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交话语体系的主导.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02263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外交话语体系的主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外交话语体系的主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外交话语体系的主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外交话语体系的主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外交话语体系的主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外交话语体系的主导摘 要:笔者阅读了尼克尔松的外交方法之演进 () ,在对书中的观点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后,对外交话语体系及其主导权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先简要对外交方法之演进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思考,然后就历史上外交话语体系问题以及当今国际社会外交话语体系主导权的归属问题作了分析。最后,本文思考了中国在当代外交话语体系中的困境,并对中国外交的内部问题做出反思。 关键词:政治;外交;话语体系;主导权 1外交方法之演进分析 外交方法之演进本是 1953 年 11 月尼克尔松在牛津大学所做演讲的整理。因此,尼克尔松对所挑选的每个时期的介绍与分析必然不会面面俱到,而是挑选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部分来讲评

2、。 1.1 对全书的简要分析 全书不单单是介绍了四种分开的外交模式,而是按照时间顺序,挑选了每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外交模式。 通过尼克尔松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外交在专业化、职业化的方面逐步完善,但是,对于外交来说更加核心的东西外交的理念,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或被继承发展,或被修改,或被抛弃。尼克尔松不但想介绍外交在形而下方面的衍变,更想介绍出外交在形而上方面的变化中所透露出的经验教训。 2外交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本身更受重视了。外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尼克尔松认为,外交应当被重视,外交才能应当被表扬,外交应当被正确地理解。笔者推测,这也是尼克尔松做这篇演讲的原因之一。但是在现实中,外

3、交被轻视,大使被误解。这些对外交与大使的亵渎是尼克尔松所不能忍受的。 1.2 对所选时代的外交的评价是否正确 尼克尔松并非介绍了所选时代的外交的方方面面。一方面,这是由于受限于演讲的方式;另一方面,这是出于为现实考虑的目的。 尼克尔松对这些时代外交的评价具有个人色彩,它们对当今是否具有借鉴意义、外交的手段与目的是否分离是本书潜在的评价标准。因此诸如优待客卿、近邻同盟等希腊外交原则并没有被介绍。理解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历史知识,而是为了“同化”我们过去的经验。 除了尼克尔松的评价标准,对当时的国家而言,它们所选择的外交方式是否最切实有效是另一种评价标准。利己主义是每个国家不变的选择,务实是每个

4、国家选择外交方式的原则。无论是公开外交还是秘密外交,能否预见二者中哪个更能达到目的,更具备有利的长远影响,是国家应当运用智慧做到的。 1.3 思考总结 尽管尼克尔松对所选时代的外交的评价具有片面性,但是他所陈述的观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实力最强的国家会主导外交的方式与走向,他们采取的外交方式对当时整个国际社会的外交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们能够主导外交话语体3系,为己所用。 尼克尔松所选择的这几个时代的外交有着明显继承与创新关系。历史启发我们思考:距离尼克尔松的演讲已经有半个多世纪,我们现在的外交对旧外交模式有哪些需要继承与创新,又有哪些需要扬弃。我们不能是因为某种外交模式是希腊的或者罗马的就继承

5、,也不能因为是意大利甚至西方国家的外交就批判,而应该看这些方式哪些更能为现实服务,引导国际社会走向理性与和平,最终实现“外交”的目的。 2 外交话语权 在阅读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外交用语的含义在中西对译过程中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但是这些细微的变化如果被放大到国家与国家的相处中,往往会产生不小的误解。对中国来说,中西对译是外交的开展中必然经历的过程,我们在用别人的话语体系来表达自己、理解别人,于是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概念和观点并不能够被西方语言准确地理解并传达给各方。这些引发了笔者对话语权的思考。 2.1 外交话语权的含义 话语权是一种权力(power) ,合理地将之利用可以很好地为国家利益服务

6、。 “话语权”不同于“说话权” , “说话权”是行为主体发出语言的权利,而“话语权”是行为主体追求其表达语言的含义能够被确认的权利。话语权可以理解为讲话者通过言语或其他方式对议程设置及其结果进行影响、控制,谋取舆论的主动,从而达到既定目的的权力。其言语的影响力大小就是话语权的大小。 4外交话语权与国际话语权有着众多的重合之处。在国际组织与国际会议逐步发展、国家间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国际话语权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发表自身意见、定义国际事件、制定和评价国际规则、参与和控制国际事务的权力。外交话语权则是在外交相关领域有关话语及方式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它与国家实力有关,对于表达立场与观点有着至关重要的

7、作用。 2.2 对书中及历史上有关外交话语权的简析 尼克尔松在演讲稿中引用了很多非英语词汇,因为这些词汇的本意更能够表达出它应有的意思。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笔者渐渐意识到了不同语言对译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等和语义表达不准确问题。那么,在外交实践中,我们将哪一套话语体系应用于整个国际社会,以及为什么选择这套体系作为标准? 透过历史进程,我们发现,西方的拉丁语系语言成为了外交语言的主体。中国、日本等国家都是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被纳入主导国际秩序中,很多有关“外交”的用语都是从西方引进、翻译过来的。这种现象为这些国家造成了诸多不便。举例来讲,convention 在英语中指“an official agre

8、ement between countries or groups of people”,例如the UN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它指代被官方正式认同的观点;而 convention 在汉语中被译作“公约” ,是指各个国家、部门、人员之间的一个共同遵守的约定。在这一过程中,汉语解释自动赋予了这个词“大家都需要共同遵守”的含义,而不仅仅是一种被认同了的观点。同时,treaty 这个词,在英语中指“a written agreement between 5countries in which they agree to do a particular thing

