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长征走出来的开国上将.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01521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达:长征走出来的开国上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李达:长征走出来的开国上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李达:长征走出来的开国上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李达:长征走出来的开国上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李达:长征走出来的开国上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李达:长征走出来的开国上将当代中国有两位叫李达的名人,一位是参加过建党的中共元老之一李达,另一位就是参加过宁都起义和长征的开国上将李达。 开国上将李达作为我军高级将领,曾任师、军、军团,二野、志愿军及至总参谋部各级“参谋长”长达三十余年,是“胆正”又“心细”的“活地图” ,为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立下奇功。 “文革”后期,毛泽东曾问受到迫害的李达:你是怎么坐的牢,又怎么出来了?李达回答:“我是糊里糊涂进去的,又糊里糊涂出来的。 ”毛泽东说:“李达不糊涂。 ” 在陕西省眉县政府官网上,有一首题为“秦岭丰碑”的长诗,诗的开头写道:“巍巍秦岭树丰碑,滔滔渭水传颂歌;太白山上杜鹃啼,

2、将军魂魄归故里。 ” 诗中所说的将军,正是从秦岭脚下走出的开国上将李达。 红军“活菩萨” 李达原名李德三,1905 年 4 月 19 日出生于陕西眉县县城以东 25 公里的横渠镇横渠村一户农民家庭。 横渠镇是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的故乡,据当地人介绍,张载是理学重要流派关学的实际创始人,人称“横渠先生” 。李达自幼常听先生讲到先贤“横渠先生”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素有报国之志。20 岁时考入甘肃平凉国民军第二军官学2校,毕业后即参加了冯玉祥部西北军,先后任排长、连长和少校参谋。 1930 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之间军阀混战,李达随西北军开赴中原。同年

3、 10 月,冯玉祥战败,蒋介石收编冯玉祥所部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 1931 年 1 月,蒋介石令该路军从山东开赴江西,参加对中共中央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 。7 月,第二十六路军又奉命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李达随之进驻宁都。同年 9 月,国民党军队第三次“围剿”失败后,仅留下第二十六路军驻守宁都,其他部队先后撤出,使得该路军处于苏区红军包围之中。蒋介石企图借“围剿”红军之机铲除异己,引起第二十六路军部分高级将领的不满。 不久, “九一八”事变爆发,第二十六路军官兵要求回北方参加抗日,被蒋介石拒绝。1931 年 12 月 14 日,第二十六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等人领导下,举行了

4、著名的“宁都起义” ,李达与全军 1.7 万多人宣布脱离国民党,参加红军。 “宁都起义”在当时影响非常大,因为此前的红一、三军团总共只有两万多人。起义部队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的番号,经过整编后,红五军团成为一支勇猛顽强、善打硬仗恶仗的铁血之师。 据军旅作家吴东峰描述,李达“大高个儿,枣红脸,相貌敦厚,性情温和,就像个菩萨” 。事实上,红军时期,李达即被称作“活菩萨”:临大事而不惑,罹大难而不畏,菩萨心肠,极少动怒。遇到不顺心的事,他的口头禅是三个字:“乱弹琴!” 3长征前,李达任红二军团参谋长。据其部下回忆,李达指挥作战,十分重视运用地图。有一次,红军攻克湖南大庸城,李达发现

5、当地竟有石印局,立即派人翻印了比例尺为一比二十万的地图,下发给作战部队。1935 年,红二军团、红六军团长征进入贵州毕节地区。当时,黔西重镇毕节因地处云、贵交界,成为国民党和地方军阀都管不着的地区。红军打算以黔西、大定、毕节为中心创建川滇黔边根据地。红六军团的领导人任弼时向李达问计,李达详细查看了地图后,坚决反对。他说:一、毕节地势,雄视云南,云南不会不管;二、毕节公路,四通八达,蒋介石调兵方便,也不会不管。不到十日,果然如李达所料,云南、湖南和贵州的军阀,相继进军毕节。红二、六军团及时撤离毕节,继续西行北上。任弼时感叹地说:“李达有先见之明。 ” 据李达将军的部下陶汉章回忆,红二方面军长征过

6、草地时,许多人得了“鸡婆眼” (夜盲症) 。李达参谋长下令每个连队发一百块大洋,规定每人每天吃羊肝二两、羊肉四两、麦面一斤。半月过后, “鸡婆眼”不治自愈。李达“活菩萨”的美誉不胫而走。 抗战立“奇功” 李达的军事才能在抗战期间得到充分展示。抗战之初,李达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参谋处处长。他曾总结道,要做好参谋,须“四勤”:腿勤、笔勤、眼勤、脑勤;还须胆大包天,心细如发,守口如瓶。用陕西话说, “胆正” , “心细” 。 “卢沟桥事变”后,李达随一二九师自陕西韩城芝川镇东渡黄河,4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半年后,他出任一二九师代理参谋长。同年底,正式就任参谋长。当时一二九师师长为刘伯承,副师长为徐向前,

