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女大学生就业的机遇与困境研究摘 要:通过研究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分析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困境及主客观因素,试图提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社会服务体系,在制度上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力度;学校要提高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素质,改变“女性化”角色教育的模式;家庭和女大学生本人也要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机遇;困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5-0081-03 2015 年 9 月 27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并主持全球妇女峰会。习近平在
2、开幕式上发表题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中国将更加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支持妇女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和梦想。 解决就业问题是使女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建功立业、人生出彩以及实现人生理想和梦想的重要保障。从社会性别视角研究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尊重知识女性,肯定其社会价值,确立性别平等、就业公平的意2识,可以造就关怀女性的人文氛围,为女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好的文化环境,体现现代社会文明程度。同时,有利
3、于贯彻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倡导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消除性别歧视,创造良好的性别社会环境。 一、研究女大学生就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女大学生无论从文化程度、智力水平、专业知识技能,还是综合素质等方面来说,都是我国女性群体中的佼佼者。作为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她们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社会文明进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不能很好地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给家庭带来负担,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会使女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平等就业权利得不到保障,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影响女性的素质提高及下一代的培养。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解决涉及社会价值体系对女性的偏见或
4、歧视、企业经济价值与女性社会价值的冲突、政策法律保障相对滞后等多方面原因,需要社会、政府、企业、高校、家长、女大学生本人等各方面协调与配合,创造机会,使女大学生实现科学、理性务实、灵活就业,这具有理论和社会现实问题。 (一)从社会政府的角度来看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反对性别歧视,保障女大学生平等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要求。党和国家把男女平等写进了宪法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并纳入中国各项法律政策和主流意识形态,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劳动权利,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是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巩固政府的合法性权威之一,就3表现在实现平等就业上,因为最大限度地平衡和保障公众
5、的利益,维护社会正义是政府存在的目的和基本价值所在。而职业就是一种资源或财富的平等分配,也即利益平等分配的重要形式。 解决女大学生合理就业这一难题,对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法治精神,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对女性就业的性别歧视违背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不公平的就业环境阻碍经济良性发展,使劳动力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优,也会造成人才的闲置浪费。女大学生刚刚踏入社会生活中就面临性别歧视,对于她们生活、学习的积极性都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群体心态的安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整个社会的不安定。 (二)从高等教育角度来看 处理好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高校提高教育质量,深化
6、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就业状况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晴雨表,就业中反馈的信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用以调整、改革高校女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结构,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只有使女性人才培养适应和满足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才能获得积极的、正面的社会评价,推动学校的快速、全面发展,使学校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对促进高校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社会性别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女大学生中出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 、矛盾化等特点,流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观念,要把女大学生就业作为一个4切入点,培养
7、女大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提高她们的道德修养。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从女大学生自身来看 女大学生的学习、就业、成才与全面发展,对其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女大学生是未来女性人才中的特殊群体,研究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使她们清楚所学与社会所需、所用之间的差距,从而在学习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高就业能力,把握机遇融入社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位置,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能,使她们不只是为就业而就业,而是通过就业来成就事业,发挥自己的价值,挖掘自身的潜能,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人生价值。 (四)从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来看 随
8、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人才供应和人才需求的失衡,加之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 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存在着管理、教育责任不清,工作机制不完善,缺少统筹安排等情况。政府、学校各自为政,更不用说家庭、社会等方面教育合力的配合。各方教育脱节、不一致、甚至矛盾的状况。 (五)从相关研究的成果来看 以前的研究大多只是确认了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现实的存在,或者只是单纯寻找某一方面的原因,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没有上升到女性地位、素质提高及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的影响的高5度。 我们应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我国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进行探
9、寻,这其中既存在女大学生自身的角色扮演和心理特质的影响,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于外部的就业环境、传统的性别观念以及有待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等因素的限制。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对于改变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状况,分别从提高女大学生的自身竞争力和改善女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两个方面提出一些探索性的建议。 二、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求职过程中受到的性别歧视,就业中呈现的低就业率和低就业质量现象,如工作收入、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工作的稳定性、专业的对口性、劳动关系的和谐性、职业发展前景和社会保障的完整性。造成这些困境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客观因素 1.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我国近年宏
