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社会工作者与助老员协作服务失独老人摘 要 失独老人是我国计划生育制度下的产物,我国失独老人数量与日俱增,这一群体面临着养老照顾、医疗照顾、精神慰藉等一系列的养老问题。鉴于目前我国失独老人面临的养老现状及问题,社会工作者与助老员协作服务失独老人的探索将为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新的模式,以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难题。 关键词 失独老人 社区养老 社会工作者 助老员 作者简介;方丽亚、原伟霞,浙江树人大学。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1-171-02 20 世纪 70 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的一代人现已陆续进入老年,伴随着社会风险事件的发生,失独老人
2、日益增多。目前我国 15 岁至 30 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 1.9 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根据卫生部2010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估算,中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 7.6 万个。2013 年 2 月 27 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估算,截止到 2012 年,我国有 100 万个失独家庭。这些家庭遭遇失去仅有的孩子已是极大的不幸,养儿防老对他们来说已不可能。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不容乐观,如何保障他们未来的生活,仍需要诸多探索。 一、 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 2随着失独父母逐渐步入老年,他们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不仅面临经济、精神的双重困境,更包含对老年生活的无助和担
3、忧,失独老人普遍面临以下的问题: (一)经济困境,缺乏照料 失独老人失去独生子女后,缺少经济来源,经济遭遇困难。全国人大代表赵超调查发现,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因子女伤残求医治病而导致家庭返贫的占到所有返贫家庭的 50%以上。失独老人缺乏养老保障,生活照料问题也日渐突出。 (二)身体状况不断下降 失独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长时间的悲伤导致身体健康状况快速下降,对未来养老状况的担忧则使这一情况更加严重。 (三)精神慰藉不足 子女对老人的精神慰藉发挥重要的作用,失独老人却缺少这种优势,而且还要面对永久失去独生子女,周围环境中其他家庭圆满的对比加剧了这种悲伤,他们疏远原来的交际圈子,情绪消极,内心封
4、闭。 二、社区居家养老 传统的养老方式不再适应失独老人的养老需求,然而机构养老的方式也同样对失独老人提出诸多限制。在潜在的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下,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方式符合失独老人的养老需求,现今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不高,而针对失独老人的社区养老对社区养老资源、社区养老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失独老人来说,亲情关怀和亲情照料缺少,需要极大的精神慰藉,这些特质都在考验着社区养老建设。 3专业性的社区服务可以使得老人不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居环境就能接受服务,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缘和亲缘优势。但社区养老服务仍处于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硬件设施和服务状况逐渐改善,社区养老和如何更好地在社区养老逐
5、渐被重视。郭倚铭认为,政府要积极引导养老模式有家庭养老向社区养老转变。姚兆余等认为应利用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充分整合社区资源,针对不同家庭和年龄状况的失独老人,开展生活照料和精神关爱服务,政府可在社区搭建活动平台,为失独老人开展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为帮助失独老人面临经济、生活和精神困境,社区免费向失独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三、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助老员协作服务失独老人 在社区养老建设的大形势下,实现失独老人的社区养老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助老员协作服务失独老人是社会工作者专业性和社区助老员经验性的结合。助老员长期扎根社区,懂得如何获取老人的信任,但对具体服务过程缺乏系统性
6、,社会工作者熟谙专业的理念和服务技巧,但对需求和资源尚缺了解,因此可以通过一系列服务发挥两者优势,帮助失独老人安全养老,这些服务不仅能改善失独老人生活现状,实现对失独老人的生活照料和心理慰藉,更能达到长期持续性的效果。 李真等学者认为应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或学生对失独老人的关爱活动,力所能及地为其解决一些生活上的琐事,增进沟通,给失独老人带来精神慰藉,但志愿者的关爱行动可能会撕开失独老人的伤口,使失独4者好不容易愈合的伤口再次裂开,并且短暂的关爱不能使其形成长期的效果。而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的参与,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其能更加谨慎和有计划地服务于老人,督导教师跟踪督导,把握其专业性和稳定性。社
7、会工作专业学生形成接力陪伴持续性的服务,经验性和技术性的传承能保证服务周到细致,这能使接力学生与失独老人、社区助老员形成良性的合作关系。 (一)社会工作者(学生)与失独老人专业关系的建立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对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评估,初步评估包括生活环境、经济状况、身体状况、情绪状况、精神状况,包括人际状况和家庭支持等状况,社会工作者在社区人士的帮助下入户,与失独老人进行初步接触,并随着逐步深入交流,通过与案主真诚、友好的互动获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专业关系建立的过程是在评估失独老人的需求,为以后的服务提供依据,以便对其整个服务过程中的需求、生理和心
