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商科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生成机制研究摘 要:文章讨论了商科高职院校目前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商科高职院校发展方向:专业设置必须与产业发展良性联动;论述了构建商科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特别强调专业群建设是形成商科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商科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生成机制 一、商科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片面追求数量扩张, 质量建设的水平不高。本世纪 年以来,我国商科高职教育呈现一种跨越式发展的态势。据统计,商科高职学院从 2000 年 608 所发展到 2014 年 1108 所。商科高职院校在校生数由2000 年的 120 万人, 快速增长到 2
2、014 年的 210 万人, 年增长率超过5%。 ,随着数量的增长, 规模的扩大, 商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问题开始凸显。部分商科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未能及时跟上规模超常扩张的需要, 办学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 (二)专业设置上的雷同现象严重, 办学特色不明显。一些商科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或布局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学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仅仅关注市场的短期需要,热衷于开办所谓的热门专业, 缺乏对专业设置的科学论证, 忽视专业布局的长远规划,造成对一些热门专业一哄而上, 而一些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往往无人问津。据调查,商科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涵盖了 42 大职业技术门类, 但大多数院校的专业
3、2集中在计算机类、市场营销类、工商管理类、财务会计类、电子信息类、旅游管理等几大门类。热门专业、新增专业的重复率偏高。这必然会引起各商科高职院校之间的资源难以有效地配置, 部分地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这既浪费了教育资源, 又使学校难以办出自己的特色。 (三)产学合作不紧密, 学生就业能力还不强。 高职教育首先是育人,其次就是就业。这就决定了产学合作在高职院校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 商科高职教育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办学体制不活, 服务意识不强,对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缺乏了解, 这样学校与企业距离越来越大, 供需脱节现象严重。最终导致学生就业定位不准, 实训环节脱离企业实际, 学生职业能力不强,
4、就业压力大的现象。据 2014 年 9 月份公布的2014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显示,商科 就业率为80.38%,比工科高职院校低 13%。其中, 商科高职院校有近 45%左右的学生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无关, 毕业生薪资待遇大部分在 2000- 2500 元/月左右, 与其他同类院校相比, 满意率偏低。 (四)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还不得力。 “双师型”师资最能彰显高职特色,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紧密相关。据统计,商科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具备高技术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占的比例不足 15%, 离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评估的“双师型
5、”优秀等级要求“占专任教师 80%以上”的目标相距甚远。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培训基地严重不足,有企业背景的高技能人才匮乏, 队伍不稳定; 片面注重学历和学术水平, 轻视实践能力; 专业课教师缺乏行业背景, 3缺乏企业商务实践的经验;对 企业的参与能力与国际交往能力不够等等。总之, 商科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整体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商科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经济新常态下商科高职院校发展:专业设置必须与产业良性联动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商科高等职业院校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各地商科高职院校必须要面
6、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坚持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是商科高职院校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最核心、最紧迫任务。结合学校办学实践和商科高职院校的办学特征与资源优势,依托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社会服务”是商科高职院校的根本职能,而决定人才培养方向、规格和质量的“专业建设”是商科高职院校的立足之基,专业与产业的良性联动是新常态下商科高职院校的发展之路。 (一)提升专业与区域发展的吻合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商科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责,近年来,国家提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物流业、金融业、旅游业、商贸服务业、家庭服务业、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等专业人才紧缺,商科职业院校应抓住
7、专业建设的“牛鼻子” ,坚持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互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动态设置、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各地商科高职院校,应坚持地方性、技能型、高水平的办学定位,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产业结构,尤其是区域支柱产业,结合学院实际, “立足商科建品牌,工商融合创特色” 。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更好发挥技术传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商科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素能本位,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大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力度, (二)提升人才培养的社会贡献度。 “产教融合
8、,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最主要的特征,商科高职院校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 决定明确提出:要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的作用。近年来,有如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等高度重视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尝试使企业真正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使职业教育成为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的助推器商科高职学校应坚持开放式办学,主动联系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在服务中深化产教整合,工学结合,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服务社会中锻炼师资队伍,增强办学能力,履行服务职能,与行业企业、社会、政府共同打造高校服务社会的生态体系。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许多地方政府抢抓机遇,把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规
9、模、层次“双提升” ,打造经济转型发展新引擎。作为商科高职院校应该主动抓住这一大好机遇,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设置相关专业,培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急需的实用技术人才,开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从业人员在职教育和学历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专业与产业发展耦合联动,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加强商科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商科高职的实践教学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5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商科高职学生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工作却遇到了重重困难,其实施和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一方面,由于高职学生生源不断扩大,学校实习经费不足,大部分学校只能采
