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我国高等学校的筹资途径摘要:在民间资本的引入方面,企业拥有十分成熟的引入渠道。比如债券与股票的发行、私募基金的运用、融资租赁方式的运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银团贷款或 BOT 融资方式的应用等,都为高等学校提供了诸多学习素材。本文通过高等学校与企业在银行贷款管理方面的比较分析,提出了突破高等学校银行贷款瓶颈的筹资方式,以此为我国高等学校的筹资打开新的思路与思考。 关键词:高等学校 筹资方式 银团贷款 教育债券 BOT 目前我国提供给企业的融资渠道众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内部融资渠道,主要为自有资金的融资与积累资金的融资;外部融资渠道,主要由直接融资渠道与间接融资渠道构成。其中,直接融资渠道包含
2、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间接融资渠道包含银团贷款、BOT 融资模式等融资模式是这一渠道的典型代表。相比企业,高等学校的融资渠道就单一了许多。由于我国的高等学校是由政府办学为主,收入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自筹经费及银行贷款。加之高等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自然不会吸引投资者的关注。由于受到所属行业的限制,且国家目前尚未开放民间资本对高等学校的投入,因此股权融资、贸易融资、私募基金等手段亦不适用。同时受到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制约,债券融资也尚处禁行状态。融资租赁虽可行,但也存在效率低,过程繁复等劣势,银行贷款理所应当成为了高等学校的最佳选择与唯一的选择。 2一、高等学校与企业银行贷款特点 企业的银行贷款多为
3、流动资金贷款或短期与长期配合的资金贷款。与企业银行贷款的不同,由于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贷款主要投资于固定资产,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高等学校的贷款普遍具有长期占有大规模资金、贷款期限多为中长期、少有的短期贷款也多为长期项目服务的特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44 号)中的规定,我国的高等学校不得对外提供担保,其他企业也很难成为高等学校的担保人,高等学校亦不能将教育设施进行抵押。这一规定也就导致了高等学校的银行贷款以信用贷款或收费权质押为主。加之目前我国银行贷款制度仍处于完善阶段,出现了高等学校为获取银行贷款将收费权重复质押给多家银行的现象。这无形也增加了
4、高等学校还贷的压力与困难。 二、不同体制对高等学校及企业贷款的影响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而高等学校是非营利性质的,由于二者经营目的及体制的不同,导致了二者在贷款的决策、使用方面持有不同的态度。(一)贷前资金决策方面 企业在考虑使用银行贷款作为融资手段时,会作出详细、严谨、具有可行性的资金使用计划。同时,企业也会考虑银行贷款这种融资方式下的融资成本、汇率风险、融资的环境与机会、所融资金规模及期限与企业的匹配程度等因素。相对于企业的银行贷款融资决策过程,高等学校的银行贷款融资决策存在着计划不够详细、决策缺少科学论证、贷款3理念偏差的问题。行政性的管理体制也致使众多的高等学校错误的认为,高等学校的贷款
5、就是国家的贷款,而国家的贷款就相当于财政拨款,无资金成本。即使无法偿还,国家也会出面干预予以解决、分担。 (二)贷后资金使用方面 高等学校轻视资金的使用成本、使用效率,缺乏融资收益与融资成本的考虑。在财务管理方面,高等学校实行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制度,造成了重核算轻管理,缺乏成本管理理念,预算管理意识薄弱。另外,高等学校审计部门监管力度不足。与高等学校贷后资金使用形成对比的是,企业的贷后资金使用效率要高得多,监管体系也相对完善。由于企业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其管理体制为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由于贷款的使用效率会通过成本费用在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中体现。过长的贷款期限、过慢的贷款周转速度、恶劣的信用等
6、级会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三、突破高等学校银行贷款瓶颈的筹资方式 (一)组建银团贷款 银团贷款因其具有透明度高、流动性强、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等优势,对于信贷额度大、期限长的项目尤其适用。而高等学校贷款就十分符合银团贷款的要求,因此可以逐步推广使用银团贷款。 银团贷款一般应由贷款高等学校、贷款牵头行与贷款代理行组成,遵循了“统一模式、限额控制、分拆重组、存量优先、牵头行包销”的原则,按照“统一授信品种、统一贷款期限、统一利率、统一贷款担保方式”的条件进行。牵头行、代理行及银团中银行数量可由贷款的高等学校自行确定。牵头行应为银团银行中风险承受能力与放贷规模最大者。4由于许多高校地处黄金段,具有较高的
7、出让价值,为配合银团贷款的顺利实施,加强资金的使用效率与监管,可让高等学校将土地转让价款、基建专款等与银团贷款相关款项必须存入牵头银行指定的多方监管账户,并以此作为银团贷款重组担保金。当出现银团贷款本息未按期偿付的情况时,由此账户资金先行垫付。 在实施过程中,还应主要关注以下问题:由于牵头银行借贷资金较其他行充足且规模最大,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尽力减少代理行数量,形成业务摩擦,增加了高等学校筹资的协调时间与筹资成本;牵头行与代理行间的沟通与协调欠缺,造成重组贷款发放过程中出现流程错误,给高等学校的账务处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牵头行与代理行间的摩擦,致使高等学校偿还贷款利息出现牵头行与代理行处理不一
8、致的情况,高等学校处于违约边缘的尴尬境地。 (二)发行教育债券 与债券市场平稳增长态势形成对比的是,由于受到预算法的限制,我国高等教育行业被拒绝于债券发行市场大门之外。目前我国主要通过中央政府在债券市场上发行国债所获取的资金,经层层分配与下拨后供高等学校使用。结合高等学校的债务特点,笔者提出以下改革措施:(1)允许中央政府发行高等教育专项国债。我国目前发行的国债并没有规定具体的用途,国债所筹集的资金由中央政府进行统筹安排与使用。这使得用于高等教育的国债资金比例难以得到保证。为确保高等教育专项国债资金的稳定与发展,杜绝出现高等教育专项国债资金被挪用5与挤占的现象,建议发行中央政府高等教育专项债券
