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朝阳区初三下学期综合练习.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912717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北京朝阳区初三下学期综合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6年北京朝阳区初三下学期综合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6年北京朝阳区初三下学期综合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6年北京朝阳区初三下学期综合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6年北京朝阳区初三下学期综合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快乐学习,尽在苏州中学网校12006 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 认真填写第 1、9 页密封线内的学校、姓名和考号。2. 语文试卷分为三卷。第 I 卷为语文基础,第 II 卷为默写和阅读,第 III 卷为写作。3. 按要求作答,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答卷时要安排好作文时间。4. 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第 I 卷(16 分)一. 语文基础,完成 18 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将对应题目的选项符号填在第 I 卷的得分表中。1. 划线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A. 订正(dng) 庇护(p ) 琐屑(xi )B. 泛滥(ln ) 修

2、葺(q ) 教诲(hu)C. 径流(jng ) 脸颊(ji) 吝惜(ln)D. 流窜(cun) 贮藏( ch) 分泌(m)2. 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刘翔、姚明都是赦赦有名的体育健将。B. 艺术家制作出来的作品,件件都很精致。C. 竞赛场上人们的呐喊助威声此起比伏。D. “五一”国际劳动节,朝阳公园花团锦簇,张灯节彩。3. 划线字字义解释有误的是( )A. 中看 中:适于。 任其自然 任:担当。B. 称职 称:适合。 无缘无故 缘:原因。C. 恣肆 恣:放纵。 经年累月 累:积累。D. 执拗 拗:固执。 杳无音信 杳:远得不见踪影。4. 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A. 中山公园的郁

3、金香,花枝招展 ,引来游客们的一片赞叹。B. 松江真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坦荡如砥的原野,还有宽阔浩淼的河流。 快乐学习,尽在苏州中学网校2C. 我们首都公民,应当文明观赛事,理智对输赢,不要看到主队输球就大惊失色。D. 政府部门对涉及到群众利益的事,决不能 麻木不仁,要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5. 依次填写关联词语,都正确的是( )_人类有着一种要把知识传下去并将它发扬光大的欲望,教育就注定会是一个永恒的事业。效益最高的投入是教育,_在道理上人人都明白,_实际情况是,我们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还很不够。A. 如果 不仅 而B. 只要 尽管 但C. 只要 不仅 而D. 如果 既然 但6. 下列句子没有语

4、病的是( )A. 国民党主席连战的讲演真诚地博得了北大学子十五次喝彩。B. 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 为了防止恐怖事件不再发生,公安部门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D. 万里长城每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以万计的旅游者。7. 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1)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2)人类早已发展到可以把其它动物玩弄于手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3)当耕种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时(4)当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兔子小鸭成为孩子们的玩物时A. (2)(4)(3)(1)B. (1)(3)(4)(2)C. (3)(2)(4)(

5、1)D. (3)(4)(2)(1)8. 下列作品、作家和作家朝代(国籍)对应有误的是( )A. 小橘灯冰心 现代B.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代C. 醉翁亭记欧阳修 唐代D. 变色龙契诃夫 俄国 快乐学习,尽在苏州中学网校3第 II 卷(44 分)二. 默写,完成 911 题。(共 4 分)9. 无丝竹之乱耳,_。(陋室铭)10. _,君子好逑。(关雎)11. 当你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感觉痛苦时,不妨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的名句“故_,_,劳其筋骨”来激励自己。三. 阅读文言文,完成 1215 题。(共 8 分)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

6、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2. 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B. 波澜不惊 惊惶失措C. 长烟一空

7、 可以一战D. 心旷神怡 怡然自乐13. 翻译。(1)去国怀乡:_(2)静影沉璧:_14. 文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对应的语句是:_。15. 为了突出“古仁人之心”,作者极尽表现了迁客骚人怎样的胸怀?(用文中词语回答) 快乐学习,尽在苏州中学网校4_。四. 阅读现代文,完成 1627 题。(共 32 分)(一)没有标准的答案罗为辉(1)讲台上,两鬓斑白的老师正在 摆弄着桌上的瓶瓶管管,老师早年是留美归国学者,退休后被学校请来为我们授课。(2)那是高考前的最后一堂化学课,同学 们一个个正襟危坐地注 视着老师给我们做实验。老师首先拿出一瓶纯净水,倒 进烧杯里,点燃酒精灯,要在往日,老师肯定会

