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糖 代 谢,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第 六 章,糖的化学,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糖的概念,糖的主要生理功能,1.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和碳源,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物质的原料。,3.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这是糖的主要生理功能。,2. 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如糖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糖代谢的概况分解、储存、合成,葡萄糖,丙酮酸,H2O及CO2,乳酸,乳酸、氨基酸、甘油,糖原,核糖 + NADPH+H+,淀粉,第一节糖
2、的消化吸收与转运,Digestion, absorp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Carbohydrates,一、糖消化后以单体形式吸收,糖的消化,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其中以淀粉为主。,消化部位: 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食物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因人体内无-糖苷酶而不能对其分解利用,但却具有刺激肠蠕动等作用,也是维持健康所必需。,淀粉,麦芽糖+麦芽三糖(40%) (25%),-临界糊精+异麦芽糖 (30%) (5%),葡萄糖,唾液中的-淀粉酶,-葡萄糖苷酶,-临界糊精酶,消化过程:,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口腔,肠腔,
3、胰液中的-淀粉酶,乳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酶,蔗糖酶,糖的吸收,吸收部位:小肠上段,吸收形式:单糖,ADP+Pi,ATP,G,Na+,K+,小肠粘膜细胞,肠腔,门静脉,吸收机制:,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刷状缘,细胞内膜,葡萄糖被小肠黏膜细胞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血循环,供身体各组织利用。肝对于维持血糖稳定发挥关键作用。当血糖较高时,肝通过糖原合成和分解葡萄糖来降低血糖;当血糖较低时,肝通过糖原分解和糖异生来升高血糖。,葡萄糖转运进入细胞,这一过程依赖于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
4、er,GLUT)。,二、细胞摄取葡萄糖需要转运体,第二节糖的无氧分解,Glycolysis,一分子葡萄糖在胞液中可裂解为两分子丙酮酸,是葡萄糖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的共同起始途径,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 在不能利用氧或氧供应不足时,人体将丙酮酸在胞液中还原生成乳酸,称为乳酸发酵(lactic acid fermentation)。在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中,丙酮酸可转变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称为乙醇发酵(ethanol fermentation)。,一、糖无氧氧化反应过程分为糖酵解和乳酸生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糖酵解第二阶段:乳酸生成糖无氧氧化的反应部位:胞液。,葡萄糖不利用氧的分解过程分为两
5、个阶段:,葡萄糖磷酸化为葡糖-6-磷酸,葡萄糖,葡糖-6-磷酸 (glucose-6-phosphate, G-6-P),(一)葡萄糖经糖酵解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型,称为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它的特点是: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受激素调控,对葡糖-6-磷酸的反馈抑制并不敏感。它这些特性使葡萄糖激酶对于肝维持血糖稳定至关重要,只有当血糖显著升高时,肝才会加快对葡萄糖的利用,起到缓冲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葡糖-6-磷酸转变为 果糖-6-磷酸,葡糖-6-磷酸,果糖-6-磷酸 (fructose-6-phosphat
6、e, F-6-P),果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1,6-二磷酸,磷酸果糖激酶-1(phosphfructokinase-1),果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1, 6-fructose-biphosphate, F-1,6-2P),果糖-1,6-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磷酸二羟丙酮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这种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
