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煤炭企业多元化薪酬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摘 要:企业的薪酬制度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煤炭行业进入寒冬期后,煤炭市场疲软,很多企业出现亏损,高技能人才流失,一线员工招工难,在此环境下,构建多元化的薪酬结构体系,实现多层次人员的多角度激励,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煤炭企业;薪酬;多元化 一、实施多元化薪酬制度的背景 薪酬管理具有很强的敏感性,牵涉到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目前煤炭企业薪酬制度比较单一,激励性的薪酬所占的比例普遍偏低,无法实现薪酬的导向作用。以前的薪酬制度过分注重了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未能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挂钩,也没有与企业的总体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相结
2、合,没有建立起使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存同荣共损的利益关系。在企业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希望通过降本增效,减少支出来寻找出路,而员工只将个人的工作绩效与工资挂钩,员工对工资的个人期望与企业期望之间出现了矛盾和不和谐。 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为走出困境,在逆境中谋发展,降本增效已成为企业的必走之路。在不增加企业支出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多元化的薪酬制度来缓解企业当前的困难,有效地激励员工,实现对员工工作业绩的公平、公正评价,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在留住人才的同时激发员工热情,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成为当2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实施多元化的薪酬制度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二、实施多元
3、化薪酬制度的举措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多元薪酬制度。煤炭企业在当前形势下,要想获得长期良性的发展,必须要有吸引力和凝聚力,而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是一项重要内容。大众矿结合自身实际和集团公司要求,建立起一套多元的薪酬制度。对公司领导班子,推行年薪制,年薪结构、年薪标准及薪资调整严格按上级单位要求兑现。对部室人员,依据岗位职责确定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对部室工勤人员侧重于工作量的的考核,以固定工资为主,浮动工资为辅;对部室管理人员侧重于工作业绩考核,提升工资中的浮动工资比例,在公司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对部室进行定岗定员,推行轮岗管理,实行包干工资,将部室管理人员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加大对部室管理人员的绩
4、效考核力度。坚持和凸现以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为中心,区队工资结算按照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工资分开单独结算、切片管理、互不交叉的原则执行。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将区队管理、技术人员工资与本单位综合经营管理效果挂勾,通过切块考核、浮动发放。 (二)创新区队薪酬管理办法,工资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为规范薪酬管理制度,优化工资分配结构,调动区队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自主工作的积极性,区队工资结算按照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工资分开单独结算、切片管理、互不交叉的原则执行。一线员工的工资基数由人力资源部按照区队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分开的原则进行定岗定员,确定市场化3员工工资单价,按照内部市场化工资结算办法按月结算,再由区队按
5、照“多劳多得、强化积分、弱化工时”的原则对员工进行工资二次分配。区队队长、支书、副队长、技术员、内勤人员等管理人员的工资考核基数,与区队员工工资总额和员工平均工资复合挂钩考核,根据岗位贡献度调节确定。 (三)加强对技术人员考核,实行人才激励和奖励制度。煤炭企业应搭建“人尽其才”的用人平台。2015 年大众矿为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技术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月考核月兑现,分为理论考试、单位考评、专业部室考评、矿领导考评四块,考核合理的技术员享受所在单位正职的 50%,其余技术人员工资享受所在单位正职 30%。通过考核拉开工资差距,把优秀人员选拔出来,鼓励技术人员做好“传帮带”工作,对企业人才的接
6、替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煤炭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薪酬考核体系,这样能长期的保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015 年大众矿提高了绩效考核的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大了对中层领导和机关部室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加大了薪酬结构中绩效工资的切块比例,细化和严化考核指标,绩效工资根据绩效考核得分浮动兑现。 加强对区队考核的综合调控。合理设置区队考核指标及权重,各区队个性化指标实行 100%比例切块,分别考核、分别计算。在各区队个性化考核指标基础上应用共性化复合指标考核。共性考核指标有:执行力考核指标、效益指数考核指标、物资消耗对标排序、区队成本控制挂钩等 7 个指标。各类指标全部为月考核、月兑现。 4三、实施多元化薪酬制度的意义 针对不同岗位,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构成和考核指标,内容涵盖工作量、成本、工程质量等内容,实行定性与定量的结合,达到定性的标准化,定量的数据化,实现了多层次人员的多角度激励,激发了员工工作激情和价值认同感。将考核指标与企业效益关联起来,解决了个人业绩和企业效益的脱节问题,个人收入与个人业绩、企业效益挂钩联动,实现了个人收入与企业效益的同步提高,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互存同荣共损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在员工和企业之间营造出一种双赢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