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舆论环境中线上线下效应机制研究摘 要 “沉默的螺旋”理论所体现的社会心理学原理主要体现在个人由于“害怕被社会孤立而产生的恐惧” ,从而产生的一种趋同从众心理。在一些传统的舆论环境中,这种表现更为适用。在新的网络舆论环境中,许多学者认为“沉默的螺旋”已不再适用,然而网络的线上舆论和线下舆论环境对于这一理论却表现不一,个人在线上舆论环境与线下舆论环境会出现同一态势或者截然相反的态势。 “沉默的螺旋”会在两个线产生作用,其对个人的影响有相同,也有差别。不管是线上的网络舆论环境还是线下的现实舆论环境, “沉默的螺旋”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绝对具有压倒性的“
2、沉默的螺旋”舆论正逐步被多条线的舆论线所代替,对通过舆论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关键词 “沉默的螺旋” 网络舆论 线上线下 现实舆论 个体 作者简介:江雨时,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06.009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度大大加快,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的到来,传统媒介对于舆论的引导和控制已经被打破。网络是一个双向的场所,线上(Online)和线下(Offline)是网络的一2个系统的两个面,是网络沟通现实社会的一大性质,线
3、下的行为往往要通过线上的形式得以传播,而线上的传播和交流也会反馈到线下,进而对线下个人或群体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原有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基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理论对于舆论的解释和探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网络舆论的现实状况使得“沉默的螺旋”出现了两个极化:第一, “沉默的螺旋”会更加使舆论趋于同一。第二,则是“沉默的螺旋”已经被打破,舆论趋于多元, “反沉默的螺旋”则会增多。同样对于现实个体来说,其态度和行为对于舆论的反馈则会出现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对于社会控制的有效度来说都很有挑战性。 一、 “沉默的螺旋”在网络舆论环境中线上机制的新特点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舆论是
4、一种社会控制的机制,对个人和群体具有强大的约束力。 舆论的产生需要以新闻事件或者公共事件为基础。传统的说,当该事件被传媒工具所传播后,个体本身即会对事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态度。而媒体本身在宣传和传播的过程中便会营造一种舆论气氛,如果个体对于媒体所期望的舆论态度相对立时,个体可能会隐藏自己的观点,便成为“沉默的人” 。它的另一面则会加强。但是现在的网络舆论环境出现的新情况是,媒体期望的舆论环境很可能被打破。假设一个公共事件发生后,媒体所期望的和试图营造的舆论环境和现实的公众反映是呈正向关系的,而经过网络舆论发酵后,会产生如下结果,如果个体对该事件的态度和媒体所期望的态度相同时,正向关系成立。相左
5、时,在最初的时间个体可能会保持沉默,但如果个体发现有相当大3量的人也持反对意见时,个体便不会沉默,持反对意见的“螺旋”效应便会增强,少数者会变成多数者。媒体所期望的“沉默的螺旋”便成为了“反沉默的螺旋” 。这种意见相对立的网络舆论环境是新特点之一。 但是随着技术的革新,网络的舆论控制也愈发出现新的人为的特点,对于网络舆论平台的管理者来说,他们有手段和技术,人为的设置置顶评论,删除与其期望的意见相左的意见,人为的制造“沉默的螺旋”现象,使得整个事件的舆论环境看起来像是呈正向关系的,但是实际上却失去其真实性。这一“失真”的情况,人为的制造“沉默的螺旋”行为也成为网络舆论环境的新特点之一。此外,网络
6、的匿名性,为网络舆论环境带来了很多干扰因素,这也是应当注意的。 二、 “沉默的螺旋”在网络舆论环境中线下机制的新特点 基于上述两种线上舆论环境的特点,线下的现实情况所反映的舆论倾向会出现以下一些情况。主要体现在个人或群体态度和行为上。当媒体所期待的舆论环境和个体或群体相左时,个体发现大量与自己意见一致的群体时,沉默的人不再沉默,那么“沉默的人”在实际的行为上更趋向于自己固有的看法和态度,他们不再惧怕自己被孤立,因为已经有相当大量的群体为其发声,人在群体当中是有一定的安全感的,一旦这种孤立感、恐惧感被群体所带来的安全感所打破,那么“沉默的螺旋”效应便会实实在在的被打破。这是线下机制特点之一。最为
7、明显的例子便是“快播事件” 。由于快播公司“涉黄” ,主流媒体和部分媒体对其审判和处理是持支持的态度,但是审判过程被直播前后,网络舆论对于这场审判与主流媒体所期望的态度截然相反、大相径庭。即便是后来部分4主流媒体仍然强力使舆论趋于正向,但是买账的人并不多。主流媒体所极力营造的正向舆论环境在现实中被替代,其所期望“沉默的螺旋”被“反沉默的螺旋”取代,群众对于这场事件的讨论更多的趋于同情快播公司。 第二种情况,网络使得“沉默的螺旋”可以人为的被制造,这也就意味着在网络舆论平台中,现在的网民随着知识水平和人生阅历提高,一些评论和舆论是很容易被看穿的,特别是人们对“网络水军”机制的了解,使得一些人为的
8、“沉默的螺旋”一眼就被看破,其真实的社会控制效力则会大大降低。对于线下现实的个体来说,个体虽然不能在线上发表意见,但是虚假的“舆论”被一眼识破,其个体的现实态度和行为还是坚持自己固有的模式,根本不受其“失真的沉默的螺旋”所影响,即便是被谴责和嘲弄,但其内心仍然不为所动,仍然坚持自我。并且当这种坚持被线下相当部分持相同观点的人认可后,其孤立感和恐惧感便会被打破, “失真的沉默的螺旋”便会被打破,线上的沉默派(少数派)在线下可能为多数派,线上的多数派可能为线下的沉默派(少数派) 。这是新特点之二。 三、少数派的线下心理活动 “沉默的螺旋”这一理论的根基是关于公众舆论的社会控制假设。 而“沉默的螺旋”在设定时,就已经把公众区分为两派,沉默派和多数派,沉默派的沉默和转换导致了多数派人数的增多。而在网络的舆论环境中,少数派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这种压力在线下的活动中有加重的倾向,也有消失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