7、ylation) 。,1,3-二磷酸 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将高能磷酸基转移给ADP生成ATP和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在糖酵解产能阶段的5步反应中,2分子磷酸丙糖经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转变成2分子丙酮酸,总共生成4分子ATP。,(二)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H+ 来自于上述第6步反应中的 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糖的无氧氧化,E2,E1,E3,图6-1 糖的无氧氧化,糖酵解小结,反应部位:胞浆;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产
8、能的方式和数量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净生成ATP数量:从G开始 22-2= 2ATP从Gn开始 22-1= 3ATP终产物乳酸的去路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分解利用 乳酸循环(糖异生),二、糖酵解的调控是对3个关键酶活性的调节,关键酶,调节方式,(一)磷酸果糖激酶-1对调节糖酵解速率最重要,别构调节,别构激活剂:AMP; ADP; F-1,6-2P; F-2,6-2P别构抑制剂:柠檬酸; ATP(高浓度),ATP对磷酸果糖激酶-1的调节:,果糖-2,6-二磷酸是磷酸果糖激酶-1最强的别构激活剂;其作用是与AMP一起取消ATP、柠檬酸对磷酸果糖激酶-1的变构抑制作用。,果糖-2,6-二磷酸
9、对磷酸果糖激酶-1的调节:,F-6-P,F-1,6-2P,ATP,ADP,PFK-1,磷蛋白磷酸酶,PKA,(二)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的第二个重要的调节点,别构调节,别构抑制剂:ATP, 丙氨酸,别构激活剂:1,6-双磷酸果糖,共价修饰调节,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ATP,ADP,Pi,磷蛋白磷酸酶,(无活性),(有活性),PKA:蛋白激酶A (protein kinase A),CaM:钙调蛋白,(三)己糖激酶受到反馈抑制调节,葡糖-6-磷酸可反馈抑制己糖激酶,但肝葡萄糖激酶不受其抑制。长链脂肪酰CoA可别构抑制肝葡萄糖激酶。胰岛素可诱导葡萄糖激酶基因的转录,促进酶的合成。,三、糖无氧氧化的主
10、要生理意义是机体不利用氧快速供能,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乳酸酵解时,1mol葡萄糖可经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4molATP,在葡萄糖和果糖-6-磷酸磷酸化时消耗2molATP,故净生成2molATP。,四、其他单糖可转变成糖酵解的中间产物,除葡萄糖外,其他己糖如果糖、半乳糖和甘露糖也都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它们可转变成糖酵解的中间产物磷酸己糖而进入糖酵解提供能量,除葡萄糖外,其它己糖也可转变成磷酸己糖而进入酵解途径。,半乳糖血症,(一)果糖被磷酸
11、化后进入糖酵解,果糖是膳食中一个重要的燃料来源。果糖的代谢一部分在肝,一部分被周围组织主要为肌和脂肪组织摄取。但这两部分代谢的途径不同。,果糖在肌和脂肪组织中的代谢,果糖,果糖-6-磷酸,己糖激酶,循糖酵解途径分解,合成糖原(肌),果糖在肝中的代谢,果糖,1-磷酸果糖,果糖激酶,1-磷酸果糖醛缩酶,磷酸二羟丙酮,甘油醛,丙糖激酶,3-磷酸甘油醛,循糖酵解途径分解或合成糖原,果糖不耐症(fructose intolerance)是一种遗传病。其病因为缺乏B型醛缩酶,进食果糖会引起1-磷酸果糖堆积,大量消耗肝中磷酸的储备,进而使ATP浓度下降,从而加速糖无氧氧化,导致乳酸酸中毒和餐后低血糖。这种病
12、症常表现为自我限制,强烈地厌恶甜食。,(二)半乳糖转变为葡萄-1-磷酸进入糖酵解,图6-3 半乳糖的代谢,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表现为半乳糖不能转变成葡萄糖。其原因是缺乏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使1-磷酸半乳糖生成UDP-半乳糖的过程受阻,导致有毒副产物的积累。例如,血液中高浓度的半乳糖使眼睛晶状体中半乳糖含量增加,并还原为半乳糖醇,晶状体中这种糖醇的存在最终导致白内障的形成(晶状体混浊)。,(三)甘露糖转变为果糖-6-磷酸进入糖酵解,图6-4 甘露糖的代谢,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 of Carbohydrate,机体利用
13、氧将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的反应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 。是体内糖分解供能的主要方式。,部位:胞液及线粒体,概念,葡萄糖有氧氧化概况,一、糖的有氧氧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糖酵解,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第三阶段:柠檬酸循环,G(Gn),氧化磷酸化,丙酮酸,乙酰CoA,H2O,O,ATP,ADP,TAC循环,胞液,线粒体,(一)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丙酮酸,总反应式:,(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E1:丙酮酸脱氢酶E2: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3: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TPP 硫辛酸( )HSCoAFAD,