10、取缩短时间、就地实习的办法;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由于经营压力不断加大,多数企业接受高职学生实习有困难,部分企业即使接受学生实习也难以保证学生实习质量,因此高职实践教学已成为制约商科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怎样突破这一瓶颈,已成为高职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构建商科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学校的内部环境分析: (二)获取竞争优势资源的能力和执行力。 (1)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培养能力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外在形式,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名师与师资数量、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数量、高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等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成果等。 (2)
11、社会服务贡献力。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职能之一,学校中的教授与专家应成为地方政府的智囊团和思想库,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应是为地方经济和发展服务的主要力量,专业设置应与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主导产业相吻合,科学研究应针对地方工业企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开展工作。(3)资源环境整合力。首先要明确学院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从而确定办学的理念、思路、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规格、管理模式等,要有效地整合现有的资源,使资源高效地转化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根本。这也是高职院校凝练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4)组织管理创新6力。组织管理创新力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中的一种竞争潜力,是难以测量的,是隐含的,表面上
12、一时难以表现出来的,但组织管理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的能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及办学效益的最大化等能力建设上。 (三)高职院校高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四)提升商科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定位问题。将竞争优势理论运用于高职院校, 最主要的是解决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问题。高职院校只有准确定位,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这是其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商科高职院校应找准本校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本地区产业结构中的位置,和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根据自身的办学资源、办学经验和办学历史, 形成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的个
13、性特色。密切结合商贸行业背景,明确专业教育定位,规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商科专业特色和技能优势高职教育是直接面向行业的第一线,尤其是商科高职专业教育与商贸行业联系紧密,更应体现其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因此,商科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就应建立在对本行业广泛的人才需求的调查基础上。近两年在修订学院专业培养计划的过程中,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就企业所需的商贸人才素质和技能要求对以长沙为主的中部地区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量的企业急需一线的既掌握相关商贸专业知识又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在此调查结果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学院确立了商科高职专业
14、教育定位: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7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思想的“技术岗位型”人才培养模式。(1) 形成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清晰的办学思路。对于一所高职院校,需要提炼出科学和清晰的办学理念,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学方案, 办出自己的特色, 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商科高职院校应根据经济和地区发展的需要、行业发展的背景或区域特点、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远景发展目标, 形成自己独特的、持之以恒的办学理念和清晰的办学思路, 从整体上统筹和指导学校的发展方向, 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2)强化适应企业、行业及地方建设需要的专业建设。商科高职院校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竞争优
15、势, 都离不开独特而优势的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判断一所高职院校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它的专业建设的水平, 而判断专业建设质量的标准之一是它是不是适应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因此, 在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方面,商科 高职院校要有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敏锐洞察力, 在充分了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和产业结构等情况下, 及时了解、跟踪、分析本地区社会经济信息, 提高专业建设的科学性, 使得专业设置与地方支柱产业相适应, 增强其服务区域经济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要强化和企业和行业的合作, 基于职业或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 来设置课程标准, 以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与职业需
16、求零距离贴近, 实践教学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 (3)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一是建立教师参加企业和社会实践、科技开发、挂职锻炼和学历进修制度, 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晋职和聘8任制度, 形成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机制。二是采用引进的办法, 引进高级人才和具有专门技术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 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四、专业群建设是形成商科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有利于形成专业群体优势,增强市场适应性。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的行业、新的工种、新的岗位群不断涌现,商科高职学院的专业设置也需要不断更新,淘汰老专业,开
17、设新专业。如果不进行专业群建设,一味追逐热门专业,则专业过于分散,形不成合力。进行专业群建设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专业群集聚了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办学优势,具有滚动发展的功能,可以依靠原有的专业师资和实训基础,不断调整专业方向或往相近相关的专业渐进拓展。由于专业演变的连续性,因此容易形成强势专业,保证教学质量。 (2)有利于形成实践教学优势,降低实训建设成本。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根本区别。商科高职教育的实训建设投资巨大,并且需要不断地更新、维护维修。进行专业群建设,由于专业相对集中,学院可以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相关实
18、训室,进行系列化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训体系。由于专业的相关性,实训设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和使用、维护成本。总之,在建设专业群的前提下,实训建设的体系化、完善性和先进性,构成了良好的实训条件和实训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得到实践训练,有利于形成实践教学的优势。 (3)有利于形成特色和品牌优势,提高学院知名度。特色和品牌是高职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9要体现。商科高职学院应以增强综合实力为目标,根据学院所处的地域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特点和学院所拥有的办学基础,努力塑造自身特色,创建优质品牌。任何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有一个积累、发展的过程,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提炼后才能最终形成。进行专业群建设,由于各专业目标的相对一致性,实训投入的相对集中性和长、短期建设的相对统一性,利于在较短的时期内集聚起师资、实训、科研、教改、专业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创出特色和品牌,提升学院的知名度。 总之,构建商科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基础是专业设置必须与产业良性联动,着力点是提高获取竞争优势资源的能力和执行力,关键: 定位问题,途径是加强专业群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兰明.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及其本质特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3,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