9、 or to help each other”,它才是大部分中国人惯性思维中所理解的“条约”的含义。 不难看出,自古以来都是实力最强的国家主导外交话语权。在当时具有相对优势的政治体以领先者的身份发展了外交模式,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于是外交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被刻上了这些国家的烙印。而这些国家对外交手段的运用也往往更加纯熟,更能够很好地掌握这种权力,在对外关系中更有优势。在一定意义上,谁主导了外交话语体系的主导权,谁就主导了国际社会的思维方式,在对外交往中多了一种有力的武器。 2.3 当今国际社会外交话语体系的主导权 选择什么语言来描述、解释别国,在很多情况下是为本国利益服务的。掌握外交话语权就有利

10、于控制、掩饰、操纵话语,隐藏部分信息,传达想让他人知道的信息,于是外交就更像是权力的运用。在现实国际生活中,各国为权力和利益的诉求而进行的“话语包装”就是对话语体系资源进行利用的普遍实例。 外交话语权对一个国家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外交话语权薄弱会使得一个国家在部分场合十分被动,不但显得这样的国家对自身立场与行为的表意十分模糊,别国也无法从外交这一最直接的途径了解本国的意图,对对方语义的理解发生偏差,造成国家间越来越多的误解,最终导致一定的后果。 当今国际社会的外交话语体系的主导权明显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他们在外交领域不但具有先天历史文化的优势,更有着综合国力方面的6优势,形成了目前的外交系统由西

11、方大国主导、外交规则由大国制定、外交思维符合西方国家的一贯逻辑的形势。小国在综合国力方面处于弱势,虽然它们恰恰是更需要外交的政治实体,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这些国家没有外交话语权,争取自身利益的尝试更容易失败,通常只能处于被“被表达” 、 “被解释”与“被选择”的不利地位。 3 对中国外交的思考 历史家杨念群曾经如是评论:“自 20 世纪以来,中国的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只能在别人的概念框架中获得解释,好像离开了别人的命名系统。我们就无法理解自己在干什么,我们生活的意义来自别人的定义。 ”在国际社会中,中国处于话语劣势地位,这使得中国在话语体系上没有自信,极大地妨碍了中国外交的开展。 3.1 中国外交

12、的话语体系 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上升,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中国话语权的增长与综合国力增长的不协调阻碍了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从而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我们无法准确理解别人的话语,也无法用别人的话语准确表达自我。中国对西方国家的部分攻击与指责疲于应对,只能翻来覆去地重复已有观点,对于更清晰准确地解释自身观点则无能为力。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既可以看作是历史与文化留给我们的自豪,也可以看作一种自嘲。 在无力改变现行规则且处于不利地位的情况下,中国需要在体制内尽可能地争取自身利益。温家宝在谈到如何加强和改进外宣工作时,提出要“尽量使用国际社会听得懂、易理解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7交

13、流” 。对接内外话语体系,提高话语权是中国要努力做到的。例如“中国梦”虽然一方面被指责越来越虚化理想化,但是另一方面, “中国梦”也更具有包容性,更能够被别的国家理解。外交用语要更加准确化,对“中国特色”式的表达要谨慎运用,在没有将中国的思维与善意普遍传达给世界之前,中国不能一直以自我为核心,也要根据国别和地区差异,针对不同受众,转变话语体系。 3.2 对中国外交内部问题的反思 对民众而言,外交本身就具有神秘性。我们在加强教育力度,使民众对外交的基本了解更加科学的同时,更应对外交本身进行应有的调整和改进。一个体系不论内部是怎样运作的,要想成为一个科学的体系,就必须能够做出理性而科学的判断,采取

14、最行而有效的方法。 在短期迅速提高整个社会对外交理解的科学性是不可能的,社会看到的只是外交与国家其他机构一起提出的方法与带来的结果。中国的外交要想正确地发挥它应该有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上层建筑,而非指责只能看到最终结果的民众。比如在 2014 年于北京的举行 APEC 会议期间,中国最高领导人与日本首相之间的互动被国内各大媒体渲染成了一次极度不愉快的会晤,中国领导人倨傲无礼,日本领导人显得更加谦恭有诚意。中国传达给国内民众和世界人民一些怎样的信息,中国被解读成一种怎样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但是也取决于自己。 因此,发展中国外交应当“内外兼修” ,忽视了哪一方面,中国外交都会面临着“

15、猪八戒照镜子”的困境。 参考文献 81 美Harold Nicolson, The Evolution of Diplomatic Method: Constable and Company Ltd, 1954. 2 苏弗?鲍爵姆金等编, 世界外交史 ,叶文雄译,上海:五十年代出版社。 3 苏B???波将金等编, 外交史第一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年 10 月。 注释 1苏弗?鲍爵姆金等编, 世界外交史 ,叶文雄译,上海:五十年代出版社,第 22 页到第 26 页。 2王志珂, 福柯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第 195 页。转引自邹应猛, 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 , 东南亚纵横 ,2010 年 10 月。 3邹应猛, 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 , 东南亚纵横 ,2010 年 10 月。 4同上,历史家罗荣渠曾言:“汉语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传统与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传统,迥然不同。因此,用这一语言来翻译另一种语言的术语时,常常词不达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