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体育类高职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建设研究【摘要】专业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对运动训练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人才,保持运动训练专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学院实际情况特研究制定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关键词】专业建设;运动训练;方案 一、引言 作为我院唯一的省级特色专业, 运动训练专业从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上严格要求,贴近社会实际,并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细化指标,重点突出“校企结合” “体教结合” ,注重实习实训环节,积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二、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鲁长芬,王健通过对美国体育院系课程改革研宄中指出,
2、美国体育院系体育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特点:(1)重视非师范性的实用专业;(2)非常重视理论课,在技术课方面也着重强调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理论知识,而不是学习运动技术本身;(3)体育院系中普及学生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4)自然科学类知识逐渐成为体育教学科研的重点。马志和,张林等通过对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性经验及其启示研究指出,日本体育院系体育人才培养主要有2以下特点:(1)进一步加强体育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习,通过学生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充分体现了日本“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齐头并进的体育教育思想;(2)大幅度提高选修课的比例,计算机
3、技术和知识已经成为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培养方式由大学生“主导型”向“自由型”转变。同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结构进行了整体调整。英国体育院系体育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特点:(1)注重和加强基础课程学习, (2)注重对娱乐、休闲和旅游课程的设置以更好适应社会的需求。 (3)开设一些体育边缘学科,扩大学生知识面。莫斯科体育学院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基础学习阶段增加基础学科的学习量。 (2)在专业学习阶段增大专业课程尤其是专项运动课程的比例;(3)增加各类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比较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重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并将各个学科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4)注
4、重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与教师传授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二)国内研究现状 靳晶通过对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调查指出:学生生源方面,来自普通中学的学生比例逐渐上升,来自运动队的学生比例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师资方面,具有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教师比例太小,缺乏高水平的训练经历以及实战经验;培养目标定位方面,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运动训练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较为单一,且不同类型学校之间也有差别;课程设置方面,课程门类零散单一、内容陈旧、缺乏人文教育的内容、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匹配度低等问题。熊耀,王翔从适应新3形势下的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需求角度指出,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需拓展专业知识面,由“单一目标”
5、向“多元目标”的培养转变,人才规格的培养由“专才”型向“通才”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王红雨通过对我国 14 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指出,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教师在能力、素质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郑振国在我国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文章中指出,近年来,单独考试招生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具备单招资格的院校不断增多,运动训练专业的生源发生了改变,经过高水平专业训练的运动员通过单招进入体育高校的人数和比例在逐年减少,而未经过高水平专业训练的普通中学生人数和比例在逐年提高;培养目标方向过窄,较混淆。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
6、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以及 Internet 等,寻求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二)访谈法 在了解基本情况条件下,对相关院校进行认真访问,深入了解其专业建设相关情况,对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专家进行访谈,从中找出适合我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的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逻辑分析法 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逻辑分析,梳理整个研究框架,系统、完善的了解目前高职高专和本科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建设的发展现状。 4(四)数理统计法 将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形成系统的数据库。 四、主要思路 (一)在办学理念上,坚持“育人为本,质量求存,开拓创新,凸显特色” 把育人作为本专业的根本,把质量作为
7、本专业的生命,把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本专业的动力,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进一步培育专业文化氛围,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 (二)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多模块、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思路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 21 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市场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加强和培养优秀运动员和各级各类体育人才为培养目标,明确中小企业创业管理与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方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灵活柔性的培养模式,提升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坚持“数量保证、结
8、构合理、素质过硬、整体优化”的方针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建设为中心,坚持“提高学历层次”和“充实双师型队伍”的培养原则,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促进教师资源的结构优化和合理配置;以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5师为重点,以提高教学水平为主导,通过引进来、送出去和内部培养等形式,不断完善引才、留才、用才的良好工作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符合本专业发展需要、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结构科学的师资队伍。 (四)在教学改革上,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本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促进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实施体验式、项
9、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在学科与专业建设上,确立“适应市场,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学科促专业的建设思路 依托“省级特色专业” ,促进运动训练专业内涵建设和协调发展,形成以重点学科为基础,特色专业为突破口,精品课程(群)为抓手的专业建设途径。积极培养与引进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加强纵向横向课题的研究,使本专业的教研、科研和人才培养结合更为紧密,特色专业优势更加突出和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六)在专业实践条件建设上,完善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本领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依托我专业省级优秀实习基地,并进一步加大校外实习基地
10、的建设力度,进一步维护好专业实习基地、产学研基地以及毕业生就业基地,为学生的在岗实习提供保证,使本专业实践教学在社会上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五、价值 6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关系的变化。知识与人才是推动国家和社会改革进步的主要力量。21 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与竞技体育有关的行业,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运动训练专业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我国运动训练专业培养各级各类优秀的人才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探讨和研究运动训练专业的发展情况对我院人才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六、结束语 本研究对运动训练
11、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深入调查我国运动训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现状。随着各高校的不断扩招,各高校的生源质量也随之下降,这就造成了我国运动训练专业人才质量的下降。因此,拓宽运动训练专业的办学空间,为运动员和普通学生的出路问题解决后顾之忧寻求适宜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邓明.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办学模式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6). 2胡学明,李莉,邢双涛.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的改革J.体育学刊,2006(05). 3任超,孙忠党.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新探J.榆林学院学报,2006(02). 4鲁长芬,苏震,王健.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整合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