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分析【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规范单位财务管理行为的内部控制,不再只停留在简单的会计核算上,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已势在必行。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现状,提出一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会计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为政府部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是否得当不仅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还能够防治舞弊、腐败的行为发生,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然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比较薄弱,相当一部分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
2、度流于形式,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如何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风险,内部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套设计科学、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理念,缺乏内部控制知识,在思想上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够,甚至错误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2只注重业务开展、轻内部管理,由于基础工作不到位,导致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控系统,但却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没有太大的
3、作用。 (二)固定资产控制薄弱 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财政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应的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未按规定对固定资产及时建册立簿,详细记录,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更没有对资产进行定期盘查,致使账簿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符的现象经常发生。 (三)财务管理缺乏应有力度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单位重大决策没有参与权、对过程与实施结果无财务监督及管理权,未能发挥应有职能作用;部分单位财务部门对单位账目不能做到定期抽查、动态管理,对于那些延期上缴收入、挪用公款等行为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查处;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
4、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工作的运行都是建立在对单位传统习惯的简单承袭的基础上的,不能明确规定财务活动中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使得财务管理工作中权责不明,出现互相推诿、互相埋怨等现象;个别单位仍存在“小金库”现象,入账流程需要进一步的规范与完善;与此同时,一些单位的岗位设置也不合理,相关财务人员间没有行之有效的相互监督与制约。 (四)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3费、水电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缺乏事前控制和监督。在上报预算时,大都没有精良的预算编制,造成预算的编制不能细化到具体的项目当中
5、,使实际的预算支出不能进行逐笔核定的要求,没有足够的预算约束控制力,造成资金的使用没有良好的计划性、科学性及刚性,而且预算的调整追加过于频繁。 二、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一)提高管理者的内控意识 规范内控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必须牢固树立内控意识,把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充分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为实现会计控制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要加强学习,对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内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并以内控制度为行为准则,约束相关人员的自身行为。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强化内部控制 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建立相应的授权审批制度,遵循定岗定员
6、的工作原则,从而实现经济业务的各个环节都有专门把关,专人负责,在经济业务活动中做到权责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于未经授权的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参与经济业务过程,不得直接接触固定资产。同时要及时登记入册,并定期盘查清点,发现会计账目与实际资产不符时,必须查清原因、明确相关人员责任、然后进行妥善处理。 (三)强化会计基础工作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4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会计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加深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的理解能力、提高其实践操作,为内部财务控制的顺利实行打下坚实基础。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针对资金拨付、费用支出、报销审批等自控重点,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财
7、务管理制度的坚决贯彻与严格执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与监督工作,并将其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促使全体员工主动投入到会计基础工作建设中。 (四)规范业务流程 完善制度体系 首先,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体制的特点,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管理机制,针对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采购、会计集中核算等制度上的漏洞等问题,采取有效的补充措施;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加强审核、监督与评价,起到防微杜渐、反腐倡廉、维护单位资产安全、净化经济环境的目的。 其次,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施行强有力的规范管理措施,从而控制好预算的差异,进而确保预算能够良好的执行。这样不仅可以让国家的资金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还可以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良好的发展。 最后,合理设置行政事业单位的岗位与职务,给这些岗位和部门赋予相应的职权和责任。对不相容的岗位施行分离控制,有效避免个人或者某个单位独揽大权的情况,并实现相互间的监督、制约与补充,保证经济活动的正确性、合法性、规范性,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作者简介:田国树(1977-) ,男,福建省莆田市人,本科,主要从5事财务会计工作。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