9、,以明确的资金用途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与资金。 (2)允许地方政府发行高等教育专项地方政府债券。根据我国目前执行的预算法规定,只有中央政府有权发行国债,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分为部属院校与地方院校两类。其中地方院校占有很大比重,并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地方院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了不均衡态势。允许有经济实力的地方政府适度的发行地方政府国债,不但可以减轻中央政府高等教育债券的筹资压力,还可以调动地方政府发展与监管地方高等学校的积极性,并吸纳社会资金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3)允许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发行
10、债券。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我们可以借鉴企业、国外高等学校发行债券的经验,适当的允许某些有实力与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发行大学债券。这不但有利于减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还有助于激励高等学校完善自身财务管理体系、合理并最大限度发挥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建立高等学校 BOT 模式 BOT 是 Build-Operate-Transfer 的简称,即建设-经营-转让,它是指政府与私营机构或非公共机构订立契约并授予其建设项目特许权期,许可私营企业进行融资建设与经营以收回投资并获利;待特许权期满,该项目无偿移交至政府的项目融资模式。 高等学校在实施 BOT 融资模式时,应重点关注以
11、下几个方面:并非所有建设项目均适用 BOT 模式。学生宿舍、食堂等后勤设施,实验楼、6电力子阅览室、体育场馆等收费使用设施,实验室等可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设施,因其具有建设周期相对较短、收入稳定、回报固定、经营风险相对较小的特点较适宜采用 BOT 模式;具体 BOT 模式的确定。高等学校可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选择不同的 BOT 模式,比如 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建设-拥有-经营-转让模式、BLT(build-lease-transfer)建设-租赁-转让模式,BTO(build-transfer-operate)建设-转让-经营模式、ROT(rehabi
12、litate-operate-transfer)修复-经营-转让模式, 、DBFO(design-build-finance-operate)设计-建设-融资-经营模式、BOR(build-operate-renewal of concession)建设-经营-延长特许期模式等;BOT 模式的投融资测算。BOT 模式的关键点就是特许经营期限的确定。测算特许经营期限的常用方法有净现值法(NPV 法) 、现值指数法、动态投资回收期、静态投资回收期等方法。在测算特许经营期限时,还需考虑原始投资额、投资的方式、分成模式、投融资不同方式下的资本成本等重要因素;法律因素。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项目融资的
13、法律法规。在实际案例中,主要以合同法 、 公司法 、 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因此高等学校在进行 BOT 项目融资时,需尽最大可能在合同中明确甲乙双方在项目所有涵盖期间的权利与义务;人员因素。BOT 模式作为一种新兴项目管理模式,需要甲乙双方,特别是高等学校方拥有熟悉 BOT 模式基本规则、精于合同管理的人员。因此高等学校须加强 BOT 专门人才培养、培训与引进;利润分配因素。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处于建设的高峰时期,面临资金短缺、甚至是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求资心切往往会造成高等学校在7实施 BOT 项目时,为吸引投资、快速投资,会出现以投资者的利润回报为基础进行利润的分配。这种收益与风险严重
14、不配比的利润分配方式,对于投资企业一方来说,既带来了高额的固定回报,也将风险降到了最低点,但对于高等学校一方来说,却买下了隐患。因此,高等学校在实施 BOT 项目时,应重点关注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回报的稳定性的问题,并适度参与投资、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以确保 BOT 项目在特许期满后的顺利移交、管理与经营。 参考文献: 1沈竹,陆媛媛.高等学校新校区建设筹资模式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Vol.6(3):5458 2张晓宏,刘浩.银团贷款风险管理. 中国金融,2009(09) 3吴婷婷,唐彦.“后银团贷款模式”实施方案研究借鉴银团贷款模式,解决企业债务问题.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7(8):4445 4刘宏延.成都航院新校区 BOT 项目方案研究与实施: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重庆大学,2004 5陈金爱.BOT 投资模式与高校融资. 企业技术开发:下,2009(1):132133 6石钧.我国高校利用投资基金和债券筹资的“钱“景分析. 教育财会研究,2009(6):3840, 43 7张大力.BOT 融资模式在高校后勤基建中的应用.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2):35 88廖成刚,杨春.高校 BOT 融资项目各阶段的风险分析.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8(9):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