7、李达的“胆正”和“心细” ,给两位老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部队初入山西时,形势极为严峻,华北日军主攻山西,太原受到晋北、晋东两路日寇钳击。李达随刘帅临危不乱,准确探明敌情,于长生口设伏,一举歼敌千余。 李达日后在回忆中披露,此役之前,他陪刘帅在前沿探察敌情时,两次近距离遭遇日军小股部队,距离近到能互相看清对方的面目。李达沉着镇静,指挥警卫排和参谋人员击毙数名日军,掩护刘帅脱险。著名的神头岭之役,李达再次到距日军最近的制高点刺探军情,为此役全胜提供了重要的情报。 从 1940 年开始,李达随邓小平、刘伯承率领一二九师在河北涉县一起战斗、生活长达六年之久,组织了闻名中外的响堂铺伏击战,开辟了当时全

8、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根据地。 史料介绍,李达直接参与指挥的邯(郸)长(治)战役,历时十八天,连克黎城、涉县,拔掉日伪据点近 30 处,歼敌 700 余人。战斗刚刚结束,李达即召集一二九师指战员,开总结会议。他提出,各参战部队注意协同、游击战结合运动战、游击小组应形成“拳头” 、发挥地雷的威力,等等。 李达的总结通俗易懂,又可操作,刘伯承、邓小平等人非常赞赏,下令将李达的经验下发各基层部队,又推荐到新华日报发表。 在此期间,李达还参与组织了七亘村、黄崖底以及太行山反“六路5围攻” 、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战役。今人耳熟能详的百团大战,李达亦功不可没。八路军总部下达作战任务后,李达即受命起草

9、一二九师作战计划。他遵照刘帅的命令,绘制出准确的情报地图,详细布置了通信、侦察、警戒、防空、防毒等具体工作。战斗中,他还整理出了一套破路经验介绍 ,对各参战部队的破袭作战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百团大战打响后,八路军总部任命李达为晋冀豫区交通司令员,有力保障了晋冀豫、冀南、太岳区域交通线的安全,使后方与前线之间的物资往来和干部护送、文件传递基本畅通。 抗日战争期间,李达曾亲自组织制图人员,实地测量,用简易的测绘方法,将北起九里关、南至漳河畔一带的村庄、人口、水源、资源等作了标记,搞清了晋东南、太行山和晋冀鲁豫接合部的地形,并指导制图单位完成了最新华北明细图 ,绘制出了我军首份分层设色的太行军区

10、形势图 。 作为参谋,李达对战场中的各种信息都非常重视,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判断,屡立奇功。1938 年末,日军士兵已出现厌战情绪。到了 1942年,日军投诚者渐增。李达据此提出,应加强对日宣传攻势,瓦解其斗志。1941 年 3 月,一二九师政治部下发关于加紧樱花时季的对敌工作训令,指出“三四月间,为敌国樱花季节,是日本人民生活习惯上重大的行乐例事。必须抓紧这一良机进行宣传,以引起其厌战及思乡情绪,涣散其战斗意志” 。 李达在回忆录中写道,此后,每到樱花开放的季节,当地抗日军民都会开展各种宣传攻势,武工队给日军送去了慰问袋,里边装有点心、6日文传单和到根据地来的通行证。 “日军将我军民送来的桃花

11、、杏花等鲜花用水供养起来,暗暗落泪。 ”有的日军士兵悄悄将传单和通行证揣在怀里,像收到家信一般。 据李达回忆录抗战中的八路军一二九师记载,1942 年,日军第36 师团随军摄影记者三三木及金井伊太郎二人,携带轻机枪一挺、子弹700 发和摄影机一架向八路军投诚。日军该师团阿部工兵联队一名叫大正的士兵,杀死中队长荒田,然后投诚。1943 年春节,冀南军区向日军发出大批慰问信,得到回应五次。冀鲁豫军区曾全歼日军一个班,随后将日军尸体送回,并附上宣传品,日军中队长特地写了回信,对八路军的人道主义表示感谢。此后,投诚者更多。同年 12 月,驻潞城一名日军小队长也向八路军投诚,受到八路军的优待。有投诚的日