14、 NAD+,酶,辅酶,在哺乳类动物细胞中,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60个转乙酰酶组成核心,周围排列着12个丙酮酸脱氢酶和6个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参与反应的辅酶有硫胺素焦磷酸酯(TPP)、硫辛酸、FAD、NAD+ 和CoA。其中硫辛酸是带有二硫键的八碳羧酸,通过与转乙酰酶的赖氨酸残基的-氨基相连,形成与酶结合的硫辛酰胺而成为酶的柔性长臂,可将乙酰基从酶复合体的一个活性部位转到另一个活性部位。,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反应过程:,1. 丙酮酸脱羧形成羟乙基-TPP,由丙酮酸脱氢酶催化(E1)。 2. 由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催化形成乙酰硫辛酰胺-E2。3. 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催化生成乙
15、酰CoA, 同时使硫辛酰胺上的二硫键还原为2个巯基。4.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使还原的二氢硫辛酰胺脱氢,同时将氢传递给FAD。5. 在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催化下,将FADH2上的H转移给NAD+,形成NADH+H+。,CO2,CoASH,NAD+,NADH+H+,5. NADH+H+的生成,1. -羟乙基-TPP的生成,2.乙酰硫辛酰胺的生成,3.乙酰CoA的生成,4. 硫辛酰胺的生成,(三)乙酰CoA进入柠檬酸循环以及氧化磷酸化生成ATP,柠檬酸循环的第一步是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6个碳原子的柠檬酸,然后柠檬酸经过一系列反应重新生成草酰乙酸,完成一轮循环。经过一轮循环,乙酰C
16、oA的2个碳原子被氧化成CO2;在循环中有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可生成1分子ATP;有4次脱氢反应,氢的接受体分别为NAD+或FAD,生成3分子NADH+H+和1分子FADH2。,它们既是柠檬酸循环中的脱氢酶的辅酶,又是电子传递链的第一个环节。电子传递链是由一系列氧化还原体系组成,它们的功能是将H+或电子依次传递至氧,生成水。在H+/电子沿电子传递链传递过程中能量逐步释放,同时伴有ADP磷酸化成ATP,即氧化与磷酸化反应是偶联在一起的,称为氧化磷酸化。,柠檬酸循环也称为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cycle) ,是由线粒体内一系列酶促反应构成的循环反应
17、系统。因为该学说由Krebs正式提出,亦称为Krebs循环。,二、柠檬酸循环是以形成柠檬酸为起始物的循环反应系统,概述,反应部位:线粒体,(一)柠檬酸循环由八步反应组成,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 柠檬酸经顺乌头酸转变为异柠檬酸 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酮戊二酸 -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 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1. 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乙酰辅酶A(acetyl CoA)与草酰乙酸(oxaloacetate)缩合成柠檬酸(citrate) 反应由柠檬酸合酶(citrate s
18、ynthase)催化,2.柠檬酸经顺乌头酸转变为异柠檬酸,此反应是由顺乌头酸酶催化的异构化反应由两步反应构成,(1):脱水反应 (2):水合反应,3.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酮戊二酸,异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作用下,氧化脱羧而转变成 -酮戊二酸( - Ketoglutarate),4. -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在-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下-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succinyl-CoA);该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及催化过程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类似。,5.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在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下