8、趁水沸腾前给我们讲解试验的过程和目的。然而,那一次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等水沸腾起来,然后从那一排试管中先取出一支试管,把管里的一些黑色的颗粒倒入沸水中,原本清澈透明的水一下子变成了黑色。(3)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一脸的困惑,不明白老师这是在做什么,最起码老师应该告诉我们那些黑色颗粒是什么东西呀。但老 师不说,我 们也不好多 问,只是一个个静静地看着老师往沸水中倒入一些白色的颗粒,再倒入一些白色的粉末,黑色的水一眨眼变成了咖啡色。(4)随后老师停了下来,扫视我 们一眼,然后微笑着 问:“好了,现在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这烧杯里的东西是什么? ”(5)这我们哪会知道,一个个直 摇头。老 师

9、狡黠地笑着:“那么有 谁愿意上来尝一尝它的味道。”(6)同学们被老师的这个提议给吓呆了,一个个瞠目 结舌,要知道这可是化学实验课哩,平日里我们对烧杯里的那些物质一个个小心谨慎,生怕一不留心被烧杯里的那些硫酸呀、硝酸什么伤着,哪敢去品尝,也亏老师他老人家想得出来,要我们去品尝这烧杯里的东西,你说我们能不害怕吗?(7)也不知过了多久,只见坐在我前面的班 长站起身来,在同学们惊讶的注视中一步一步挪到讲台前,班长勇敢而悲壮地端起 烧杯慢慢地抿了一口,轻轻地咂巴着嘴唇,然后只听得班长一声惊呼:“ 这是咖啡!”(8)什么?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我 说老师的操作怎么有种似曾相 识的感觉呢,敢情那黑色的颗粒是咖

10、啡呀,而那白色的 颗粒自然是糖,白色的粉末不用说就是咖啡伴侣了。我们怎么也没想到一贯严谨的老师,竟然在 这最后的一堂课上跟我 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本正经地给我们煮了一回咖啡。(9)我们纷纷问老师,上这堂课 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又是什么?老 师摇摇头,慈祥地看着我们:“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给同学一些生活启示,那就是事物常常是变化着的,它没有标准答案。我相信你们总有一天会 领悟到这其中的意味。好了,今天的课到此为止,祝同学们前程远大,下课!”(10)十多年过去了,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懵懂走向成熟,慢慢地体会了老师当初的用意:生活原本是一杯纯净水,无色而无味,但要想变成一杯滴滴香浓的咖啡,就需要不

11、时加入勤劳、汗水、阳光、雨露和真诚, 这样的生活才会变得有滋有味。 快乐学习,尽在苏州中学网校5(11)而当年勇敢地端起烧杯的班长,现在已是耶鲁大学最年 轻的访问学者, 电话里我对他谈起对生活的这些感悟,他 连连称是,只是末了,电话那端的他轻轻地说:“我还想补充一些,_。 ”(12)尽管生活如老师所言,它没有 标准答案,但我 们权且把 这当作十多年前老师想让我们明白的答案吧!16. 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化学实验没有标准的答案B. 生活的启示没有标准的答案C. 上这节课的目的没有标准的答案D. 事物的变化没有标准的答案17. 请你用概括的语言写出两处这节实验课不同寻常的地方。_

12、18. 老师在化学实验课上的操作为什么会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_19. 第(11)段横线处省略的内容是班长的感悟。联系十多年前的那节化学实验课,请你把班长的感悟补写出来。_20. 为什么“我”和班长的感悟都可作为老师想让我们明白的答案?_(二)绿色洗涤从发明肥皂以来,我们的祖先和前 辈都一直在用肥皂洗衣服。由于肥皂是以食用油为主的纯天然物质制成的,不会对环 境和人类造成伤害,所以,用肥皂洗涤衣物,保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食用油 严重匮乏,无法用于制造肥皂。德国人率先用石油化工的副产品研制出合成洗衣粉,成 为一代新的洗涤用品。二十世纪 60 年代初期,我国也在类似的背

13、景下开发了合成洗衣粉和洗涤剂,并 积极推广。由于洗衣粉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去污力强,所以它迅速为消费者接受,得到广泛的使用。 快乐学习,尽在苏州中学网校6然而,洗衣粉是由多种化工原料合成的,含磷、含苯、含 荧光剂。 它的主要成分是三聚磷酸钠、烷基苯磺钠和荧光增白 剂。 这些成分都是实实 在在的有毒有害物质。三聚磷酸钠对水资源会造成严重污染,使水 产生“ 富营养化”,使江、河、湖、海的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的含氧量下降,水质恶化混浊。 这样的水体,人畜不能使用,鱼虾难以生存。严重时水质发黑,腥臭熏人。 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每年消耗固体洗衣粉 300 万吨,液体洗涤剂 100 万吨,其中大量的

