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江苏省残疾人就业能力开发初探摘 要 目前,江苏省残疾人就业率低,残疾人就业质量不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情况差。如果他们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就业水平不能提升,对于我省的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会带来一系列障碍。本文指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该要始终将残疾人视为有用资源,针对不同的开发环节、开发内容形成多元化的开发手段,形成多方主体互动的就业能力开发主体格局,在提升基本就业能力的前提下,要以个性化服务提供为特征。 关键词 残疾人就业 就业能力开发 社会投资 作者简介:卢茜,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8-180-02 一、问
2、题的提出 残疾人普遍劳动技能比较单一,文化水平也比较低,这就制约了其工作的范围,就业行业比较窄。而且残疾人非正规就业比重高,就业稳定性差,这也影响到他们参与社会保险,使得参保率比较低。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截至 2006 年 3 月,江苏省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 479.3 万人。占全省人数的 6.84%。其中,视力残疾71.0 万人,占 14.81%;听力残疾 144.1 万人,占 30.06%;言语残疾 4.7万人,占 0.98%;肢体残疾 114.8 万人,占 23.96%;智力残疾 37.0 万人,2占 7.72%;精神残疾 38.2 万人,占 7.97%;多重残疾 69.5
3、 万人,占14.50%。 如此数量庞大的残疾人,如果他们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就业水平不能提升,长期处于残无所保的状态。对于我省的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会带来一系列障碍。 二、江苏省残疾人就业现状 (一)残疾人就业率低 根据江苏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省残疾人就业率为 27.64%,同期,健全人的就业率达到 69.71%,残疾人的就业率连健全人的一半都不到。调查的所有残疾人中,在业残疾人为 1820 人,在业率为 27.64%,男性在业率为 35.17%,女性在业率为 20.66%,女性在业率明显低于男性。 表 1:江苏省残疾人分性别的经济活动人口 单位:人 (资料来源:根据第二次
4、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江苏卷调查数据整理汇总。 ) (二)残疾人就业质量不高 目前我省残疾人的就业层次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方面,就业层次不高。在调查中,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为占残疾人在业人口的 41.77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残疾人在业人口的 31.5 9%,这两项占残疾人在业人口的 73.36%。剩下的不到 30%的在业残疾人为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等。可见,江苏省残疾人的就业层次不高。3由于残疾人教育水平不高,又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一般从事一些基础的、收入低的工作。
5、残疾人的就业没有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具体情况见表 2: 表 2:江苏省残疾人的职业状况 单位:人 (资料来源: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江苏卷调查数据整理汇总。 ) (三)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情况差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不仅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还有受人尊敬的需要、沟通交流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唯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表 3:江苏省 18 岁及以上各类残疾人的社会参与状况 单位:百分比 (资料来源: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江苏卷调查
6、数据整理汇总。 ) 由表 3 可见,各类残疾人觉得参与社会生活无障碍的比例很小,除了听力残疾、言语残疾社会参与无障碍的比例为 22.66%和 15.38%外,其他残疾人参与社会状况都不佳;大部分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都有轻度以及中毒障碍;其中精神残疾社会参与重度障碍比例高达 27.07%,智力残疾人社会参与极重度障碍比例高达 26.36%,原因就在于身体功能的障碍导致残疾人遭受社会的排斥,残疾人缺乏就业能力,就业产生困难,长期赋闲在家,处于封闭状态。因此缺少与外界的沟通交流,精神生活缺4乏,不利于残疾人的身心健康。 三、江苏省残疾人就业能力开发的启示 在当前残疾人就业压力倍增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人力
7、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的社会投资视角的分析框架对残疾人就业能力开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具体而言,社会投资视角认为残疾人就业能力开发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开发观念上,要始终将残疾人视为有用资源,用积极的社会政策代替消极的社会给付。以往的观念认为残疾人是病态的、有缺陷的弱势群体,因此对其就业开发多是尽可能提供一些工作强度较低、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长此以往,残疾人心理自卑加强,同时容易形成对社会歧视的恐惧感,严重影响了残疾人回归社会、参与社会建设。 因此,要在开发理念上让残疾人寻找自身“优势” ,将其作为对社会有用的资源。对于达到一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应将其视为能对社会经济
8、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力资源,而不是病态的、有瑕疵的、有缺陷的、缺乏竞争力的弱势群体。要充分挖掘残疾人身上的“闪光点” ,从残疾人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出发去评估残疾人,培育、鼓励激发残疾人的自身优势,减少“残疾人”这一标签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残疾人摆脱悲观和消极的就业心理,充分发挥残疾人自身的力量来促进残疾人就业。只有将残疾人视为有用的社会资源,后续的各种社会投资才会有效果,这是残疾人就业能力开发的首要环节和首要目标。 二是在开发手段上,应针对不同的开发环节、开发内容形成多元化的开发手段。提供多元化的开发手段,能够使残疾人在就业的过5程中能够更方便更快速地实现就业目的,进一步丰富就业能力开发的各项
9、内容。残疾人就业能力开发应综合运用政策、法律、市场等多种手段。政策和法律手段主要是国家依靠强制力约束开发主体的各项行为,鼓励开发主体切实做到残疾人就业能力开发的措施。市场手段主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第三部门的作用,拓展残疾人就业能力,提供更多更好优质的残疾人岗位,同时可以采取服务外包、政府购买等形式鼓励更多的主体参与到残疾人就业能力开发中来。 三是在开发主体上,形成多方主体互动的就业能力开发主体格局。政府作为残疾人就业保障的责任主体,在残疾人就业过程中应承担起到兜底的责任,在就业能力开发过程中也应发挥最重要的作用。政府具有法律法规的制定权、宏观政策的指导权、强制实施的执行权,政府强有力的行为有利于保
10、障残疾人就业各环节的顺利开展实施。在残疾人就业能力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政府各个工作部门都应充分发挥其作用。 残联作为发展残疾人事业,组织就业能力开发工作的主体,应充分协调各级政府工作部门的关系,开展和促进残疾人康复、教育、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各项工作,关注残疾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政府残联在发挥主导作用过程中,也应充分发挥家庭等非政治组织在残疾人就业能力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调动社会组织(如社区)的力量积极参与残疾人就业能力开发,形成多方互动的就业能力开发主体格局。 四是在开发内容上,在提升基本就业能力的前提下,要以个性化服务提供为特征。残疾人身知识素质的提高是就业能力开发的基础性环节,因此,
11、应该加大对残疾人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力度,使其能够和正常人一6样接受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些是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条件,应该予以重点保障。 除此之外,由于残疾人自身的特殊能力不同,则需要提供专业化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每一类型的残疾人器官缺陷不同,由此带来的特殊效果也不一样,如盲人的嗅觉、听觉较为灵敏,肢体残疾人耐力较强,聋哑人观察事物细微。由于个人生活环境、兴趣、价值观等存在显著差异,每一个残疾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独特优势,需要从个体的角度出发。 “这就要求残疾人就业能力开发要从群体化管理向个性化服务转变,要充分尊重残疾人自身的意愿,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残疾人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服务,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训计划和方案,为残疾人寻找到适合其身体功能和特质的工作岗位。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残疾人自身的需求,逐步改善残疾人的就业环境,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的开发。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华夏出版社.2008 年版. 2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江苏省残疾人状况分析和事业发展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3杨立雄、兰花.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人民出版社.2011 年版. 4杨娣.比较优势视野下的残疾人就业能力开发.厦门大学 2012 年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