19、,琥珀酰CoA的高能硫酯键水解与GDP磷酸化偶联,生成琥珀酸、GTP和辅酶A。这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直接生成高能磷酸键的反应。,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此步反应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其辅酶是FAD,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与内膜结合的酶。,7.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8. 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苹果酸脱氢酶催化此步反应,辅酶是NAD+。,NADH+H+,NAD+,NAD+,NADH+H+,GTP,GDP+Pi,FAD,FADH2,NADH+H+,NAD+,柠檬酸合酶,顺乌头酸梅,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琥珀酰CoA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经过一次柠檬酸循环,
20、消耗一分子乙酰CoA;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 1分子GTP;关键酶有:柠檬酸合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异柠檬酸脱氢酶。,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柠檬酸循环的要点:,柠檬酸循环中间产物起催化剂的作用,本身无量的变化,不可能通过柠檬酸循环直接从乙酰CoA合成草酰乙酸或柠檬酸循环中其他产物,同样中间产物也不能直接在柠檬酸循环中被氧化为CO2及H2O。,柠檬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表面上看来,柠檬酸循环运转必不可少的草酰乙酸在柠檬酸循环中是不会消耗的,它可被反复利用。实际上:,例如:,.机体内各种物质代谢之间是彼此联系
21、、相互配合的,TCA循环中的某些中间代谢物能够转变合成其他物质,借以沟通糖和其他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机体糖供不足时,可能引起TCA循环运转障碍,这时苹果酸、草酰乙酸可脱羧生成丙酮酸,再进一步生成乙酰CoA进入TAC氧化分解。,所以,草酰乙酸必须不断被更新补充。,草酰乙酸的来源如下:,(三)柠檬酸循环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具有重要生理意义,柠檬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产能的共同通路 。 柠檬酸循环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H+ + e 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H2O 的同时ADP偶联磷酸化生成ATP。,三、糖有氧氧化是糖分解生成ATP的主要方式,* 获得ATP的数量取决于还原当量进入线
22、粒体的穿梭机制,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产能最主要的途径。它不仅产能效率高,而且由于产生的能量逐步分次释放,相当一部分形成ATP,所以能量的利用率也高。,四、糖有氧氧化的调节,关键酶, 酵解途径:,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三羧酸循环:,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柠檬酸合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一)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调节,别构调节,别构抑制剂:乙酰CoA;NADH;ATP别构激活剂:AMP;ADP;NAD+,乙酰CoA / HSCoA或 NADH / NAD+时,其活性也受到抑制。这两种情况见于饥饿、大量脂酸被动员利用时,这时糖的有氧氧化被抑制,大多数组
23、织器官利用脂酸作为能量来源以确保脑等重要组织对葡萄糖的需要。,共价修饰调节,异柠檬酸 脱氢酶,柠檬酸合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Ca2+, ATP、ADP的影响, 产物堆积引起抑制, 循环中后续反应中间产物别位反馈抑制前面反应中的酶, 其他,如Ca2+可激活许多酶,(二)柠檬酸循环的调节,2柠檬酸循环与上游和下游反应协调,在正常情况下,(糖)酵解途径和柠檬酸循环的速度是相协调的。这种协调不仅通过高浓度的ATP、NADH的抑制作用,亦通过柠檬酸对磷酸果糖激酶-1的别构抑制作用而实现。 氧化磷酸化的速率对柠檬酸循环的运转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氧氧化的调节特点, 有氧氧化的调节通过对其
24、关键酶的调节实现。 ATP/ADP或ATP/AMP比值全程调节。该比值升高,所有关键酶均被抑制。 氧化磷酸化速率影响柠檬酸循环。前者速率降低,则后者速率也减慢。 柠檬酸循环与酵解途径互相协调。柠檬酸循环需要多少乙酰CoA,则酵解途径相应产生多少丙酮酸以生成乙酰CoA。,体内ATP浓度是AMP的50倍,经上述反应后,ATP/AMP变动比ATP变动大,有信号放大作用,从而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有氧氧化全过程中许多酶的活性都受细胞内ATP/ADP或ATP/AMP比率的影响,因而能得以协调。,五、糖有氧氧化可抑制糖无氧氧化,* 概念,巴斯德效应(Pastuer effect)指有氧氧化抑制生醇发酵(或
