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物流业“十二五”发展回顾与“十三五”展望2015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回望过去的五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在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物流业保持了中高速增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十二五”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 2015 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预计可达 220 万亿元, “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 8.7%;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约为 15%左右,比 2010 年的17.8%有较大幅度下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有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GDP
2、数据调整的因素,也有产业结构调整、物流服务价格下降的因素,同时也显示出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升。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为“稳增长” 、 “调结构” 、 “惠民生”较好地发挥了支撑和保障作用。 第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十二五”时期,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成长性的物流市场。2015 年,物流业总收入约为 7.5 万亿元,全国货运量预计将达 457 亿吨。其中公路货运量、铁路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多年来都居世界第一位。快递业务量突破 200 亿件,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预计超过 1500 亿元,各类细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第二,需求结构加快调整。 五年来,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年均增速接近
3、 30%,并呈持续加快态势。快递快运、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生活消费性物流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市场投资热点。工业物流需求总体下降,特别是钢铁、煤炭、建材等大宗生产资料(俗称“黑货” )物流需求下滑严重,导致铁路货运量持续下降。铁路货运改革深入推进,实施“稳黑增白”战略,在批量零散货物、铁路快运和集装箱运输等方面大幅增长。 第三,市场主体加速分化。 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调整、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市场集中度显著提高。2015 年,四大航运央企启动重组,市场向强势企业进一步集中。中物联发布的“中国物流企业 50 强” ,主营业务收入近 8000 亿元,第 50 名人选企业门槛为 18.8 亿元,比
4、 2010 年提高 3.5 亿元。在一些细分领域出现了一批实力雄厚、模式先进、前景看好的大型物流企业。截止到 2015 年年底,我国 A 级物流企业总数已达 3500 多家。其中,5A级企业 214 家,具有标杆作用的领先物流企业群体成长壮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新型物流企业快速涌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物流互联网平台超过 200 家。与此同时,一批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企业被陆续淘汰。 第四,创新驱动模式变革。 “十二五”时期。我国物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整合优化物流资源,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菜鸟网络、卡行天下等一批企业打造平台模式,整合物流资源。安能物流、圆通速递等
5、企业3优化加盟模式,强化干线管控。顺丰速运、德邦物流等企业启动多元化发展模式,发挥自身优势条件。怡亚通、招商物流、海尔日日顺等企业深耕供应链模式,提供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长久物流、安吉物流等汽车物流企业拓展全产业链模式。提供物流、贸易、金融、汽车后市场等全方位服务。林安物流、传化公路港、中储股份、深国际等一批企业复制基地模式,搭建全国节点网络。随着互联网进入物流行业,易流科技、维天运通、正广通、安联程通等一批企业尝试物流 O2O 模式。这些新理念新模式倒逼传统企业转变观念,加速变革。 第五,国际物流双向开放。 作为 WTO 以来开放最早的服务行业,我国物流业已经实现了全面开放。开放的市场环境吸
6、引了大批跨国企业全面进入国内市场。随着“走出去”战略实施,中外运、中远物流等国内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阿里巴巴等电商和快递企业,纷纷参股国际快递企业、投资海外仓储设施、打造物流通关渠道,支持跨境电商发展。2014 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物流设施建设和网络布局加快落地。招商物流、远成物流等一批企业积极布局沿线国家。2011 年,渝新欧班列首次全程运行。截止到2015 年 10 月底,中欧班列开行已超过 1000 列。上海、天津、福建、广东等自由贸易试验区陆续获批,对外开放新格局为物流业开辟了新的空间。 第六,基础设施扩容提档。 到 2015 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里程分别突破 1
7、2 万公里和 1.9 万公里,比 2010 年分别增长 62%和 127%,双双居世界第一。全国4高速公路 ETC 实现联网,统一收费成为可能。水路、航空等运输服务能力稳步增长,高效便捷的综合运输体系初步成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园区(基地)第四次调查 ,截止到 2015 年 7 月,全国共有符合调查要求的物流园区 1210 家,投入运营的比例大幅上升,以物流园区为支撑的产业生态圈正在逐步形成。多式联运受到重视。2015年国家正式启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动运输资源的高效整合和运输组织的无缝衔接。 第七,信息技术普及应用。 “十二五”时期,正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时期。物联网、云计算、
8、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推广应用。嵌入物联网技术的物流设施设备快速发展,车联网技术从传统的车辆定位向车队管理、车辆维修、智能调度、金融服务延伸。云计算服务为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福音。大数据分析帮助快递企业预测运力需求,缓解了“双 11”等高峰时期的“爆仓”问题。2015 年,由菜鸟网络牵头,国内主流快递企业全部普及使用电子面单,快递基础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第八,绿色物流已见行动。 “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领域落实推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提出到 2015 年化学需氧量(COD) 、总悬浮颗粒物(TSP)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比 2010 年下降 20%。2015 年起,
9、 “国四”排放标准正式实施,黄标车淘汰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车在货运行业得到推广应用,一些城市新能源快递配送车辆获得通行准入。LNG 等清洁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太阳能发电屋顶在仓储行业开始使用。 第九,基础工作稳步推进。 5“十二五”时期,物流标准、统计、人才教育等基础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印发执行,一批新的物流国家标准开始实施。2015 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国家试点单位启动团体标准试点工作。物流统计调查制度不断完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提供决策参考,物流业景气指数、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中国仓储指数等陆续发布,物流指数体系不断扩充完善。物流教育培训工作迅猛发展,目前,
10、全国已有 443 所本科院校、954 所高职高专院校、900 多所中职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 “物流管理与工程”正式进入教育部全国学科目录一级学科。物流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学研结合取得新成果。 第十,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物流业发展。2014 年 9 月,国务院出台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把物流业定位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有关部门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各部门从自身职能定位出发。密集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 2015 年开始,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形成新的运行机制,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物流与