12、军士兵说:“到边区去死了的没有,还优待的有!” 李达还写道,一二九师在冀南军区专门建立了一个“和平日军据点” ,以对敌开展工作。日军小队长津金少尉在写给八路军的信中说, “谢谢贵军对我的慰问,祝你们快乐,八路工作员健康。 ”据送信人转述,这名日军小队长还说, “我的眼光是向远处看,不只看手心这一点。八路每天每天多多的,十年二十年的打不完。八路的打不完,回国的希望的没有。 ” 军中“活地图” 李达在军中素有“活地图”的美誉。 1942 年夏季,李达带队在检查工作途中遭遇日军“扫荡” ,被迫连夜转移。行进到一个十字路口处,侦察人员一时辨不清方向。李达策马来到十字路口,反复观察,然后指着一棵大槐树的

13、方向,果断地说:“走7这条路。 ”工作组一行趁着夜色从敌人的间隙中穿插急行,最终脱离险境。事后,有人不解,问李达夜间如何辨别方向?李达展开地图说:“你看,这个符号是一棵独立树,不正是我们要走的那条路吗?”众人无不叹服。1947 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在途经黄泛区时,李达带领参谋人员先行出发,刘伯承、邓小平一行随后跟进。到达指定地点后,安排好宿营地,却迟迟不见刘、邓的身影。李达料到途中有变,即派一位参谋去接应,并详细交待,经某山、某河、某庄,便可接到刘、邓首长。参谋按此线路,果然找见了刘、邓首长。刘伯承问李达:你怎么知道我们在这里迷路?李达将军答,这个村庄在地图上有重名,一东一西,因此断

14、之。刘伯承赞叹:“李达是活地图!”邓小平说:“李达这一手真了不起!” 据说,李达训练参谋时,态度温和,但要求严格。将军要求“背图” ,即不看地图,也能将山川、城镇、村庄、道路、桥梁位置讲述清楚,做到倒背如流,图在脑中。李达的下属都知道,将军外出必带的“老三样”是:地图、指南针、放大镜。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李达这个习惯也没有改变。每到一处,必详细了解其地理特点。80 岁高龄时,仍能记住全国 2000 多个县名。 自解放战争起,李达先后任第二野战军参谋长、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国家体委副主任、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顾问等职。陈毅元帅曾称赞他是“抱

15、着电话机睡觉的参谋长” 。朝鲜战场上,李达又辅佐彭老总取得抗美8援朝的胜利。 1955 年,李达被授予上将军衔。有军史研究者指出,李达是参加宁都起义的幸存者中惟一一位上将,也是其中军衔最高的将军。 1958 年,李达被批判为教条主义,在国防部副部长任内调至国家体委副主任。 “文革”初期,李达将军被非法关押四年。入狱时,尽管手被捆,眼被蒙,造反派还有意在北京城里兜了几个圈子。不料,车子刚进秦城监狱,李达即问:“为什么送我到秦城监狱?”造反派非常惊讶,也不得不佩服李达将军不同寻常的方位判断能力。 1971 年的一天,毛泽东遇见李达,问他:你是怎么坐的牢,又怎么出来了?李达将军回答“我是糊里糊涂进去

16、的,又糊里糊涂出来的。 ”毛泽东说:“李达不糊涂。 ” 1972 年,李达复出,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刚一上任,李达即组织“全军教导队长集训” 。集训期间,所有高官全部“降级”:大军区干部当连长,军级干部当排长,师级干部为战士,吃连队伙食,过士兵生活。不少人有意见,李达则说,刘帅讲过,领兵人夏不挥扇,雨不张伞。兵圣孙子也说,士兵没进帐篷,将帅不要进;士兵没吃饭,将帅不要吃。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说,没过过士兵生活的将军当不好将军。 据 2008 年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记载,1976 年,邓小平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中被免职,李达也受到牵连。夫人为他的处境担忧,李达却说:有什

17、么了不起的,大不了再关我一回。他告诫自己的部属,那几个人是纸老虎,总有一天要垮台,你们不要性急,要沉住气,9要顶住,千万不能腿软! 粉碎“四人帮”后,李达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顾委委员。1993 年 7 月 12 日,李达在北京逝世,享年 89 岁。根据李达的遗愿,他的骨灰被安葬于河北涉县将军岭。在此之前,他在一二九师时的老首长和老战友刘伯承、黄镇、徐向前等将帅已先后安葬于此。 记者了解到,在陕西眉县横渠村,仍然保留着李达将军的故居旧址。村人说,建国后,李达的儿子进京找到了当“大官”的父亲,要求给自己找份工作。李达却送给儿子一辆架子车,说:我是农民出身,农民的儿子为什么就不能务农?当地人告诉记者,李达仍有后人生活在眉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