25、无氧氧化)的现象。,第 四 节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是指从糖酵解的中间产物6-磷酸-葡萄糖开始形成旁路,通过氧化、基团转移两个阶段生成果糖-6-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从而返回糖酵解的代谢途径,亦称为磷酸戊糖旁路(pentose phosphate shunt)。磷酸戊糖途径不能产生ATP,其主要意义是生成NADPH和磷酸核糖,,细胞定位:胞液,第一阶段:氧化反应,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分为两个反阶段,反应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二阶段:非氧化反应,生成磷酸戊糖,NADPH+H+及CO2。,
26、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葡糖-6-磷酸,核酮糖 -5-磷酸,葡糖-6-磷酸脱氢酶,葡糖-6-磷酸脱氢酶,葡糖-6-磷酸,葡糖-6-磷酸内酯,(一)第一阶段是氧化反应,5-磷酸核糖,催化第一步脱氢反应的葡糖-6-磷酸脱氢酶是此代谢途径的关键酶。两次脱氢脱下的氢均由NADP+接受生成NADPH + H+。反应生成的磷酸核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产物。,G-6-P,5-磷酸核糖,NADP+,NADPH+H+,NADP+,NADPH+H+,CO2,经过第二阶段的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5-磷酸核糖最终转变为果糖-6-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因为细胞对NADPH的消耗量远大于磷酸戊糖,多余的戊糖
27、需要通过此反应返回糖酵解的代谢途径再次利用。,(二)第二阶段是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核酮糖-5-磷酸 (C5) 3,5-磷酸核糖C5,磷酸戊糖途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总反应式:,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脱氢反应以NADP+为受氢体,生成NADPH+H+。 反应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酮基和醛基转移反应,经过了3、4、5、6、7碳糖的演变过程。反应中生成了重要的中间代谢物5-磷酸核糖。一分子G-6-P经过反应,只能发生一次脱羧和二次脱氢反应,生成一分子CO2和2分子NADPH+H+。,二、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受NADPH/NADP+比值的调节,葡糖-6-磷酸脱氢酶此酶为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决定
28、葡糖-6-磷酸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的流量。此酶活性主要受NADPH/NADP+比值的影响,比值升高则被抑制,降低则被激活。另外NADPH对该酶有强烈抑制作用。因此,磷酸戊糖途径的流量取决于NADPH的需求。,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NADPH和磷酸戊糖,(二)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一)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1. NADPH是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2. NADPH参与体内羟化反应;3. NADPH可维持谷胱甘肽(GSH)的还原状态。,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一些含-SH基的蛋白质或酶免受氧化剂尤其是过氧化物的损害。
29、在红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更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保护红细胞膜蛋白的完整性。,葡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其红细胞不能经磷酸戊糖途径获得充足的NADPH,难以使谷胱甘肽保持还原状态,因而表现出红细胞(尤其是较老的红细胞)易于破裂,发生溶血性黄疸。这种溶血现象常在食用蚕豆(是强氧化剂)后出现,故称为蚕豆病。,第 五 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Glycogenesis and Glycogenolysis,糖 原 (glycogen)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之一,是机体能迅速动用的能量储备。,糖原的定义:,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1. 葡萄糖单元以-1,4-糖苷键形成长链。2. 约10个葡萄糖单元处
30、形成分枝,分枝处葡萄糖以-1,6-糖苷键连接,分支增加,溶解度增加。3. 每条链都终止于一个非还原端.非还原端增多,以利于其被酶分解。,糖原的结构特点及其意义:,一、糖原合成是由葡萄糖连接成多聚体,合成部位:,糖原的合成(glycogenesis) 指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糖原合成时,葡萄糖先活化,再连接形成直链和支链。,组织定位:主要在肝脏、肌肉细胞定位:胞浆,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总图,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葡糖-6-磷酸,葡萄糖,葡糖-6-磷酸,糖原合成途径:(一)葡萄糖活化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2.葡糖-6-磷酸转变成葡萄糖-1-磷酸,此反应中磷酸基团转移的意义在于:由于延长形成-1,4-糖苷
