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的融合.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08784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编辑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的融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图书编辑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的融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图书编辑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的融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图书编辑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的融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图书编辑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的融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图书编辑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的融合图书编辑正确对待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的关系,是做好图书策划、出版工作的关键。 热词:图书编辑 自我意识 大众意识 图书出版是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活动。图书编辑作为这项活动的主体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坚持对大众意识以强有力的关注,不断发现和挖掘读者的心灵需求,力求做到“把人民作为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双脚踩在大地上、自觉走进群众中” 。以此为行为准则,图书编辑在自我意识和大众意识的对接和融合方面要找到立足点和平衡点,以便在整个出版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方向性和适应性。关于图书编辑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总结经

2、验的基础上特作以下几个方面的阐释,与同业者共勉。 明确自我意识对图书出版形成的弊端 图书编辑在长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这导致在认知上具有排他性,即自己认为好的书稿才是好的,而别人认为好的书稿在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上都难以接受。如果出版是完全自娱自乐的行为,那么在排他性的主导下会把书籍制作得另类、高端,在小众的层面上推陈出新,引起同样具有强烈自我意识者的赞赏。但是,无论从出版经营的角度还是从出版服务于大众的角度而言,自我意识的排他性2都会导致可走的路径越来越窄,换言之,失去了大众读者,出版就成了一纸空谈。 经验表明,如果图书编辑以极强的自我意识从事编辑工作,以己之愿强加于人,必

3、然使所出版的书籍被读者抛弃。博士生、许多行业的佼佼者进入出版行业工作,都经历过这样的挫败:由于策划的选题偏、怪、狭,书籍出版后无人问津,致使带着墨香的新书遭遇了从印刷厂到库房,再由库房到化为纸浆的命运。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给个人的职业生涯留下了心痛的败笔。因此,图书编辑明确自我意识形成的弊端后要加以调整和约束,从而更好地对待选题策划和图书的出版发行。 图书编辑要按照工作性质的分类特点,充分了解自己服务群体的文化特征,充分挖掘读者的兴趣点,用书籍制造出引导读者提升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的空间格局。 近年来社科类大众图书普遍采用叙议结合、寓事于理的结构方式。从图书编辑

4、的角度来审视这种结构方式,编辑的自我意识在两个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一是编辑自身的理论素养很高,在书稿中发现叙述性文字占较大篇幅时,会表现出不屑一顾的心理倾向,认为缺少深层次的思考是称不上好书的;二是编辑出于对叙事性文字的偏爱,认为说理的内容过于刻板,在故事中蕴含大道理就能说明问题,不用特意做画蛇添足似的理论解读了。编辑的自我意识中存在的这两种倾向都是对读者心态不了解,只知道从一己之见出发看问题产生的偏颇。叙议结合、寓事于理的结构方式之所以能够被广大读者接受,反映了现代社会都市人在娱乐3中寻求思考的特点。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没有大块时间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读几篇轻松的故事并从作者的理论解读中获

5、得某种启迪,帮助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这便满足了阶段性的知识需求。 因此,图书编辑在最初进行选题策划时要摆脱自我意识的束缚,对书稿的故事性、理论性进行认真的规划和设计,达到叙述精彩、理论深度适合目标读者需求,使书籍在发行阶段能够与更多的读者产生共鸣并因此收获颇多,这便是图书编辑自我意识得到克服,适应大众意识所产生的良好结果。 将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进行适度融合 大众意识由众多的个体意识形成。仅就图书出版所面对的大众意识而言,是指大众意识里具有共通性的认知能力,也就是在较普遍的文化层次上所达成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与编辑的自我意识有距离、认知上的差异。图书编辑从服务大众的职业特点出

6、发,必须找到自我意识中能与大众意识相融合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实现理性的对接之后意识融合就变得简单易行。 称职的图书编辑是能够将自我意识和大众意识进行对应性融合的主动者和实践者。其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主动性有两点:首先,清楚地意识到自我意识对图书出版形成的阻碍,打开广阔的视角审视大众意识,把握图书出版的动态性特征,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使职业风险得到控制;其次,将自我意识向大众意识消融,在对事物的认知上找到共同点,清楚大众普遍存在的阅读倾向,从编辑本身所承担的社会职责上进行引导4和推升。 人们认知事物的能力有一定的程式化过程,比如要通过学习、研究等阶段性自我提升才具有认知复杂事物的能力。在这种程式化的过

