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解热镇痛药.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91033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解热镇痛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药理学解热镇痛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药理学解热镇痛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药理学解热镇痛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药理学解热镇痛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tory drugs,概述,解热镇痛抗炎药,又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与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机制不同。此类药物应用广泛,是常见的非处方药(OTC)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分为几类: 水杨酸类 苯胺类 吡唑酮类 其它有机酸类 根据对COX作用的选择性分为:非选择性COX抑制剂 选择性COX抑制剂,概述共同的作用机制,抑制PGs的合成,磷脂 PLA2 甾体抗炎药 花生四烯酸(AA) 脂氧酶 还氧酶 NSAIDs LTs PGs TXA2 (血小板中) 血管内皮中 PGI2 PGD2 PGE2

2、 PGF2,PGs合成和释放,概述共同的作用机制,体温调节机制,调节产热和散热,战栗肌紧张肌肉运动内分泌腺活动基础代谢糖类蛋白脂类,不感蒸发出汗皮肤血流体表面积换衣着环境条件传导、辐射蒸发,产热,散热,产热、散热平衡,达到体温恒定。 调定点学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设定体温调定点,解热机制,调节产热和散热,注意:,解热作用: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对正常人的体温无影响。,注意:,发热,正常,氯丙嗪,阿司匹林,镇痛机制,镇痛作用于外周,对持续性钝痛(炎性疼痛)效果好。 与中枢性镇痛药相比: 作用部位 作用机制 镇痛强度 不良反应,特点:1、为非麻醉性(非成瘾性)镇痛药,无欣快感、耐受性、呼吸抑制。 2

3、、镇痛强度较弱,对慢性钝痛(炎性疼痛)有效,对创伤性剧痛、内脏绞痛无效。 3、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4、镇痛机制是抑制局部PG合成,减轻PG致痛作用,且降低痛觉感觉器对缓激肽致痛作用的敏感性。,(1)除苯胺类(如扑热息痛),都能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2)抑制(外周)炎症局部的COX,减少PG合成,从而缓解症状。(3)不能消除病因,不能阻止病程发展及并 发症的发生。,抗炎抗风湿作用,两种同工酶的不同作用,作用于COX-2,产生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作用于COX-1,产生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关于COX,药物对COX-2的抑制作用是治疗作用的基础,对COX-1的抑制则成为不良

4、反应的原因。 选择性抑制COX-2的药物是筛选目标根据药物对两型COX的选择性来评价药物:IC50 COX-2/COX-1 (药物对两种酶的IC50值的比值)此比值小,说明药物对COX-2的选择性高。,解热镇痛抗炎药,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水杨酸类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非那西汀吡唑酮类 保泰松其它有机酸 吲哚美辛 甲芬那酸 布洛芬 萘普生 吡罗昔康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 塞来昔布 (复方配伍)附抗痛风药,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传奇故事,阿司匹林的历史就是一部医药的发展史,柳树,希波克拉底,公元前5世纪,溯源,柳之根、皮、枝、叶均可入药,有祛痰明目,清热解毒

5、,利尿防风之效,外敷可治牙痛。,东汉(公元25-220年),溯源,溯源(柳树皮水杨酸 乙酰水杨酸),1763年,英国爱德华斯顿用晒干的柳树皮治疗了50例风湿热病人,并寄信给英国皇家会告知这一发现。 1823年,从柳树皮中分离得到有效成分水杨苷,然后氧化水解为水杨酸。 1859年,德国化学家发明化学合成水杨酸的廉价方法。此后,水杨酸开始被广泛用解热镇痛抗炎。 1897费利克斯霍夫曼首次成功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1899年,德国拜耳公司将乙酰水杨酸命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并上市。,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aspirin),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被酯解为水杨酸产生作用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肝对其代谢能力

6、有限, 剂量1g/d,转为零级消除, t1/2约15-30h。 易中毒,注意监测血药浓度。 碱化尿液促其排泄,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aspirin),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抑制环加氧酶,PG) 解热: 降发热体温,不降正常体温,用于感冒发热、风 湿热等。 镇痛: 疗效可靠(不及镇痛药),适于慢性钝痛。用于头、 牙、神经、肌肉及痛经等。 抗炎、抗风湿:作用显著,症状缓解明显 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用于鉴别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缓解症状,为首选药,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aspirin),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影响血小板功能 血管内皮中的COX与血小板中的COX对阿司

7、匹林的敏感性不同,后者高于前者: 小剂量阿司匹林首先作用于血小板中的COX TXA2 抑制血栓形成 大剂量则更多的作用于血管内皮中的COX PGI2 促血栓形成 一般采用小剂量50mg/d口服预防血栓形成,如缺血性心 脏病(心绞痛、心梗)和脑缺血。,血管内皮中的PGI2抑制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中的TXA2促血小板聚集,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aspirin),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 最常见,恶心、呕吐、溃疡、胃出血 酸 刺激胃粘膜 粘膜通透性 抑制COX-1 PGE2等保护性物质 粘液分泌 细胞脱落坏死 血管内皮损伤 糜烂 溃疡 出血 减轻的方法:饭后服用、肠溶片、与抗酸药同服、 合用PGE的衍生物

