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产要素动力机制转型发展实证分析提要 经济进入新常态,生产要素动力机制及其经济效应将发生重要变化。生产要素动力机制的组成和结构会有所转变,生产要素数量增加以及结构性变化的经济效应也会有所变化。本文以江苏省经济发展为例,通过生产函数分解的方法实证分析经济新常态下生产要素动力机制转型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生产要素;动力机制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县域经济发展中劳动力转移的结构及其变迁规律研究以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为例” (2014SJB019)支持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 年 5 月 12 日
2、 一、引言 我国长期以来所保持的经济增长态势将趋于平缓,经济“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从生产要素动力机制角度看,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动力机制在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将发生变化,并脱离原有的依靠要素数量增长的经济效应路径。 生产要素的动力机制是区域范围内各生产要素在数量和结构等方面的有效配置,合理的生产要素动力机制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有学者认为,经济发展动力的新常态意味着供给推动力的衰退和需求拉动的强2劲。从动力机制增长效应角度,进入“新常态” ,增长动力会从同时依靠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转向更多依靠后者,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由主要依靠部门间要素转移变为部门内的优胜劣汰。从动
3、力机制结构变化的角度,长期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结构性因素正在改变。由于富裕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水平上涨和稀缺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效率逐级减弱,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从生产要素动力机制总体来看, “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要素的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生产要素数量的提升是要素动力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同样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效应。本文以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为实证,对生产要素动力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二、分析框架及模型 (一)实证分析框架。对于生产要素动力
4、机制的实证分析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即动力机制发展情况描述及动力机制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中的时间阶段划分主要依据重要制度的变化或外部经济形势的转变,这类转变会使得区域经济的要素配置和效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对生产要素动力机制产生影响。本文对于生产要素动力机制实证分析的时间阶段划分为:1978 年(改革开放)至 1991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2002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 、20092013 年(经济新常态时期) 。 (二)实证分析模型。本文在参考了胡永泰(1998) 、潘文卿3(2001) 、丁霄泉(2001) 、周国富(2013) 、
5、齐明珠(2014)等学者对于生产要素效应的测算方法后,选择运用生产函数分解的方式描述生产要素的动力机制。假设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生产部门分为农业(指标下标 1)和非农业(指标下标 2)两大部门,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其中,GEK、GEL、CEK 和 CEL 分别表示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经济推动效应和结构变化效应。实证模型中涉及到的各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为历年的江苏统计年鉴 。 三、实证分析 (一)江苏省生产要素动力情况。劳动力要素方面,江苏省自 1978年以来历年的就业人数呈长期增加的趋势,而增速趋缓。19781991 年就业人数新增速度较快,年均增速达到了 3.37%;1991 年
6、以后,就业人数增速下降;20022008 年就业人数年均增速又上升为0.62%;20092013 年就业人数年均增速 0.18%。劳动力要素结构方面,自 1978 年以来,江苏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一直高于二三产业。19922001 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持续下降,二三产业持续上升;20012008 年,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依次超过第一产业;此后,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进一步上升,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逐年下降。资本要素方面,根据张军(2004) 、叶宗裕(2010) 、单豪杰(2008) 、宗振利(2014)等的研究,本文运用永续存盘法测算了江苏省历年的物质资本总存量以及三次产业的物质资本存量,
7、以 1978 年不变价格进行了估算。自 1978 年以来,江苏省总物质资本存量不断上升,19781991 年的物质资本存量年均增速达到 18.36%,此后增速放缓,19922001 年年均增速4为 15.66%,20022008 年为 13.75%,20092013 年年均增速有所提升,为 14.07%。资本要素的结构方面,第一产业资本存量的增长较缓,第二和第三产资本存量增长迅速。从发展趋势来看,近几年来第二产业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较快,并将很快超过第三产业资本存量。 (二)生产要素动力机制的经济效应分析。依据(1)式和(2)式,本文回归估算了江苏省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第三产业(非农业)的生
8、产函数,得出了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产出弹性 和 值,进一步估算出各个时间阶段的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经济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第一,经济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相比以往明显下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经济新常态时期,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趋势保持不变,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结构进一步强化;第三,经济新常态时期,资本要素的增长效应将趋于减弱;第四,经济新常态时期,资本要素的结构变化效应与劳动力要素相反,其经济效应下降明显;第五,经济新常态时期,劳动力要素仍将继续发挥重要的经济推动作用;第六,经济新常态时期,劳动力要素结构的变化效应同样构成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其效
9、应的发挥遇到瓶颈。四、政策建议 本文以江苏省经济发展为例,实证分析了生产要素动力机制的历史发展情况和趋势。基于此,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 第一,经济发展目标应从增速型转变为质量和结构优化型,通过激活市场活力,并在现有的经济发展基础上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应从传统5的依靠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为依靠资本投资结构的优化、劳动力素质和质量的提升以及优化劳动力配置结构的模式。第二,资本的运用应注重实效,从资本要素的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考虑资本要素作用的发挥。在招商引资和引进项目时,应更多考虑资本要素的使用效率,要求对资本的来源以及项目的内容进行有效筛选,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第三
10、,注重人力资源的投入,培养新型的劳动力要素增长动力。一方面加大教育的投入,有效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从而直接提高劳动力要素的经济增长效应;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配置效应,应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生产的投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努力推动农业增长,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率,促进劳动力转移。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建廷.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与动力机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 2洪银兴.论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及其支撑常态J.经济学动态,2014.11. 3余斌,吴振宇.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J.改革,2014.11. 4刘冰.经济新常态与经济增长的新变化J.宏观经济管理,2015.1. 5李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和结构动向研究J.价格理论6与实践,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