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经济新视野下“淮河生态经济带”统筹发展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01727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域经济新视野下“淮河生态经济带”统筹发展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流域经济新视野下“淮河生态经济带”统筹发展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流域经济新视野下“淮河生态经济带”统筹发展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流域经济新视野下“淮河生态经济带”统筹发展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流域经济新视野下“淮河生态经济带”统筹发展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流域经济新视野下“淮河生态经济带”统筹发展对策研究摘 要:淮河流域是连接我国南北的关键区域,也是沟通中东部的桥梁。但长期以来,流域内生态环境压力大,总体竞争力薄弱。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改革背景下,应当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因此,基于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的视角,从升级中国经济、融合区域发展的高度,提出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驱动模式,完善相关政策体系,重点打造立体交通体系,切实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充分发挥流域的独特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带动的辐射效应,形成新的经济空间开放格局。 关键词:淮河流域;生态经济;统筹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

2、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005-02 引言 生态经济带,既非传统的纯自然保护区,也区别于注重经济发展的工业区,而是结合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新概念,是使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和谐统一的新思路。淮河生态经济带是按照“流域经济”理论,以淮河干流为依托,兼顾众多影响因素,以滨海、淮安、蚌埠淮南、信阳为核心城市,将淮河建设成为连接东中部地区的黄金通道和贯通上下游“经济流” ,形成统筹发展的跨省域的生态经济共同体。淮河流域内人2口密集,交通节点城市密布,产业群集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潜力区。但长期以来,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严重,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水患频发未能根治;另一方面

3、,由于一直强调水患的治理以及对跨省区域发展的不重视,导致流域内经济发展缓慢,上升动力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化水平低下,区位优势日渐弱化。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科学规划发展布局,探索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和谐统一的融合点,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是缓和人与自然紧张关系,推进淮河流域经济转型的关键。笔者基于流域生态经济理论,结合淮河流域发展的具体现状阐明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必要性;同时,深入挖掘 “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创新性对策,以期对淮河的“黄金水道”和“生态走廊”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一、淮河流域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4、)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淮河流域区位优势明显,却是我国的经济贫困集中地带。从 2014 年数据来看,淮河流域安徽段除宿州、蚌埠、滁州等市的 GDP 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以外,其余 5 个市的 GDP 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淮南还出现了负增长。在江苏省 13 个主要城市 GDP 排名中,地处淮河流域的盐城位列第 7,宿迁、连云港、淮安 3 市分别排倒数第 1、2、3 名。流域内经济结构不平衡,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农业比重明显高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却缺少有效开发和引导,难以促进市场经济发育;同时,基于沿河资源优势建立起来的高污染、高排放工业企业数量较多,排污设3施不健全,专业化治污水平不高,低中端

5、企业规模过大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此外,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多的消费需求,整体缺乏上升趋势,辐射效应微弱,培养区域性核心城市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管理区域割裂,战略层次较低 尽管建设淮河流域的战略构想已经比较成熟,但截至 2015 年依然未能同长三角经济圈、皖江城市带一样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展望期相对较长,经济发展明显处于弱势边缘地位,形成围在三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之中的“发展洼地” 。同时,我国实行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相分离的体制,即各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体制,各自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按照各自的法律规定进行管理,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了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

6、应当紧密结合的问题,这必然导致过度的流域资源损耗和生态的加剧恶化。在淮河流域地处 5 省交界区域的现实情况下,每个省都没有重视其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整个流域难以做到统筹规划、协调合作,流域本身的效用发挥受到阻碍,无法实现整个流域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共生。 (三)水污染问题严重 近十几年来,政府一直致力于防治水污染,但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从 2014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可以看出,淮河流域 IIII 类水质断面偏少,干流和支流的水质较上年均有所下降。比较 2015 年 1 月和 11 月的淮河流域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可以看出,水质较好满足类水的断面减少 1 个,水质受到污染的类

7、水断面增加 4 个,列入重点流域4水污染防治规划省界断面水质达标率下降 16.6%,过半河流的水质仍然不达标。经调研发现,沿淮地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超过了水功能区的自我净化能力;农药和柴油排放量也在不断上升,但平均利用率和对废水的无害化处理率均不足 30%。这说明淮河流域水污染积重难返,治污措施效果不明显,仍然存在较大的面源污染,极易破坏水生态平衡,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加剧水资源短缺矛盾。 (四)洪涝旱涝灾害严重 淮河流域介于长江和黄河流域之间,是我国南方多雨气候和北方干旱气候的接合处,也是北半球亚热带和温带的接合处,具有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

