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劣币与良币的角逐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3-000-02 摘要 欧元的出现使国际货币体系进入双本位制时期,双本位制下特有的“良币”和“劣币”之分又增强了国际资本的避险诉求、增大了其流动速度和规模,最终引发了美国和欧洲的金融危机并有使之蔓延之势,要化解危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就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劣币驱逐良币 国际资本流动 双本位制 一、引言 2008 年至今,世界经济进入了危机时代,从“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 ,欧美经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果我们抱着隔岸之火的态度不加以任何研究、防范的话,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城门失火是会殃
2、及池鱼的。 危机爆发后,国内外学者对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主要是:货币政策失误(Adrian、Shin 2008,许小年 2008) ,监管不力(吴建环 2008) ,经济结构失衡(Reinhart、Rogoff 2008,刘俊奇、房红 2011) ,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王永利 2008,金雪军、王义中 2010,王道平、范小云 2011) 。欧元区债务危机的起因主要有:制度内生性矛盾论,即欧元区内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的矛盾(雷达、张月红 2010,郎咸平、孙晋22011) ;阴谋论,即美国控制世界经济、货币体系内欧美经济博弈的结果(周寂沫 2
3、010,刘昊虹 2010) 。 本文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入手,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资本流动及与金融危机的因果关系,并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作出评价。二、国际货币双本位制的形成 国际货币制度是指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历史上的国际货币制度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金属货币制,其代表是金币本位制,此制度下,各国货币的价值一目了然,不需政府干预。第一类是信用货币制。此时的货币只是一种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间只能通过政府间协商来确定其价值,这就有了 1944 年的“布雷顿森林协议” ,该协议使世界货币体系拥有了一个稳定的价值核心美元,这样,在世界范围
4、内,美元既充当了交易的媒介,还成为衡量财富的价值尺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这一时期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重占到了 80%。 随着 1971 年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 “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但 1974 年形成的“牙买加体系”并没有确立一个稳定的价值核心,因此,直到 20 世纪末,美元仍然是衡量财富的世界主要标准,美元资产仍然是财富的化身。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到 20 世纪末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重仍占 70%以上。不过,到了 1999 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当年的 1 月 1 日,欧元诞生,成为包括德国、法国在内的欧洲 11国的单一货币,这实际上是在欧洲形成了一个拥有 3
5、 亿人口,市场规模3和经济总量都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巨大经济体。凭借着如此雄厚的经济背景,欧元成为可与美元匹敌的世界货币,并开始在全球金融领域发挥与美元同等重要的作用。至此,美元一统天下的国际货币格局被打破了,作为国际间债权债务的主要清偿手段和财富的象征,出现了美元、欧元二分天下的局面,至 2009 年美元在世界官方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为62.14%,欧元为 27.37%,这证明欧元正在逐步地蚕食美元的地盘,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国际货币双本位制的局面已逐渐形成。 三、劣币、良币、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19901999 年世界外汇储备增长了64.95%,19992008 年世界外汇储备
6、增长了 165.58%。由此可见,进入21 世纪以后世界财富是呈飞速增长态势的。随着财富的增多,世界资本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资本是什么?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什么是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而货币是商品的价值尺度,是衡量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多少的标准。因此,评估财富和资本价值高低的标准就是货币。货币是什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价值如何确定?用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水平即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数量的多少来决定。不同国家货币的购买力水平各不相同,购买力水平高的货币我们称为“良币” ,购买力水平低的货币我们称为“劣币” 。当某种货币
7、的购买力水平增高时,以该货币表示的资本的价值也增加,反之该资本的价值将减少。而资本中的“带来剩余价值”是指资本的增值,正因为如此,促使资本抛弃“劣币”追逐“良币” ,即当人们意识到某国货币有可能贬4值成为“劣币”时,将放弃以该“劣币”表示的金融资产,转而买进以某“良币”表示的金融资产,这就是资本的国际流动。 放弃“劣币”买进“良币”的过程就是货币兑换的过程,那么汇率的波动趋势也就反映了资本的流动方向。虽然一般认为引起资本跨国流动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基本面、贸易状况、利率水平和物价水平。当我们具体分析欧洲与美国这两个世界最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和汇率变动的关系时,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之所以说奇怪
8、是因为按一般理解:在两个经济结构相似、社会状况相近的国家之间,经济增长的快慢,成为人们评价两国经济的主要标准,也成为推动两国货币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欧元区与美国都是经济发达地区,美国经济的增长应该推动美元走强,反之应推动美元走弱。但事实正好相反,1999 至 2001 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由 4.5%下降到 1.08%,欧洲的经济增长率由 2.92%降至 1.88%,可见,美国的经济受 IT 泡沫破灭的影响较大;但同时期,美元兑欧元却持升值态势,由 1.0753 美元兑 1 欧元上升至 0.9009 美元兑 1 欧元。2001 年 911 事件之后,在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美国经济迅速增长,2004 年至 2007 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 2.66%,而欧洲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 1.91%;不过,这一时期,美元兑欧元却呈贬值趋势,最高曾达到1.4713 美元兑 1 欧元。但到了 2009 年,当美国经济正在次贷危机的痛中挣扎之时,美元兑欧元却重拾升值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