7、程中许多简单的道理被个体接受、承认并化为自觉的行动。图书编辑在回视提升自我意识过程中认知事物存在的普遍性特征时,就找到了与大众意识的结合点,那么把这部分普遍性特征在自我意识里扩大化,提升到认真解读、高度关注的层面上来,加之对大众服务意识的深度强化,就能够在大众普遍期待的事物中找到阅读需求并进行深度挖掘,使图书出版既符合大众意识又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 一部被读者认可的书籍出版就是图书编辑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相融合的实证。2014 年 6 月中信出版社推出国学开讲一书,进入发行终端后受到读者的追捧,到 2014 年 10 月进行了第七次重印并在北京图书大厦畅销书排行榜上居第 19 位。从图书策划的角

8、度来分析此书被读者喜爱的原因,不难发现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一,助推国学学习的热潮;其二,将书法、绘画、碑帖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国学精髓相结合,拓展了国学学习与研究的空间;其三,作者范曾虽是著名画家,但是书中绘画作品却不局限于作者本人的作品,选编了中国古典绘画和欧洲绘画,形成多种文化传统的融会贯通。由于作者、编辑独具匠心的选题策划,使全书直观地呈现了多种类文字、图片信息。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国学开讲这本书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策划编辑将自我意识深潜于大众意识之中,洞悉到读者的心灵需求和阅读取向后,以专业素质对内容和形式进行了特别策划和精心布局,并从为读者的心灵困惑把脉5的目的为出发点,打造了这本具有当

9、下图书出版流行风格的书籍。 事实证明,图书编辑将自我意识调整到与大众意识具有良好相融性这个层次,才能更好地驾驭图书选题的方向并以一步抵达读者心灵的直击性特征,赢得图书发行终端的高度关注,使图书发行中遇到的渠道阻塞、读者不买账等各种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促使大众意识向更高层次跃升 无可否认,大众意识是一种复杂的存在,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图书出版要在考察共性后找到立足点再做方向性定位。虽然大众意识从整体上有向善、向美、追求真理的取向,但是,在某一个具体问题上难免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失误和滞阻。图书出版担负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要用书籍引导大众意识向正确的思想道德轨道归拢,

10、为其排疑、解惑、明理,达到提升大众认知能力和自觉行为能力的目的。 图书编辑要使自己审视选题的视角更接近推升大众意识的需要,就要以确有成效的距离与读者保持关系定位,既与大众意识相融合又不完全取悦他们的阅读习惯,时刻记住自我意识不能迷失在大众意识之中。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有些图书编辑的确在大众意识中迷失了自我,策划的选题完全取悦于读者,致使内容东拼西凑、逻辑混乱、主题思想不鲜明的书籍混迹于书店和网络,使图书发行出现了鱼龙混杂、优劣不分的现象。这虽然是利益驱动所产生的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图书编辑的社会责任意识差,缺乏自觉服务于现代文明与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是其根本原因。 6“书的真正目的是诱导头脑自己去思

11、考。 ”如果一本书不能为读者提供思考的角度和探寻未知的空间,不仅是图书编辑的失职,也会使图书出版与文明、文化的发展趋势相悖反。这样造成的社会损失是巨大的,作为出版行业的任何一名从业者都要进行深思。 明确图书出版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图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黄河出版社推出的书上博物馆系列丛书 (中流砥柱正面战场等)正是出于引导大众正确认识抗日战争历史,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目的而出版发行的。黄河出版社的策划编辑正是基于自身的使命感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几次到成都的建川博物馆考察抗战文物,了解战争中许多感人的细节后,决定联手收藏家樊建川一起推出五卷本的书上博物馆系列丛书 。通过文物解读抗日战争这段历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血雨腥风的战场,爱与恨强烈地撞击着心灵,达到了铭记历史、认真剖析现实国际环境、提振民族自信心的预期效果。 图书编辑将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相融合,促使大众意识向更高层次跃升,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活动,虽然不能直观地体现价值和成果,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身在其职应尽全力而擅为,力求当之无愧。 (作者单位系黄河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