14、磷被排入水中,便成了可怕的巨大污染源。调查表明:我国的太湖、巢湖、滇池、淮河、海河、辽河等的严重污染,除工业废水外,与含磷洗衣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此外,洗衣粉中所含的苯和荧 光增白剂,极富毒性,用手接触或残留在衣物上,对人体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会引起皮炎,使人体细胞发 生变异,影响生育能力, 诱发癌症。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为了保护人类的健康,痛下决心彻底淘汰洗衣粉,回归自然,重新拿起祖先用过的肥皂洗衣,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环保 专家的共识。但是,肥皂有黏性高、不易溶解、使用不便的缺点,无法适应现代人生活快节奏的需要,尤其无法用于洗衣机洗衣。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世界各国的科技工作

15、者都在积极探索。我国的大丹宜(南京)化工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刻苦攻关, 终于成功地突破了肥皂不易溶解 问题的瓶颈,攻克了这座堡垒,研制出了新一代环保绿色洗涤用品 肥皂粉。它的问世,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这种肥皂粉的生产工艺是,从 纯天然的棕榈油、椰子油中精炼油脂,除去杂质,然后加水分解,经真空蒸馏和浓缩后,加入绝净脂肪酸,然后进行皂化反应,制成皂浆,经特殊工艺进行调皂处理,实现溶解,最终生产成肥皂粉成品。新一代肥皂粉的研制成功,既保持了肥皂无磷、无苯、无荧光剂的天然特性,又具有洗衣粉使用方便、去活力强的特点,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求。它使人们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洗衣“返璞归真,回 归自

16、然”的愿望,真正 实现了绿色洗涤, 对保 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深远影响。21. 从本文介绍的内容看,洗涤用品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_22. 用“|”将第三段的 8 句话划分成两个层次。 23. 文中的“新一代环保绿色洗涤用品”在原有洗涤用品的基础上解决了哪两大难题?_(三)学习是成才的基础(1)学习是成才的基础。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业者,都注重学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快乐学习,尽在苏州中学网校7(2)_。(3)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考据学家、诗人顾炎武博学精思,对政治、历史、 经济、金石、音韵等都有深湛的研究。他每天把自己的治学心得写成札记,日日如斯,月月如斯,整整坚持了 30 年。后来,

17、他将日札加工整理成书, 这就是著名的日知录。顾炎武学有所成,其原因在于长期积累。(4)马克思堪称学识渊博、善于学 习的典范。 马克思除长期从事研究政治 经济学以外,还通晓哲学、法律、各国历史,还研究过技术理论,他写 过有相当水平的微积分论文,熟悉古典文学,通晓德文、法文、英文等几种文字,到 59 岁, 还孜孜不倦地学习俄文。正是丰厚的知识积累拓展了他的思路,从而写出不朽的著作。(5)_。(6)知识就是力量。人一旦拥有了知 识,便有了 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力量。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的故事为大家所熟悉。 诸葛亮正是凭借着他丰富的气象知 识,凭借着 伟大的自然力量,使得拥有数十万大军的曹操不得不在火攻

18、之下落荒而逃。没有前人 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没有勤奋刻苦的学习,也就不会有 诸葛亮的“ 神机妙算”。(7)毛泽东在青少年时代就提出了“积久而成学”的精辟见解。他曾题词:“百丈之始,其始则一石耳;由是而二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至千万石焉。学习亦然。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毛泽东的治学经验便是记一事、悟一理,滴滴至汪洋,积久而成学。(8)“不积跬(ku 古代指半步)步,无以至千里;不 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知识在于积累,求知贵在坚持。青少年要想成气候,有所建树,取得成果, 别 无他法,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 远。”学习必须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知识就会

19、成为人施展才能的动力。(9)通过学习可以打下成才的基础。从小学到大学的学 习都是 为了成才铺就道路,尤其是中小学阶段所学的内容,是人生最基 础的知识。 虽然知识多并不等于就是人才,也不等于就有了很高的能力,但却是成功的基石,却是能力在高层次领域中得以发展的基础。(10)胸怀大志、憧憬美好未来的青少年朋友,珍惜时光吧,充分利用时间学习吧,以免“书到用时方恨少 ”、“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24. 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_25. 依次填入第(2)段和第(5)段横线处最恰当的是()()A. 知识是开启自然的钥匙B. 知识是取得成功的力量C.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D. 知识是人生成功的基石26. 结合诸葛亮“火烧赤壁”的事例,谈谈你对“神机妙算”一词的理解。_ 快乐学习,尽在苏州中学网校827. “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一句运用了喻证法。请你说说作者意在说明什么。_第 III 卷(60 分)五. 写作。题目:_很重要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