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私募基金监管升级 债权类私募风险加大需当心去年 12月开始,私募基金迎来监管升级。近日,证监会通报显示,2015年,监管机构共对 140余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开展了现场检查,配合地方政府对 40余家涉嫌非法集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进行了风险排查。最终有近 6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据了解,目前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 2.5万家,基金规模 5.1万亿。规模扩容的同时也带来登记备案信息失真、资金募集行为违规、投资运作行为违规、公司管理失范以及涉嫌违法犯罪等诸多问题。 对私募市场颇有研究的宋清辉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私募集中出现较多问题,一方面因其公司管理薄弱和风险控制制度不
2、完善,更重要的是,与我国的金融活动信用缺失和监管失位不无关系。 近 60家私募受罚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 年有近 60家私募被罚。具体来看,证监会对北京宝银创赢、华夏恒业、恒天财富、广州银润投资、上海宝银创赢、中科招商集团、金赛银等 2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并对两家私募销售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对中科招商单祥双等 8个私募责任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此外,证监会还对 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立案稽查;对 21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涉嫌违法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或地方政府。 上述被处罚企业中,有中科招商及其董事长单祥双因多次向媒体披2露巨额融资计划的具体投向,未在公告中涉及,也有宝银
3、创赢此类项目缺少财务、律师第三方机构材料等现象。 投资者报记者梳理发现,登记备案信息失真,信息披露违规,没有按规定报送定期报告和重大事项变更情况等行为在处罚中是最多的。 但此次通报的企业中,不乏诚信缺失,保本高收益为诱饵,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募集资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集资诈骗的企业。 以深圳金赛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例,其号称注册资本 50亿,管理的基金规模高达 100多亿,该公司对外公开表示,公司优质的地产并投项目、矿业并购项目,年化回报率均可保持在 50%以上。 因对项目风控不严导致无力回款,投资者上门挤兑,员工纷纷离职,金赛银法定代表人王维奇也在 9月份失踪,目前深圳警方已因其涉嫌非法集
4、资立案侦查。 前海钜阵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创始合伙人龙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近来私募出现较多问题首先是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同时缺少第三方机构的监督。 “其次,近几年的私募大发展也导致行业的确存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自身专业性不足,对项目调查不彻底,风险管控不足等经营不善原因导致。 ”龙舫表示,像深圳金赛银这类负责人跑路的行为,性质则很恶劣。投资者应该及时维权,通过司法程序,依法起诉追究责任人。 监管持续收紧 2015 年 12月中旬,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发布的关于就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的通知。3私募基金监管的法律链条初现。该征求意见
5、稿从私募基金销售主体、100万门槛到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今年 1月份,北京市自 1月 9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已暂停投资类企业的登记注册,暂停核准包含“投资” “资产” “资本” “控股” “基金” “财富管理” “融资租赁” “非融资性担保”等字样的企业和个体户名称;另外,暂停登记“项目投资” “股权投资” “投资管理” “投资咨询” “投资顾问”“资本管理” “资产管理” “融资租赁” “非融资性担保”等投资类经营项目。 随后,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多区也陆续叫停了投资类公司的工商注册,包括上海自贸区内。深圳、重庆等地则稍加区别,暂时叫停了互联网金融类公司注册。此外,多家刚刚获得私募
6、基金牌照的银行,突遭叫停。 一时间,监管收紧的消息甚嚣尘上。对此,宋清辉表示,京沪已叫停投资类公司注册具有试验效应,在详细的监管意见出台之前,其他城市可能也会跟进。监管层已经动真格了,私募监管风暴风雨欲来,未来私募公司注册与备案等将会持续收紧。 “此前私募行业监管环境宽松,随着私募行业爆发式增长,私募违规违法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必须收紧对私募行业的监管。 ”宋清辉表示,综合来看,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落实私募行业具体的、明确的监管政策,不能模棱两可或者频频临时进行“窗口指导” ,二是做好私募公司的登记备案工作,加快配套措施的建立和完善。 阳光私募受影响不大 4虽然市场表现风声鹤唳,但多位受访私
7、募人士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目前二级市场阳光私募和一级市场股权私募等权益类并未受到较大影响。智诚海威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卢伟强表示,阳光私募业务结构已经日趋完善,资金由银行存管,证券、净值均有券商管理,基金管理人接触不到这些产品核心就避免了“卷款跑路”等道德风险。 “相对而言,债权类私募的风险要大一点,尤其是与 P2P、众筹相关的产品,投资者需要加强风险意识。 ”卢伟强认为,对于债权类私募的注册备案或将日趋严格,但对于当前现存阳光私募等则冲击并不太大。 同时,他指出,当前个别权益类私募也存在向不特定对象宣传、用历史收益潜在误导投资者的情况,这也是需要加强监管的内容。 “监管趋严利于行业的合规,整体来看有利于行业自净。 ” 事实上,从去年年底开始的监管收紧政策并未影响行业“热度”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增加了 4633家,其中,阳光私募增加了 1976家,私募证券投资管理人的数量也突破了 1万家。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基金经理也认为,进一步提高私募基金的准入门槛,利于规范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促使私募产品阳光化。对于真正想在私募市场扎根、发展的私募机构而言,长期来看,属于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