸收的大量资金很大部分来自农村,但并未同比例用于当地农村。2011 年榆林市县域金融机构存差5高达 469.96 亿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村资金分流造成的。 三是农村民间融资活跃,大量资金游离于农业生产之外。据调研估算,
10、2011 年榆林市企业民间融资总额约 200 亿元,城乡居民家庭融资额约 500 亿元,两项占 2011 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59%,其中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民间借贷来自于农村。这部分游离于银行系统以外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闲散资金,且绝大部分投入到煤炭、厂矿等非农产业中,对于本身就缺乏资金的农业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四是农业保险及其担保体系缺失和不完善,限制了金融对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投入。一方面农户生产能力提高,高附加值种养殖规模扩大,农业生产资金成本大量增加,但由于没有有效的农业保险体系,农户经济损失无力承担。另一方面,农户生产规模扩大和提高,意味着投入生产资金的增加,需要金融机构信贷
11、资金的支持,但农户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物,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大额贷款,传统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又无法满足生产资金需求。由于农业担保和保险体系的不完善或者缺失,使得金融机构在发放农业贷款时谨小慎微、顾虑重重,一定程度限制和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信合机构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其服务现代特色农业的能力和水平还需提高。一是信合资金实力较弱、规模偏小,无力单独支撑支农重任。目前农村金融市场虽然前景光明,但信合在资金组织方面,处于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争夺有限存款的不利地位,在资金运用方面则是独力承担一方支农重任,资金实力不强问题明显。虽然农信合支农贷款有了很大增长,但与广大农村地区对信贷资金的
12、实际需求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二是信合整体金融服务水平低,服务方式单一,金融创6新能力不足。信合经营业务品种单一,除存贷款业务外,中间业务很少涉及,绝大部分盈利来源于存贷款利差,经营模式简单化。同时基层农信合结算渠道不畅,导致结算业务萎缩和停顿。另外,信合乡镇一级支行,工作人员大都只有 57 人,却要服务全辖十几个行政村的金融服务需求,制约了农信合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创新能力,削弱了发展后劲。三是信合经营活动中合作色彩淡化,资金投向发生较大变化。目前信合机构大都制定了一套以盈利为核心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将很大一块贷款投向效益好、周转快、额度大和贷款管理成本较低的
13、非农行业或产业,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所需贷款金额小、贷款管理成本相对高的农户和农业项目则无法获得急需的贷款,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同时,除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还能保持一定利率优惠外,一般农户贷款利率平均在 9.5以上,农民负担较重。(四)作为农村金融服务最大需求者的农户,其自身局限性也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的提高。一是农户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加之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往往无法达到金融服务所需的最低标准。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都比较低,并且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弱,容易形成农业生产信息与农户生产计划不对称问题,预测和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部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难免带有一
14、定的盲目性,使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增大。对此金融机构必然设置较高的信贷门槛,农户由于无法达到金融服务所要求的最低标准,实际中往往成为金融服务的“限制”对象。二是农户在申请贷款时,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等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农民的获贷能力。我国土地法规定,7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农民的房屋不能办理产权证明,同时合同法和担保法明确规定,农村房屋不能抵押、担保,这使得农民的抵押担保能力大大降低。和城市居民相比,农户在申请贷款时缺乏有效抵押担保手续,除了以信用和联保获得少量的小额贷款以外,缺乏必要的融资方式和机制,要想获得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大额资金极为困难。农民获贷能力又直接影响到现代特色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也影响
15、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效果和水平。三是农村信用环境不理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在农村地区,极少部分农民或是将银行贷款混同于政府的救济款性质,或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存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影响了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客观上提高了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门槛。加之农村信用评价体系的欠缺,农民信用观念和意识的淡薄,使得农村整体信用环境不容乐观。四、金融支持榆林市现代特色农业的思路与对策(一)搭建科学合理的金融支农体系。一是增强基层央行对农村金融的调控和支持能力,特别是改革再贷款运作机制,将对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再贷款发放权下放给基层人行,增加支农再贷款的期限及利率种类,拓展业
16、务范围,针对所支持对象、产业、行业,分别对农发行、农信合发放不同种类的支农再贷款,提供金融机构支农实力。二是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强考核和兑付,促进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的转换,支持其做大做强,充分发挥信合支农主力军作用。三是对农发行职能重新定位,将其分支机构延伸到乡镇,对其业务进行全面拓展,重点承担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8设、农产品加工企业、上规模种养殖业等方面的融资业务。四是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组织成为农村信贷市场的重要主体,建立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五是制定县域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县域经济的政策和办法,引导其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
17、服务特色农业的方式和产品。对于支持特色农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机构可以给予再贷款利率优惠、优先考虑开设分支机构、并辅之以财政贴息、政府信用担保等政策优惠,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积极探索破解农户抵质押难、担保难和抵质押物变现难的现实问题,完善林权抵押、宅基地、土地流转、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担保形式,逐步解决农户“贷款难、担保难”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加强“惠农便民”银行卡的发行与管理,推广便民的现代金融结算工具,在特色农业重点村安装 POS 机、开通 ATM 自动取款机,在农村推广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三)构建农业风险防范屏障。一是建立农业风险补偿基金,以补偿农民遭灾损失。二是将财政扶贫资
18、金作为“奖补资金” ,用于贫困户贷款的利息补贴、亏损补贴或奖励。三是加快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把农业保险纳入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组建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引导和鼓励农户投保,以增强抗风险能力。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担保,对贷款农户或企业担保,有效满足“三农”对金融的需求。(四)探索发展新型金融机构,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应明确小额贷款公司定性问题,明确相关的税收和可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放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地域、负债等限制,对9于经营情况好、注册资本较高、农业贷款比例高于一定比例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给予税收优惠,支持其向银行融资,放宽其经营业务范围,允许其从事如保险、咨询服务、委
19、托贷款等中间业务,允许其在其他县开分支机构等政策鼓励,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二是根据相关政策,抓住有利时机,继续完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工作,积极吸收民间资金,创办各种农村小额信贷组织,鼓励新型金融机构向南六县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参考文献1 马宁东. 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甘肃金融,2011,(4):52-53。 2 王建康,智敏. 陕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2):37-42。3 徐新华,吴文. 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11,(7):208
20、-209。4 杨万江. 走科技进步型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J.农村金融研究,2011,(9):12-18。5 赵东芳,李吉祥,张婷.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特色现代农业J.西部金融,2011,(3):30-31。A Study on Financial Support for Modern Agriculture with Characteristicin Northern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A Case of Yulin City10WANG Yongfei(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 University, Yangling
21、Shaanxi, 712100)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ploitation of energy resources,Yulin city government exerts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 modern agriculture with characteristic, and financial sectors also increase the credit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
22、dern agriculture base with characteristic as a breakthrough. But because of the limits of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financial support for modern agriculture with characteristic faces a lot of difficultie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make finance play a mor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role in boos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base with characteristic have become the key to th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Yulin city. The paper makes a relevant study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Key words: financial support; agriculture with characteristic责任编辑、校对: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