31、键,所以葡萄糖分子C1上的半缩醛羟基必须活化,才利于与原来的糖原分子末端葡萄糖的游离C4羟基缩合。半缩醛羟基与磷酸基之间形成的O-P键具有较高的能量。,UDPG可看作“活性葡萄糖”,在体内充作葡萄糖供体。,3.葡糖-1-磷酸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4.-1,4-糖苷键式结合,(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连接形成直链和支链,糖原n 为原有的细胞内的较小糖原分子,称为糖原引物(primer), 作为UDPG 上葡萄糖基的接受体。,.糖原分枝酶的作用及分枝的形成,二、糖原分解从非还原末端进行磷酸解,亚细胞定位:胞 浆,肝糖原的分解过程:,糖原分解 (glycogenolysis )习惯上指肝糖原分解成为葡
32、萄糖的过程。,(一)糖原磷酸化酶分解-1,4-糖苷键,1. 糖原的磷酸解,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糖原n+1,糖原n +葡糖-1-磷酸,2.脱枝酶的作用,转移葡萄糖残基水解-1,6-糖苷键,脱枝酶,(debranching enzyme),磷酸化酶,转移酶活性,-1,6糖苷酶活性,在几个酶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产物中约85%为葡糖-1-磷酸,15%为游离葡萄糖。,3. 葡糖-1-磷酸转变成葡糖-6-磷酸,4. 葡糖-6-磷酸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酶只存在于肝、肾中,而不存在于肌中。所以只有肝和肾可补充血糖;而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只能进行糖酵解或有
33、氧氧化。,肌糖原的分解,肌糖原分解的前三步反应与肝糖原分解过程相同,但是生成葡糖-6-磷酸之后,由于肌肉组织中不存在葡萄糖-6-磷酸酶,所以生成的葡糖-6-磷酸不能转变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提供血糖,而只能进入酵解途径进一步代谢。肌糖原的分解与合成与乳酸循环有关。,G-6-P的代谢去路:,G(补充血糖),G-6-P,F-6-P(进入酵解途径),G-1-P,Gn(合成糖原),UDPG,葡糖-6-磷酸内酯(进入磷酸戊糖途径),葡萄糖醛酸(进入葡萄糖醛酸途径),小结,反应部位:胞浆,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是分别通过两条不同途径进行的。这种合成与分解循两条不同途径进行的现象,是生物体内的普遍规律。这样才能进行精
34、细的调节。当糖原合成途径活跃时,分解途径则被抑制,才能有效地合成糖原;反之亦然。,三、糖原合成与分解受到严格调控,它们的快速调节有共价修饰和别构调节二种方式。它们都以活性、无(低)活性二种形式存在,二种形式之间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而相互转变。,这两种关键酶的重要特点:,(一)糖原磷酸化酶受化学修饰和别构调节,糖原磷酸化酶的共价修饰调节,1. 磷酸化的糖原磷酸化酶是活性形式,磷酸化酶二种构像紧密型(T)和疏松型(R),其中T型的14位Ser暴露,便于接受前述的共价修饰调节。,葡萄糖是磷酸化酶的别构抑制剂。,2. 糖原磷酸化酶受别构调节,(二)糖原合酶受化学修饰和别构调节,糖原合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35、,1. 去磷酸化的糖原合酶是活性形式,磷酸化酶b激酶,糖原合酶,糖原合酶-P,磷酸化酶b,磷酸化酶a-P,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2. 糖原合酶受别构调节,在糖原分解代谢时肝主要受胰高血糖素的调节,而肌肉主要受肾上腺素调节。 肌肉内糖原合酶及磷酸化酶的变构效应物主要为AMP、ATP及葡糖-6-磷酸。,两种酶磷酸化或去磷酸化后活性变化相反;此调节为酶促反应,调节速度快;调节有级联放大作用,效率高;受激素调节。,糖原磷酸化酶合糖原合酶的共价修饰调节特点:,四、糖原积累症是由先天性酶缺陷所致,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s)是一类遗传性代谢病,其特点为体内某些器官组织中有
36、大量糖原堆积。引起糖原累积症的原因是患者先天性缺乏与糖原代谢有关的酶类。,糖原积累症分型,第 六 节 糖 异 生Gluconeogenesis,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是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部位:,原料:,概念:,主要在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主要有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一、糖异生不完全是糖酵解的逆反应,酵解途径中有3个由关键酶催化的不可逆反应。在糖异生时,须由另外的反应和酶代替。,糖异生途径与酵解途径大多数反应是共有的、可逆的;,(一)丙酮酸经丙酮酸羧化支路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草酰乙酸,PEP, 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