8、(米索前列醇) 溃疡患者禁用,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aspirin),不良反应2、加重出血倾向 出血、凝血时间延长(抗血小板) 大剂量抑制凝血酶原(VK对抗) 有血液系统疾病,出血倾向,术前一周禁用。3、过敏反应 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可诱发哮喘 (阿司匹林哮喘),哮喘者禁用。 非Ag-Ab 反应,AA cox PGs TXA2 脂氧酶 LTs(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质)治疗:肾上腺素无效,应联合应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 (心源性哮喘?支气管哮喘?阿司匹林哮喘?) 肾上腺素、吗啡、糖皮质激素?,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aspirin),不良反应4、水杨酸反应 即水杨酸中毒表现 治疗:立即停

9、药、静滴NaHCO3碱化尿液5、瑞夷综合征(Reyes syndrome) 病毒感染儿童用阿司匹林引起6、对肾功能的影响,某患者,女,50岁,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阿司匹林1.0g/次,3次/日,饭后服用。4天后,缓和关节肿胀疼痛明显缓解。1个月后患者出现上腹部胀痛、泛酸、恶心、呕吐,近日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问:该患者选用阿司匹林治疗是否正确?为什么? 如何解释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的症状,如何处理? 继续治疗应如何选药,依据是什么?,案 例,1,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1,疼 痛,炎 症,该患者选用阿司匹林治疗是否正确?为什么?,案例分析,案例分析,1,两种同工酶的不同作用,阿

10、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对cox的非选择性抑制,酸 性,餐后服用、同服抗酸药物、服用肠溶制剂或者同服米索前列醇,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如何解释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的症状,如何处理?,某患者,女,50岁,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阿司匹林1.0g/次,3次/日,饭后服用。4天后,缓和关节肿胀疼痛明显缓解。1个月后患者出现上腹部胀痛、泛酸、恶心、呕吐,近日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问:该患者选用阿司匹林治疗是否正确?为什么? 如何解释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的症状,如何处理? 继续治疗应如何选药,依据是什么?,案 例,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和非那西汀,为非那西汀的体内代谢物

11、特点: 解热、镇痛作用缓慢而持久(小儿发热首选),抗炎抗风湿作用弱。 主要用于退热和镇痛。 不良反应较轻,肝肾损害,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 性贫血(对氨基苯乙醚)。,保泰松,保泰松(布他酮)的特点: 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解热镇痛作用弱。 可通过滑液膜,在关节腔内达一定浓度,并维持一定时间。 主要用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的治疗。 不良反应多,临床少用。,其它有机酸类,吲哚美辛(消炎痛): 是强还氧酶抑制剂,口服吸收完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具明显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不良反应多,应用受限。 胃肠道反应、CNS反应、造血系统反应、过敏 孕妇、儿童、精神异常、溃疡、癫痫及肾病者禁用,双氯

12、芬酸(芬迪、扶他林): 药效较强,所需剂量小,不良反应少,排泄快,蓄积作用小。 用于各种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癌性及术后疼痛。,其它有机酸类,其它有机酸类,布洛芬、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 解热镇痛抗炎,疗效相似阿司匹林,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 也用于一般解热镇痛。 特点:胃肠刺激小 缓释胶囊:血药浓度相对稳定,避免波动,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服用方便,早晚各一次。有助于防止夜间疼痛和晨僵发生。萘普生、酮洛芬,其它有机酸类,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t1/2长,每天给药一次,用量小,副作用较少。 美洛昔康对COX-2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

13、选择性的COX-2抑制药。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也可用于手术后镇痛、牙痛、痛经。胃肠道不良反应、出血和溃疡发生率均较其他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低。 罗非昔布 心血管不良反应尼美舒利 儿童发热需慎用! 口服制剂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复方配伍,复方疗效并不一定优于单方,对复方制剂需慎重评价,抗痛风药,痛风: 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尿酸沉积在肾、关 节、结缔组织炎症。治疗途径: 抑制尿酸生成:别嘌醇 促进尿酸排泄:丙磺舒苯磺吡酮、苯溴马隆 缓解症状:秋水仙碱 (抑制白细胞游走)、 NSAIDs,抗痛风药,别嘌醇: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生成,并减少其在骨、关节、肾的沉着。 用于慢性痛风,不良反应较少。,丙磺舒: 在近曲小管与尿酸竞争重吸收,促尿酸排泄,无抗炎镇痛作用。 用于慢性痛风,对急性痛风无效 不良反应少 抑制青霉素、头孢菌素的排泄,提高它们的血药浓度,延长药效,增强疗效。苯磺吡酮、苯溴马隆,抗痛风药,抗痛风药,秋水仙碱: 抑制急性发作时的粒细胞浸润,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抗炎作用,可迅速缓解症状。 不良反应多见,胃肠反应较常见;毒性可见血便、肾毒性、骨髓抑制等。,复习题NSAIDs解热镇痛抗炎的机理?乙酰水杨酸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与乙酰水杨酸有何不同?临床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代表性药物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