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09399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我国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摘 要】本文着重对我国 2015 年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的结构、质量安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经济和环境安全的新要求,结合检验监管工作实际,就如何提高我国大宗资源性商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资源;结构;质量 ;安全; 对策 我国是大宗资源性商品的进口第一大国。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的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家经济和能源安全。近年来,质检部门始终把“安全、卫生、环保”作为检验监管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宗资源性商品放射性和有害元素的质量监管,保护我国环境、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取得

2、明显成效。为此,本文对 2015 年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并就存在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现状 1.我国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贸易情况 以 2015 年数据为例,全国共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检验鉴定 22 万批次、17.9 亿吨,同比分别增长-9.6%和 0.02%。 (1)矿产品、原油和煤炭这三大类商品占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总量的 90%。 2以重量计,这三大类商品共占进口总量的九成,其中矿产品占58.3%、原油占 16.9%、煤炭占 11.1%,为我国主要的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品种。其中,进口矿产品以铁矿为主,占矿产品 90%以上,其余为铜精矿

3、、锰矿、铬矿和其他有色金属矿产品,主要从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印度、秘鲁、智利、加拿大、伊朗等国家和地区进口,其中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进口量之和占铁矿进口总量的 80%以上。 进口原油有 160 多个品种,主要从沙特、安哥拉、俄罗斯、伊朗、阿曼、委内瑞拉、伊拉克、哈萨克斯坦等 47 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其中从沙特、俄罗斯、安哥拉、阿曼、伊拉克、伊朗、委内瑞拉、巴西、科威特等国家进口,其中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占进口总量的 49.74%;从非洲地区进口原油占进口总重的 20.60%;从俄罗斯及周边地区进口原油占进口总重的 14.53%。 进口煤炭主要有炼焦煤、无烟煤、烟煤、褐煤等四大类,主要从澳大

4、利亚、印度尼西亚、朝鲜、俄罗斯、蒙古国、加拿大、菲律宾、越南等国家进口。 (2)主要运输方式为散装船海运进口 进口矿产品和煤炭绝大部分以散装船海运为主要运输方式,少量采用集装箱海运,内陆口岸采用铁路运输。进口原油主要采用海洋散装油轮运输,有部分采用管道运输和铁路槽车方式运输。管道运输包括中哈管输原油和中俄管输原油,其中中哈管输原油通过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入境,中俄管输原油通过黑龙江漠河口岸入境;从蒙古国进口的原油采用铁路槽车方式运输。 3(3)沿海口岸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量占总量九成 以重量计,矿产品主要进口口岸为山东、河北、江苏、天津、上海、宁波、云南、浙江、辽宁等 9 个,其进口量均超过 300

5、0 万吨,进口总量超过全国的 89.2%;煤炭主要进口口岸为广东、福建、广西、江苏、山东、内蒙古、浙江、河北、上海、厦门、宁波、辽宁等 12 个,每个口岸进口量均超过 1000 万吨,进口总量超过全国的 94.8%;原油主要进口口岸为山东、宁波、广东、辽宁、浙江、福建、黑龙江、河北、新疆、天津等10 个,每个口岸进口量均超过 1000 万吨,进口总量超过全国的 91.6%。 2.我国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情况 2015 年,全国共进口铁矿 6.08 万批,重量 9.94 亿吨,货值 597.50亿美元。批次、货值与 2014 年相比分别下降 15.13%和 37.49%,重量比2014 年增长

6、 2.40%。共检出不合格铁矿 1.81 万批,重量 3.23 亿吨,货值 192.51 亿美元,不合格批次比 2014 年增长 63.98%,但不合格重量、货值与 2014 年相比分别下降 3.82%和 42.18%,整体质量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主要是安全环保、品质、重量等指标不合格,其中安全环保不合格主要有放射性项目、有害元素含量超标,违规夹带进口固体废物等;品质不合格有货证不符、以次充好、含水和杂质含量高、主含量偏低等原因。重量不合格主要原因有短重欺诈、明水、含水量偏大等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1.自动化取样设施不到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80%是由取样规范与否决定的,特别是矿产品和煤炭为固

7、体物质,货物质量不均匀,采用人工取样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国际贸易争端经常发生,只有自动取样才能4有效解决问题,但由于历史原因还有相当部分的口岸没有配备自动化取样设备。 2.一线检力资源不足。进口矿产品和煤炭等大宗商品的检验鉴定工作程序多、时间长、工作量大,而且从 2015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加严对进口煤炭环保、放射性等项目检测; 5 月 1 日起又对进口铁矿中汞、砷、铅、镉、硫、氯、氟等 7 个有毒有害元素含量批批实施监测,而企业对检验周期要求比较迫切,造成检力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以福建泉州口岸为例,现年进口大宗商品达 3000 多万吨,分别从相距 70 公里的国电、沙格、三梅、泰