37、oxylase),辅酶为生物素(反应在线粒体),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反应在线粒体、胞液),草酰乙酸转运出线粒体:,丙酮酸,线粒体,胞液,糖异生途径所需NADH+H+的来源:,糖异生途径中,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醛时,需要NADH+H+。,由乳酸为原料异生糖时, NADH+H+由下述反应提供。,乳酸,丙酮酸,LDH,NAD+,NADH+H+,由氨基酸为原料进行糖异生时, NADH+H+则由线粒体内NADH+H+提供,它们来自于脂酸的-氧化或三羧酸循环,NADH+H+转运则通过草酰乙酸与苹果酸相互转变而转运。,(二)果糖-1,6-二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三)葡糖-6-磷酸
38、水解为葡萄糖,在以上反应过程中,作用物的互变反应分别由不同的酶催化其单向反应,这种互变循环被称为底物循环(substrate cycle)。当两种酶活性相等时,就不能将代谢向前推进,结果仅是ATP分解释放出能量,因而又称为无效循环(futile cycle)。而在细胞内两酶活性不完全相等,使代谢反应仅向一个方向进行。,非糖物质进入糖异生的途径,糖异生的原料转变成糖代谢的中间产物,生糖氨基酸,-酮酸,-NH2,甘油,-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乳酸,丙酮酸,2H,上述糖代谢中间代谢产物进入糖异生途径,异生为葡萄糖或糖原,二、糖异生的调控主要是对2个底物循环的调节,酵解途径与糖异生途径是方向相反的两
39、条代谢途径。如从丙酮酸进行有效的糖异生,就必须抑制酵解途径,以防止葡萄糖又重新分解成丙酮酸;反之亦然。这种协调主要依赖于对这两条途径中的两个底物循环进行调节。,(一)第一个底物循环在果糖-6-磷酸与果糖-1,6-二磷酸之间进行,(二)第二个底物循环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丙酮酸之间进行,PEP,丙酮酸,ATP,ADP,丙酮酸激酶,1,6-双磷酸果糖,丙氨酸,乙 酰 CoA,草酰乙酸,三、糖异生的主要生理意义是维持血糖恒定,(一)维持血糖恒定是糖异生最重要的生理作用,空腹或饥饿时,依赖氨基酸、甘油等异生成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恒定。正常成人的脑组织不能利用脂酸,主要依赖葡萄糖供给能量;红细胞没有线粒
40、体,完全通过糖酵解获得能量;骨髓、神经等组织由于代谢活跃,经常进行糖酵解。这样,即使在非饥饿状况下,机体也需消耗一定量的糖,以维持生命活动。此时这些糖全部依赖糖异生生成。,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乳酸、氨基酸及甘油。,乳酸来自肌糖原分解。这部分糖异生主要与运动强度有关。而在饥饿时,糖异生的原料主要为氨基酸和甘油。,(二)糖异生是补充或恢复肝糖原储备的重要途径,三碳途径: 指进食后,大部分葡萄糖先在肝外细胞中分解为乳酸或丙酮酸等三碳化合物,再进入肝细胞异生为糖原的过程。,长期饥饿或禁食时,肾糖异生增强,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饥饿造成的代谢性酸中毒造成的。此时体液pH降低,促进肾小
41、管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合成,从而使糖异生作用增强。另外,当肾中-酮戊二酸因异生成糖而减少时,可促进谷氨酰胺脱氨生成谷氨酸以及谷氨酸的脱氨反应,肾小管细胞将NH3分泌入管腔中,与原尿中H+结合,降低原尿H+的浓度,有利于排氢保钠作用的进行,对于防止酸中毒有重要作用。,(三)肾糖异生增强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四、骨骼肌中的乳酸在肝中糖异生形成乳酸循环,肌收缩(尤其是供氧不足时)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肌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可被肌摄取,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也称Cori循环。乳酸循环的形成是由于肝和肌组织中
42、酶的特点所致。,糖异生活跃有葡萄糖-6磷酸酶,【,】,循环过程,肝,肌肉,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酵解途径,丙酮酸,乳酸,NADH,NAD+,乳酸,乳酸,NAD+,NADH,丙酮酸,糖异生途径,血液,糖异生低下没有葡萄糖-6磷酸酶,【,】,生理意义,乳酸再利用,避免了乳酸的损失。,防止乳酸的堆积引起酸中毒。,乳酸循环是一个耗能的过程,2分子乳酸异生为1分子葡萄糖需6分子ATP。,第 七 节 葡萄糖的其他代谢产物Other Metabolites of Glucose,细胞内葡萄糖除了氧化分解供能、磷酸戊糖途径外,还可代谢生成葡糖醛酸、多元醇、2,3-二磷酸甘油酸等重要代谢产物。,一、糖醛酸途径
43、生成葡萄糖醛酸,反应过程:,对人类而言,糖醛酸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生成活化的葡萄糖醛酸,即UDPGA。葡萄糖醛酸是组成蛋白聚糖的糖胺聚糖,如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肝素等的组成成分。葡萄糖醛酸在生物转化过程中参与很多结合反应。,生理意义:,二、多元醇途径可生成木糖醇、山梨醇等,葡萄糖代谢过程中可生成一些多元醇,如木糖醇(xylitol)、山梨醇(sorbitol)等,所以被称为多元醇途径(polyol pathway)。 但这些代谢过程局限于某些组织,对整个葡萄糖代谢所占比重极少。,三、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调节血红蛋白运氧,此支路仅占糖酵解的15%50%,但是由于2,3-BPG磷酸酶的活性
