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的有效实施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机动车保有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逐年递增,了解机动车污染现状,并强化法制手段、加大管理力度,采用提高燃料质量,因地制宜地推行代用燃料车改造,成为城市大气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机动车污染 防治管理 有效实施 20 世纪的伟大科技成果汽车的数量逐年增多,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它逐步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机动车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大中城市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机会的污染物排放,并占有较大的比重,环境空气质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机动车污染现状 据 2011 年所做的统计得出,我国机动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主要是一
2、氧化碳污染,相关碳氢的化合物产生的污染,氮氧化物污染,颗粒物污染,以上污染均来自于汽车等各种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 对于单个污染物来说,重、中型载货汽车及大小型载客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与相关的碳氢的化合物比较多,它的总排放量达到了空气污染的三分之二以上。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由重、中型载货汽车及大小型载客汽车所排放的,占十分之九。所排放的颗粒物也是由以上几类汽车排放,所占的总排放量为 97%,其中的汽油、燃气汽车及等的排放颗粒没做统计。在 2009 年,发布了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 ,国家2要依据相关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要对机动车做定期检验,通过检验的发环保检验合格的标志。 环保标志分黄标
3、和绿标。黄标车主要是针对性污染物排放不适合国排标准的汽油车,再就是针对达不到国排放标准的柴油车以及摩托车和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在全国六千多万辆汽车中,黄标车占到了六分之一。而一辆黄标车所排放的污染物,相当于绿标车的 10 到 30 倍。 2.强化法制手段、加大管理力度 2.1 环保部门要介入管理,要对所管辖范围内的机动车实施统一管理,对于排气污染的防治要加强管理,还要结合各有关管理部门相互协调,通过加大环保部门的管理实现对机动车的排放所产生的严重污染的防治与监督管理,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违反者及时处理。 2.2 在公安部门做好新车登记及机动车过户工作,对于机动车年度检测所得到的排气污染物的指
4、标要加以控制,要通过相关政策进行监督与管理。对于超过相关规定的,不能发放车牌号以及机动车行驶证;更不准转让过户;不能进行年审。要通过法律手段加大对机动车的检测站与管理,严禁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如有以上问题将严惩不待。 2.3 相关的交通管部门要加大对机动车维修部门的监管,要保障机动车排放性能维修的质量与指标。对车辆维修中的质量问题、质量的检验标准和维修收费问题要进行监督。 2.4 通过能源监督部门加大对机动车辆以及车用燃料的销售进行监督与管理。 2.5 借助于质量技术的监督管理部门与工业管理部门的合力监督,使3机动车、车用发动机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以及车用燃料提供质量保障。3.燃料的质量还要有保
5、障 3.1 对机动车排放量有明显影响的是燃料的特性,所以对燃料的生产有限值规定,比如饱和蒸汽压及硫、铅含量的控制。 3.2 要限制对排放净化系统有影响的杂质的加入,比如控制锰、硅、铁等的加入量。 4.因地制宜地推行代用燃料车改造 利用压缩的天然气或者液化后的石油气作为燃料的汽车,要实施比较系统双合理的匹配与调整,它所产生的化合物与一氧化碳的排放值远远低于相同类型的汽油车。所以,还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实现对燃料车的改造。 4.1 因为所取代汽油的燃料供应系统(比如加气站的相关设施)会有不及时的情况,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的使用要优先使用等。 4.2 根据当年车型, 还要及时做好系统的匹配试验, 还要
6、结合生产厂家或者所指定的改装单位做好匹配与改造。 4.3 对燃油车进行改造,可以改为双燃料车,并遵守相关的规范与标准,使车辆有足够的动力,保障汽车运行安全性的情况下加大力度进行改造,还要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之,防治机动车污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做好防治工作,不但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同时还制定一系列实施机制完成。我国在机动车污染的防治方面起步晚,导到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在通过政府参与、4技术改进等方法使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以后的工作还要做好新生产机动车的污染控制工作,还要从长计议,有效控制越来越严重的机动车排放及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岑慧贤、余斌、李云虹.广州市报废机动
7、车回收企业二次污染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08(3):101-103. 2方茂东、许心凤、王则武.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发展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2010(11): 22-24. 3雷大维.强化机动车污染减排的对策建议J.环境保护. 2012(12): 25-28. 4刘景红、彭启学、康清蓉等.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及控制对策思考J.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2(5): 60-62. 5薛平、刘丽霞.宝鸡市机动车尾气空气污染现状分析及建议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71-75. 6杨荣蓉、张艳艳.典型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研究J.北方环境. 2011(12): 123-145. 7朱景瑜、陈烨、张庆.机动车实时排放空气污染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实现J.现代交通技术. 2012(6):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