8、。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再加上地形平坦落差小,上中游支流多,河道弯窄,增强了河水冲击力,导致流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同时,流域内防洪系统不健全,排洪体系不够完善,水患未能根治,河水极易泛滥,产生“旱涝急转”现象。即便是黄河泛滥,也有可能“夺淮入海” ,加剧淮河泄流不畅,产生内涝。淮河流域年降水量丰沛且主要集中在主汛期,影响的天气系统众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增加了抗洪救灾的作业难度,影响了农业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随着流域内人口增多,基础设施增加,社会财富不断累积,一旦发生洪旱涝灾害,便会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 二、独特优势与发展潜力 (一)地理区位优势 淮河流域是连接我国东西南北的重要区

9、域,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5传统的粮棉油基地,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华夏文明的积淀区,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流域内生态资源丰富,后备土地资源充足,浅层地表水丰富,人力资源充足,农业生产潜力巨大,是农作物和农畜的优势产区。同时淮河流域连接着黄渤海地区和长三角经济圈,毗邻发达城市,是对国家三大战略地区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关键契合点。如果能够对流域内资源进行保护性地开发和利用,必然能够最大效用地发挥淮河流域的区位优势,获得区域的自然效益和社会效益,建成产业化和专业化的农业示范基地,进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产业发展基础优势 淮河流域矿产资源

10、丰富、品种繁多,流经城市的工业化水平一直保持在中等,并且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势头。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经济发展受资源限制较小,产业承载能力较强,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充足。另外,淮河流域煤炭资源丰富,已经培育了多个大型煤炭基地,是我国黄河以南最大的煤炭供应地。近年来,受到皖江城市带的经济辐射效应,淮河流域的轻工业也有一定发展,工业城市不断崛起,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准备充分。从产业结构来说,流域内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升级,依托政策优势,有的放矢地进行转变,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促使产业向高端化迈进,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交通运输体系优势 淮河流域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开发水陆

11、交通打开了方便之门。从古至今,淮河流域的交通事业持续繁荣,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沿河蕴藏着丰富的潜在能源,因此,在交通运输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淮河流6域河道密布,水陆交通发达。进入新时期以来,交通功能已由贯通四方的“大通道”上升为全国化的“大枢纽” ,其交通节点城市更是具有综合性的交通优势,能够充分发挥枢纽功能,形成“一主多元”的交通网点,进一步聚合国内外的先进生产要素,使全流域加快融入区域合作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三、创新发展建议 (一)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继续推进水污染防治 1.提前制订长期的治理计划,明确治理目标 计划包含的内容应该全面且有明确的核心,制订措施应根据科学的水质标准,降

12、低重要污染物的标准,改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等;应该由多位专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并通过公众参与进行投票协商,还应加强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使将要实施的工程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科学性和专业性。 2.注重流域水资源的统一有效管理 紧紧抓住机遇,将淮河流域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尽快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强各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间协调合作,改善淮河流域省区管理割裂的现状,做好流域跨界治理工作,监督落实到位。建立多部门、多企业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形成统筹规划的合作体系。 3.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法治理念 尽快建立和完善资源使用以及生态补偿的制度,推动横向

13、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加大环境保护法的行政执法力度,促进环境公益诉讼7制度的确立。同时尽快建立兽药、化肥农药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体系,降低药物对淮河水域的污染,形成完美的生态保护屏障,并加强引导流域内的生态消费模式。 (二)完善相关财政政策,建立创新驱动机制 设立专项资金,加大财政资金对流域内资源的投入,同时筹集各方资金,兼顾不同地区、不同流域的地域特点,实行差异化合作模式,对重点地区以 PPP 融资模式推进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本的投资方向,参与淮河流域的生态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减轻生态涵养发展中的阻力。明确资金的使用方向,例如,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抑制高污染产业发展,鼓

14、励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低碳产业发展,实行奖惩机制;出台相关政策,在不断壮大支柱产业的同时,推进流域内产业向科技化、高端化转型升级,形成特色产业基地园,向新型工业化迈进。同时,加快(下转 9 页) (上接 6 页)发展环保服务业,对环保方面的融资实行政策支持,尽快设立环保基金,推行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运用政策杠杆鼓励治水;对相关建设项目和投入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重点支持沿淮环境保护与生态开发领域具有基础设施性质的 PPP项目,提高淮河灌溉、航运、防洪等水资源利用价值;提升整体的社会效益,增加正外部性,全力打造中国第四个增长极。 (三)建设立体交通走廊,重筑“黄金水道” 首先,完善泄洪系统建设,扩大蓄水能力,疏浚下游的出海通道,提高泄洪能力,降低水患风险。淮河流域具有独特的岸线优势,能够升级航道,规模化发展内河航运,实现河海联运,增加对外贸易的强度。8其次,改造升级相对应的港口,建设规模化的物流集散枢纽,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强力带动所属城市的经济发展。另外,发展陆路交通,在原有铁路的基础上再新建一条横贯东西的东陇海铁路,完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并同时规划建设沿淮高速公路,构建通达的现代化公路网络体系,增强三种线路的连接、运输和服务能力,从而完成与淮三角的无缝衔接,使“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开始真正运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