10、观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市场对劳动力需求总体上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由于高校近年来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女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样,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长与社会人才需求缓慢增长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2.某些用人单位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是指用人单位以性别作为评定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的唯一尺度,拒绝录用或设置障碍,提出不公正的苛刻条件,提高录用标准而导致女大学生失去平等择业机会及其他相应的损害的情况。传统社会中存在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对女性的不公正的性别歧视和偏见,现代社会还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企业重视经济利益、忽视社6会效益,都是某些单位性
11、别歧视的原因。 3.就业保障制度、法律法规不健全。 宪法 、 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 2 条、21 条、22 条中都有明确的关于女性具有平等的就业权利的条款,但相应的法律执行监督机制不利,依法惩治措施不到位。一些单位与女大学毕业生签订不公正的劳动合同,这些劳动合同只单方面要求学生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条件,没有涉及企业的责任、义务、违约后的赔偿,有的企业甚至不给女大学毕业生办理各种社会保险。 4.高校培养目标偏离、失误。高校的课程在设置过程中,不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只教授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只重视课堂教学,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只教书,不育人,只看考试成绩,不问学生的综合素质
12、,过于重视学生校内的学习而忽视学生校外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女大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二)主观因素 1.享受观念。在择业时,很多女大学生的愿望就是找稳定的、待遇高的、舒适的工作。一些女生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依赖家庭,甚至逃避艰苦工作而暂缓就业。 2.缺乏信心。有些同学只选择家乡城市,不敢去外地;有些同学害怕到基层、到西部等艰苦的环境中去工作,更害怕独当一面、独立创业;有些同学一心只想去事业单位,去做公务员,端铁饭碗,害怕去私营企业、民营企业;有些同学不敢自己去找工作,而是靠家长、亲属等等,这些都缘于信心的缺乏。 73.准备不充分。有的女大学生把找工作看得过于简单、随意,没有真
13、正重视起来,没有系统、全面、及时、认真、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应付式地写简历、面试,一旦遭遇挫折,不能正确面对,悲观失望,彻底否定自己,感到压力极大,甚至要到崩溃的边缘。 三、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就业是女大学生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政府、高校、家长、女大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完善大学生就业配套措施,通过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妇联等组织的维权、媒体的舆论监督,对用人单位法律法规的约束,来真正解决问题。 (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国家要从立法和监督的角度,加强政府公共政策的干预,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妇女保障部分,为女大学生就业
14、创造平等、宽松的环境;加强妇女纲要和妇女权益法的贯彻落实,禁止就业性别歧视。 用宏观调控和政策手段改进女大学生就业状况,配套相关保障支持体系,为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提供条件,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参加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行列中去,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加快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多适合女性的新职业、新岗位。 (二)学校需要改进的方面 学校要做好宣传教育、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并改进人才培养方式。81.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人格内化三位一体的观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面对
15、挫折与失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与创新能力;注重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品德,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践力 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型” 、 “复合型”人才,注重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暑期“三下乡”活动,让大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3.做好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执行教育部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教学内容应包括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和创业教育等六部分内容。广泛收集和及时发布就业信息,
16、完善各项就业指导服务,对女大学生就业面试技巧、简历制作、形象礼仪、自身权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求职前的培训。 (三)提高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素质 改善女大学生就业环境促进就业,应从女大学生自身出发,提高其职业素养、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为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1.合理定位目标职业 9要对选择的职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然后结合女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对目标职业进行合理定位。女性在很多行业有其自身的优势,要扬长避短,发挥女性的特长。 (1)语言能力。一般来说,女性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和速度优于男性,有较好的外语接受能力,因此,从事翻译、编辑、文秘、公关以及教育方面的工作可以发挥女性的特长。 (2)思维能
17、力的优势。女性在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细致、全面方面普遍优于男性,女性在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方面往往能创造出使人感到优美、典雅、和谐、细腻、新颖的作品,在文学创作和艺术表演等方面也表现出色,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交际能力。女性一般态度温柔亲和、感情细腻丰富、为人谦逊且善于体谅别人处境和困难,在社交场合或工作协作中能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4)管理能力。女性领导者善于使用人性化、柔性化管理模式,善于鼓励参与,分享资源,尊重他人的自我价值,促使他人乐于工作。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知识丰富、工作能力强,个人修养好,善于与他人沟通、合作共事,具有较好的坚持长期工作的忍耐力。
18、 2.提高综合素质及能力 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要有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的追求,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要掌握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具有综合能力,如自学能力、社会交10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要具有健康的身体,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心怀坦荡,情操高尚,能够欣赏美、创造美。 3.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要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个性和价值观,深入了解各种职业、行业的需求发展趋势,以及关键成功因素,有效提升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应变和协调技能,进行完整而适当的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它指明了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有无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一个人一生事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极为重要。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分成五个阶段:明确自我认识、职业环境分析、确定职业目标、有意识的素质培养、调整和评估。 责任编辑 李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