8、山、东港、鲤鱼尾、青兰山、黄干岛等 8 个码头进口,而检验鉴定人员仅 5 人。 3.检验标准问题。现行的大宗散货检验标准体系存在不全现象,例如无进口原油、铁矿的环保控制强制性标准,为此无法真正有效控制质量低劣的产品进口。有的标准不适用,例如原油取样标准,按照标准需要取样的时间长达 10 个小时以上,不适合目前我国进口原油快速通关和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迫切要求。 三、对策与建议 1.完善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 通过构建完善的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依法有效地对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进行合格判定和处置,可以杜绝不法商人以次充好、虚报谎报、货证不符等欺诈手段。将低品质、低档次、高污染的产

9、品拒之门外,为口岸执法把关提供科学依据。 (1)完善检验标准体系。针对原油、铁矿、煤炭标准体系不全或标5准不适用等问题,应组织专家开展研究,尽快整理、补充和完善,健全检验标准体系。 (2)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大力推行口岸安装自动化取样设备,同时进一步完善码头的制样室、监控系统、值班室等设施,提高散装货物取样的代表性,不仅可以降低取样的劳动强度,还可有效避免国际贸易争端。 (3)加强口岸能力建设。一是口岸应调整和加强大宗资源性商品产品的执法把关力量;二是发挥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定期开展各个口岸的一线检验执法人员培训和交流活动。 2.构建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 (1) 建立风险分析和预

10、警机制。围绕安全、卫生、环保和防欺诈,开展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的动态监测研究,全面收集、汇总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品种的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的风险信息并进行分析,及时向公众发布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安全、危险特性和预警信息。 (2)加强安全、环保等重点指标监控。检验检疫部门应根据商检法赋予的职责,及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安全、环保项目的监控等方面,开展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的硫、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为国家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政策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包括开展进口原油运输油轮硫化氢监测工作,保证运输储存环节安全生产。 3.建设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信息库 随着国家大宗资源性商品安全战略的调整,我国各口岸进

11、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的品种更趋多样化。不同大宗资源性商品的品质特性和风险差异较大,从而对检验监管、卸货、存储、出运、生产等方面造成不同程6度的安全隐患。因此,建议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建立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高风险性大宗资源性商品给国家和企业带来损失,有效维护贸易安全和国家安全。4.创新模式,提升口岸检验监管技术水平 (1)探索分类管理模式。在风险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检验监管模式,从而确保检验监管针对性、有效性。对企业进口自用或由诚信度好的贸易商长期进口的产品,研究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合格评定模式,探讨备案验证管理、后续使用监管等方式。 (

12、2)加强来料加工监管研究。2015 年以来,原油以“来料加工”方式进口的比例呈增长趋势。部分来料加工原油亦存在高硫、高盐、高酸及硫化氢含量高现象,加工成品油复出口形成资源性产品“高耗能、高污染”事实,并将污染及其他风险留在国内。因此,应加强对来料加工原油的监管研究,出台相关管理措施,规定原油加工企业来料加工原油品种范围和质量要求。 (3)加强政府监管部门间合作。危险化学品(如原油、液化天然气、化工品等)监管工作涉及到很多其他政府部门,如检验检疫、海关、海事、安监、环保、公安、交通运输部门等等。建议建立危险品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口岸各机构对货物进行共同审核把关,实现信息共享,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

13、故。 (4)有效指导企业规避贸易风险。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检验检疫部门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信息优势,加强对国际大宗资源性商品市场的规则研7究,防止一些国家滥用经济壁垒阻碍国际正常贸易的行为,积极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提醒收货人在进口前确认货物是否符合我国国家标准;三是要求进口企业尽可能在贸易合同中争取以到货港检测结果作为计价调整依据,以便在货物发生品质不符、重量短少等问题时,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徐涛)中国进口原油研究与分析当代石油石化2008 年 12期. 2(李东 亓秉哲、周波)山东口岸进口原油质量分析与评价中国石油化工标准与质量2010 年第 2 期 20-23 页. 3 (冯立群;彭秀芬)中国煤炭进口来源分析内蒙古大学2012 年;硕士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