11、采购联合会轮流主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制约物流业发展,亟待跨部门协调解决的重点问题。支持物流业发展的部门间合力逐步加强行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 我们也深知,我国物流业在“十二五”时期成绩与问题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能力不够矛盾交织;社会物流成本居高难下和企业盈利能力每况愈下问题突出;物流基础设施总量过剩和结6构性短缺并存;物流需求增速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市场环境和诚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有些迟迟不能出台,已经出台的政策难以真正落地。 虽然存在以上问题,但我国物流业依托经济发展大势,释放改革红利,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行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12、在正视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对“十三五”发展充满信心。 “十三五”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展望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高速增长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重心将从追求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的总基调。 2.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型的新要求。 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战略,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我国逐步从工业化
13、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突出特点是从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转型方向,中高端的产业链需要中高端的物流服务相配套。 3.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新要求。 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区间,将释放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7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增加,也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响应度和一体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十三五”时期,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需求旺盛,城乡物流一体化、末端服务体验将成为竞争焦点。 4.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新要求。 国家“三大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空间
14、格局正在形成,将对物流设施、运输方式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物流大通道建设、战略性物流枢纽节点的布局调整,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 5.创新驱动和科技革命的新要求。 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物流业态深度融合,已经和正在带来物流领域的深刻变革。 “十三五”时期,创新将摆在物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点是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6.开放型经济和全球化的新要求。 中国经济加快融入世界,从单纯“引进来”向“
15、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和跨境电商的兴起,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三五”时期,将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亟待补上国际物流的“短板” ,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 7.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的新要求。 8社会各界对加强环境治理形成共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快车道。物流业作为继工业和生活消费后的第三大能耗产业,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行业,加强物流领域的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五”时期,那种以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物流发展模式必须改变。 8.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政府治理的新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
16、政府治理体制任务艰巨。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多、覆盖范围广、协调难度大,迫切需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当前, “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政务的配套跟进。没有国家政务的互联网化,将无法支撑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着眼打造“互联网+”政务新机制,创新管理方式,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构建诚实守信、规范自律的行业治理环境,将是物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总体来看, “十三五”时期,我国物流业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严峻挑战。预计行业增速将继续趋稳放缓,传统的依靠成本价格竞争的粗放式发展模
17、式难以为继,行业进入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的发展新阶段。物流业将加快从追求规模速度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从铺摊子、上项目向整合资源,做优存量转变,从成本要素驱动向效率提升、创新驱动转变,推动行业提质增效。 我们要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9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突出高效、集约、连通、创新、协调和改革六个重点。 一是打造高效物流服务体系。以传统运输为突破口,推广标准车型、规范管理、先进技术,提高车辆运输效率。深化铁路货运改革,优化运输组织结构。降低供应链
18、库存成本,减少库存浪费。在工商企业中开展物流成本核算,降低产业链物流成本。 二是引导物流集约发展。鼓励物流平台发展,整合分散物流资源,提高市场相对集中度。设立物流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大型企业兼并重组。开展中小企业联盟培育计划,引导企业间建立合作标准和规范。利用绿色环保标准提高市场进入门槛,加快设备改造升级,培育优秀企业群体。三是实现设施连通、网络连通、信息连通。支持多式联运企业主体,加强铁路与公路、水运、航空货运枢纽的规划衔接和网络对接,引导多种运输方式进入,实现多式联运无缝衔接。搭建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开放共享相关政府信息,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四是创新物流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鼓励发展精益物流,
19、优化重点产业供应链,促进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联动融合。鼓励企业整合资源,健全农村和社区末端服务网络。推行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无车承运等运输组织方式,努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五是统筹区域、国际、国内物流协调发展。编织国内物流服务网络,打通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完善重要枢纽节点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10补齐短板。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培育世界级跨国物流集团和专业化物流企业群体,鼓励国内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六是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消除地方保护和行政壁垒,建立统一高效的物流管理体制。推进简政放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关爱物流从业人员。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促进行业规范自律。践行“互联网+”政务,加强物流诚信体系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发展绿色物流,建立应急物流体系,落实物流安全措施。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支撑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