8、理变化进行评估和进行后续的服务。 社会工作者与失独老人专业关系建立的稳固性与否关系到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后续互动是否顺利,这要求社会工作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服务对象打开心扉。 在实践当中,笔者感受到只有当社会工作者与失独老人建立足够的信任,感受到对方的接纳,后者才会主动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或者透露自己真实的生活状态。因此社会工作者与失独老人建立专业关系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与失独老人建立关系上有着自身的优势,5失独老人对这一年纪的人群总愿意呈现更多的善意和亲和。 (二)建立社区助老员、社会工作者(学生) 、社区人士共同参与的持续性的接力陪伴服务模式 社区人士、助老员和社会工作者多
9、方参与,保证服务资源的充足性和可协调性。社区人士能够充分动员行政力量和政策优势,在宏观层面保障失独老人利益,为其生存、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与经济基础,同时社区人士作为监督方,评估社会工作者和助老员的服务。 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助老员是实施的主体,承担着服务的计划、实施和评估的任务。社会工作者在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及助老员的服务状况后,社会工作者与助老员进行服务对接、协调,把原本简单的生活辅助转换为计划性的生活服务和心理辅导,改善失独者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失独老人不仅拥有与普通老人一样的生活需求,还有因重大的失去而导致其拥有身体生活照料和心理慰藉等多层次的需求,社区繁忙的工作限制了助老员对失独者
10、心理上的重视,社会工作者肩负着对助老员进行培训的要求,帮助其实现任务的转换,社会工作者与助老员进行服务转移。在服务转移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考虑服务对象的主观意见,形成确定的服务形式,即助老员倾向于日常性事务,社会工作者从事辅助性或补充性事务,根据对服务对象的评估进行改进。 同时,社会工作者根据前期的评估制定合理的服务对象个案介入计划,根据失独老人生活方面、情绪方面的需求制定专业化、个别化的服务方案,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心理陪伴,引导自我接纳,以及发现自6身优势及其对生活的影响,提升生活的信心方面着手,运用个案工作的知识,合理运用个案技巧如澄清、鼓励、聚焦、同理心等。社会工作者和助老员之间要加
11、强沟通,促进服务计划顺利进行。 另外,在社会工作者个案介入渐渐成熟后,其接力者要提前进入角色,与助老员、社区人士建立稳定的专业关系,完成接力陪伴服务对接,这极大地保证服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实现失独老人健康老龄化 中国社会正在快步进入“老龄化” ,曾毅教授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健康老龄不仅仅指老年健康,它是指人口经济社会的“健康老龄化” ,人口老化必定带来经济、体制、社会都是老年人占得越来越重,怎样使它发展得更好,这就是所谓的健康老龄化。 对于失独老人来说,他们已经失去家庭养老这种传统和主要的传统方式,只能依赖国家和社会。在如何保证失独老人老龄化过程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方面的健康,这不
12、仅关乎于失独老人自身、外部环境设施,更重要的是失独老人如何利用外部环境资源来服务于自身,积极有效地应对自身体征变化和心理建设。 社会工作者与助老员协同服务,在于改善失独老人的日常吃住行,更重要的是帮助改善案主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满意度。 社会工作者与助老员协作是有效地利用失独老人自身资源、社区资源、社会资源进行系统的服务,它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社会工作者专业介入的长期照料服务模式,统筹规划失独老人的长期照料服务,建立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探索7建立失独老人健康老龄化的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要求更有效、更专业、更持续。 四、总结 在养老需求巨大,养老服务事业
13、发展滞缓的当下,失独老人对养老陷入担忧和恐惧,如何在形式严峻的当下实现失独老人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得不说,这是对现有养老体制的挑战。 失独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这决定了失独老人的养老更需要专业队伍的介入,社会工作者与助老员协作服务失独老人注重专业性,也顺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趋势,是对失独老人养老的全新探索。为了促进失独老人社区养老探索,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带动和鼓励失独老人社区养老的发展,给予财政上的支持。同时,加快发展失独老人社区养老的专业团队建设,加强服务的专业性,使服务更有针对性,最大程度满足失独老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宋强玲.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人民论坛.2013(2). 2李真、安艳.“失独老人”养老之诘问:困境、制度性成因与纾困之道.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1). 3郭倚铭.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失独家庭养老困境探究.东方企业文化.2014(15). 4姚兆余、王诗露.失独老人的生活困境与社会福利政策的应对.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5姚政宏、丁红霞.社工与计生专干合作介入失独老人群体策略分8析.中国社会工作.2014(16). 6王莲璀.城市失独家庭养老及长期照料问题研究.劳动保障世界.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