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谈岩土地区的地基与基础处理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发展,新的工程越来越多的得到建设,在促进国家建设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对建设学界和实践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众所周知,我国领土广袤,地形极为复杂,建设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条件,而岩土地区者广泛的存在于我国,在岩土的地质条件下进行建设,其地基的建设和基础的处理成为了工程之中的重中之重,引得了学界和一线建设工作者的极大重视。本文根据相关理论和现实实践,对于在岩土地区进行地基和基础处理进行阐述和研究,以期引起一定的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岩土地区;地基;基础处理 我国岩土地区的分布极为广泛,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两岸,也是中国
2、经济最为发的地区之一,工程建设非常频繁,也非常密集,因此,对于在岩土地质条件下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处理便显得尤为重要,不仅确定了一项工程的周期和质量,而且从某种层面上深刻的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岩土地形地质特点概述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的地质特点,我国岩土地区不仅面积大、分布广,而且其种类差异性较大,地质特点也不尽相同。以土为例就有软粘土、黄土、有机质土、膨胀土、盐渍土等十余种种类,每种都有着广泛的分2类。以软粘土为例,这种土壤主要在第四季晚期形成,多是由河流、湖泊中的粘性沉淀物和水流冲积物所构成,因此常见于河流中下游、河流入海口等地区,如天津、杭州、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地,其主要的地质构造
3、便为软粘土1。 可以说,我国地质形态的多样化是由于我国幅员的广袤所造就的客观情况,在赋予我国地大物博、丰富的多彩特点的同时,也对于地质学界和工程实践带来了极大地考验。在往常的研究之中,人们缺乏对于岩土的系统性、深入性的研究,以至于无法在理论层面上指导在岩土这一地质条件下进行工程时的地基和基础工作。因此,只有深入的研究岩土地质条件的特点,才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来为岩土地区进行工程而指明方向,从而确保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建设能够得到正常进行,最终促进地区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岩土地形下工程地基和基础处理的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建筑工程也越来越科学,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开发成为当前建设中的
4、主流,不仅如此,在一般地工程建设中,地基和基础建设不仅是一切工程的前提,也是决定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最为重要的因素,值得我们对其给予极大地重视。 (一)科学而详细的勘察和设计 勘察和设计时一切工程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是一切工程建筑工作的开始,因此,在工程进行之前,设计单位必须认真勘察工地的地质条件,客观、科学的进行设计,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同时加强监管,对于可能发生的地质问题建立预警系统,并且和设计单3位加强沟通,妥善的处理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2。 具体而言,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其根本基础是概率论,可以根据岩土的不同性质来模拟出相应的数据模型,值得实践中的应用,尤其
5、是在地基建设和基础建设中更为至关紧要。此外,设计部门应当对于地质条件、承载力、地基变形进行详细的综合评价,并且谨慎、科学的对于地基稳定性进行分析。 (二) 专业的施工方法 岩土地区的复杂性地质是客观存在的情况,因此在建筑时必须注意对于地基进行处理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且立足于建筑物的特点,依照工程安全性、施工条件、工程进度和经济花费等因素,依靠具有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科学、系统的施工。 (三)施工方法具体内容 针对岩土地形的特殊地理状态,采取换土、灰土垫层、砂石垫层、褥垫法、爆扩桩、灌注法、预制桩、混凝土垫层,具体而言包括如下: 换土:在关键地区地段挖去湿陷性黄土,其厚度为数米,并且采取好土分层
6、回填并且压实,打好建筑基础;灰土垫层:配置 3:7 的灰土,用其作于基础垫层、氢压机基础、冷却塔水池池底垫层作为基础,并且起到辅助防水的作用;砂石垫层:对于建筑物的重点部位进行砂石垫层,以此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具体而言便是将具有不稳定性的土城进行移除,而后使用砂石和毛石混凝土进行整体垫层,而后再进行压死、做出条形基础;对于石芽、孤石等不稳定的局部地基要进行褥垫法,以此来保障地基的安稳,即将孤立的岩石挖出,并且将粘土、碎石拌匀后4进行压实,而后分层进行铺设,最后压实;爆扩柱,对于基岩起伏、土层厚薄不等的地区应当采取爆扩柱,可以保障厂房、管廊、办公楼、仓库等要害部位的建筑基础;灌注桩的应用主
7、要在一些大范围的框架、大仓库和厂房等建筑规模较大的建筑之上,具体为以人工成孔为基础的大口径灌注桩,对于不稳定地基进行支撑,为接下来的建筑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预制桩是对于某些重点部位另外一种施工方法,即在具有湿陷性的基地上施以不断长度的截桩,而后将其预制进地基之中,起到坚固和稳定的作用;有的工程地区稳定性极为恶劣,虽然经过换土和填实也不能达到设计和施工的具体要求,更无法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则应当采取混凝土进行垫层,从而最终达到对于工程安全性的保障3。 三、对于岩土地区地基和基础建设的几点建议 根据岩土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实践经验,笔者对于在岩土地区的地基和基础建设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一)采
8、取复合地基 随着人类科技和工程科学的建设和发展,人们在建筑实践中广泛应用了复合地基。所谓复合地基是各种综合方法施工下的进行增强的地基,比如在地基中设置钢筋、同时浇灌碎石和混凝土等材料,最终达到共同承担荷载的目的,以此实现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笔者认为,采取钢筋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对于认识荷载传递体系更为准确而系统。目前,随着工程科学和实践经验的发展,在浅基础和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沉降计算上已经哟祝贺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积累,值得进一步的推广的应用,但是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理论还缺少5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检验,值得实践工作者的发展和研究。 复合地基实践远远优于复合地基计算理论,因此,对于复合地基理
9、论的研究应当加紧进行研究和发展,比如复合地基承载力、沉降计算、抗震性、可靠性的研究和计算,以期在实践中取得更为突出的效果,最大程度的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 (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筑 在实践中,岩土地形极为复杂多变,各地土质具有极大的不均匀性,因此需要进行复杂、仔细的勘察、设计和施工,采取符合实际条件的方法。比如,黄土状亚粘土遇水后会出现湿陷,导致其在压缩性增高,从而使得整个土地的承载力极大的降低,正因如此,在此地区进行施工和建设时应当谨慎的采取各种措施处理地基,以此最大程度的消除隐患;设计和施工时也应当考虑到经济因素,因此,桩基础虽然具有极高的承载力和缓慢的沉降速度,但是一般只在重要的
10、建筑物建设时采用,一般工程和建筑进行填土作业仅可达到稳定的目的,并且极大地降低经济投入。 四、结束语 岩土地形是国内极为常见的地理构造,因此,在地基和基础建设中应当采取各种科学、有效地措施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此来最大程度的保证工程的正常建设,并且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使得建筑行业得到蓬勃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国家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目的。 6参考文献 1.童明华.岩土地区地基与基础处理的工程实践.J.建筑科学.1996,08 2.童明华.岩土地区地基与基础处理的工程时间.J.建筑科学.1996,03 3.薛祥; 于玮; 沈滨; 唐建华.湿陷性黄土地区复杂地基处理后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计算分析.J.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9,04 4.王亚莉 .浅谈山区建筑地基基础处理.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