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 年北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报告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和2013 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要求,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原卫生局)积极筹措资金,组织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哨点医院和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圆满完成国家下达食品污染物风险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我市食品安全特点积极开展了大量的风险监测工作,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提供科学数据,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起到了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现将 2013 年我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主要工作报告如下:一、2013 年主要工作(一)领导重视,统筹协调2013 年 1 月,我
2、局根据国家计划,结合北京市食品生产、消费、流通特点和历年监测结果、居民膳食摄入量状况等具体情况,制订了2013 年北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并召开北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会议,我局副局长雷海潮对切实做好 2013 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提出工作要求,会议对工作任务及采样、数据上报等质控要求进行了统一部署和培训。2013 年 3 月,原卫生部监督局张志强副局长带队对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极大的促进了北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2013 年 7 月,市疾控中心对上半年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完成半年监测工作总结报告。市卫生局组织召开了北京市食品安全风
3、险监测中期总结会,对计划执行情况、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等情况进行了总结,并督促完成全年监测任务。(二)健全体系,组织落实北京市疾控系统加入国家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简称“两网”监测)后,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由原来只有市疾控中心和四个区疾控中心参与“两网”监测,发展到全市疾控中心全部参与,首次在北京实现全覆盖。并在全市区县疾控中心逐步建立了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系统;在 38 家哨点医院开展异常病例/事件报告和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2013 年在 3 个区 6 家哨点医院开展了阪崎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病例专项监测;对 PulseNet 和TraNet 的 监测系统进行有
4、效整合;将监测 数据汇总到中心信息平台上进行分析,避免了重复建设,提高监测效率。至此,北京市已形成“化学 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 ”的风险监测体系。该体系的建立,为稳定疾控系统队伍,延续、提高和发展技术能力,保障首都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三)筹集资金,做好保障为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保障工作有序开展,我局印发了北京市疾控机构实验室装备推荐标准,为各区县筹集资金 1.24 亿, 着重用于提高区县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仪器装备。在无中央财政支持的情况下,我局组织各区县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资金逐年增加,仅市疾控中心工
5、作经费由 2011 年的 691 万元增至2013 年 1152 万元。(四)强化培训,提升能力为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准确和代表性,我局组织市疾控中心举办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网络直报、样品采集、检验方法、现场调查及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检测技术、食品中葡萄球菌肠毒素检验技术、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实验室检验方法、食源性疾病社区急性胃肠炎调查技术、哨点医院监测技术、坂崎和单增专项监测技术等培训班。编制印发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工作手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量控制手册、 食品理化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北京市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 2013 年社
6、区人群急性胃肠炎监测手册、 坂崎和单增专项监测方案等指导手册。建立了分散采样、集中检测的监测模式;配备了关键试剂、耗材、标准物质、培养基;确定专人负责样品采集、检验、数据上报,对监测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督导和现场指导。(五)齐心协力,完成任务1.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全市完成审核上报监测食品样品 23 大类, 217 种食品,3821 件 样品,139 个监测指标和 52938 条数据,完成计划 105%。还 完成了国家食品安全评估中心临时下达的:肉及肉制品中瘦肉精专项监测;淀粉制品中顺丁烯二酸、顺丁烯二酸酐专项监测;植物油中棉酚应急监测等。2.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全市完成审核上报监测食品样品1
7、3 大 类 4833 件样品,10 种致病菌和卫生指标 39880 项,17216 条数据,完成计划 120%。3.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哨点医院达到38 家,覆盖全市所有区 县,其中三级医院 18 家,二级医院20 家。各区县通过在重点科室张贴报告流程、申报医务人员继续教育项目和建立零报告制度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哨点医院的报告意识。4.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与处理:2013 年全年报告食物中毒事件 14 起, 发病 252 人,无死亡病例。通过媒体监测和症状监测等方式对发现的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追踪,最大限度的减少食物中毒漏报。同时将食物中毒报告工作与提高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相结
8、合,制定了北京市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和调查手册,设计开发食物中毒电子化流行病学调查工具,提高食物中毒的信息化水平。5.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2013 年哨点医院数量达到 36家。工作模式为:哨点医院填报病例信息并采集标本,区县疾控中心负责致病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分型,市疾控中心负责菌株鉴定和分型分析。2013 年哨点医院共采集腹泻病例标本5617 份,对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志贺氏菌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进行了检测,检查食源性致病菌阳性菌株 954 株,检出率为 17.31%。其中沙门氏菌检出 231 株,占 24.21%;副溶血弧菌检出 372 株,占 39%;志贺氏菌检出 55 株,占 5.
9、77%;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 296 株,占 31.02%。6.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调查:2013 年 5-11 月,在西城、朝阳、昌平和大兴 4 个区开展了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患病状况调查,累计完成入户调查 4266 人,符合急性胃肠炎病例定义的 44 人,急性胃 肠炎月患病率 1.03%,年发病率为 0.08 次/人年。7.阪崎肠杆菌和 单增李斯特菌病例专项监测:通过实验室为基础的单增李斯特菌病例监测,分别在北京妇产医院朝阳院区和北京协和医院发现 2 例围产 期相关病例和 1 例成人脑膜炎病例,并对 2 例围产期病例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因食品溯源,首次通过监测发现孕产妇感染单增李斯特菌病例
10、。8.病因食品溯源-汉堡事件:2013 年 9 月,房山区、怀柔区分别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在症状监测系统中发现燕山地区一所中学也出现数人因发热、腹痛、腹泻聚集性病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些病例都食用过汉堡。经对房山、怀柔、大兴、西城南 4 个区县疾控中心检测到的剩余食品(汉堡包)、病例的腹泻样本、制作汉堡剩余的原料及批发原料的所在地库房中所检出的 30 株肠炎沙门氏菌株,进行菌株鉴定、血清学分型和 PFGE 溯源分析,并与 2013 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的沙门氏菌分离菌株进行 PFGE 图谱对比,结果证实 3 个地区发 生的发热、腹痛、腹泻的聚集性病例都是因食用了大兴区某生产厂生产的
11、汉堡包受肠炎沙门氏菌污染而造成的一起跨区县的食物中毒事件,成功对病因食品来源进行了追溯,查明了传播链,并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报送了 PFGE 图谱 。二、存在问题2013 年,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在国家食品安全评估中心的指导下,北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有序开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积极查找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改进工作。(一)监测样品采集困难,难以实现全链条监测。目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人员采样采用购买样品,主要在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进行,难以在其他环节购买样品,开展全链条监测存在困难。(二)监测工作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缺少专职监测人员,能力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三、下一步工
12、作(一)建立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沟通协调工作机制。按照北京市政府各部门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机制,逐步解决采样难的现况,最终实现全链条监测。(二)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为推动力,实现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北京市疾控机构发展目标,制定风险监测规划,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带动整体监测能力的提升。(三)结合北京市现状和特点,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案,开展专项监测。整合监测资源,将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肠道多病原监测、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等工作互相结合,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加强食源性疾病溯源、预警等。专此报告。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 年 3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