44、较低,2,3-BPG的生成大于分解,导致红细胞内2,3-BPG升高。,2,3-BPG旁路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血红蛋白(Hb)运氧,2,3-BPG是一个负电性较高的分子,可与血红蛋白结合,结合部位在Hb分子4个亚基的对称中心孔穴内。2,3-BPG的负电荷基团与组成孔穴侧壁的2个亚基的带正电荷基团形成盐键,从而使Hb分子的T构象更趋稳定,降低与O2的亲和力。当血液通过氧分压较高的肺部时,2,3-BPG的影响不大;而当血液流过氧分压较低的组织时,2,3-BPG则显著增加O2释放,以供组织需要。,2,3-二磷酸甘油酸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人体能通过改变红细胞内2,3-BPG的浓度来调节对组织的供氧。在氧分
45、压相同的条件下,随2,3-BPG浓度增大,释放的O2增多。,第 八 节 血糖及其调节The Definition, Level and Regulation of Blood Glucose,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水平,即血糖浓度。 正常血糖浓度 :3.896.11mmol/L,血糖及血糖水平的概念,血糖水平恒定的生理意义,保证重要组织器官的能量供应,特别是某些依赖葡萄糖供能的组织器官。,脑组织不能利用脂酸,正常情况下主要依赖葡萄糖供能;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通过糖酵解获能;骨髓及神经组织代谢活跃,经常利用葡萄糖供能。,血糖,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是相对平衡的,二、血糖水平的平衡主要受到
46、激素调节,血糖水平保持恒定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协调的结果;也是肝、肌肉、脂肪组织等各器官组织代谢协调的结果.主要依靠激素的调节,酶水平的调节是最基本的调节方式和基础。,胰岛素(Insulin)是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胰岛素的分泌受血糖控制,血糖升高立即引起胰岛素分泌;血糖降低,分泌即减少。,(一)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促进肌、脂肪组织等的细胞膜葡萄糖载体将葡萄糖转运入细胞。通过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水平,从而使糖原合酶活性增强、磷酸化酶活性降低,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通过激活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而使丙酮酸脱氢酶激活,加
47、速丙酮酸氧化为乙酰CoA,从而加快糖的有氧氧化。抑制肝内糖异生。这是通过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合成以及促进氨基酸进入肌组织并合成蛋白质,减少肝糖异生的原料。通过抑制脂肪组织内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可减缓脂肪动员的速率。,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二)体内有多种升高血糖的激素,1胰高血糖素(glucagon)是升高血糖的主要激素,血糖降低或血内氨基酸升高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制:,经肝细胞膜受体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从而抑制糖原合酶和激活磷酸化酶,迅速使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通过抑制磷酸果糖激酶-2,激活果糖双磷酸酶-2,从而减少果糖-2,6-二磷酸的合成,后者是磷酸果
48、糖激酶-1的最强的变构激活剂以及果糖双磷酸酶-1的抑制剂。于是糖酵解被抑制,糖异生则加速。促进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合成;抑制肝L型丙酮酸激酶;加速肝摄取血中的氨基酸,从而增强糖异生。通过激活脂肪组织内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加速脂肪动员,从而间接升高血糖水平。,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实际上也是调节三大营养物代谢最主要的两种激素。机体内糖、脂肪、氨基酸代谢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这两种激素的比例。不同情况下这两种激素的分泌是相反的。引起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如血糖升高)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反之,使胰岛素分泌减少的信号可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2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血糖升高,促进肌肉蛋白质分解,分解产生的氨基酸转移到肝进行糖异生。 。抑制肝外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抑制点为丙酮酸的氧化脱羧。协同增强其他激素促进脂肪动员的效应,促进机体利用脂肪酸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