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37306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作者简介:张治平(1979) ,陕西泾阳人,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及学生管理。 摘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突破口是改革课程结构,社会需要、学科本身需要和学生实际需要是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形成多样交叉组合的课程结构,必须打破以前的平面结构,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公共课程;发展趋势;课程改革 一、当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执行状况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执行状况。1、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的起点就是体育课程目标,而评价体育课程的标准也是以体育课程目标为基本依据,实施体育课程的最终归宿也还是

2、体育课程目标。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人们都认为体育课程目标主要是:促进学生锻炼身体,促使学生体质得到增强。而笔者认为,最全面、最具体的体育课程目标包括了两个层面目标即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和五个领域目标即参与运动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健康身体目标、适应社会目标及健康心理目标。2、当前课程结构的设置。笔者通过对大量的资料分析发现,在现行的高校体育课程结构设置中存着定位混乱的问题。还有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结构仍然沿袭着传统的课程结构,过分受制于大纲,设置课程盲目,具体的教学内容几乎没有彰显出特色与个性。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类型常常设2置有普修课、选修课、专项课、提高课、重修课、保健课等等

3、。在目前的课程改革中存在着两个最大误区。第一,课程设置盲目性。课程设置不考虑学生实际需要,不考虑学校特色和区域特点,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认为多设置运动项目或是多开几种类型的体育课就是践行健康第一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思想,使得定位课程结构不够清晰,也对所要完成的既定目标以及所要实现的效果也认识不够深入。第二,只注重形式上的改革,并没有将学科本身的需要与社会实际需要进行有机结合,单纯地强调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3、课程内容的组织及教学方法的应用。笔者认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为课程目标服务,因此,体育课程的内容必须具有多样性和综合特点。通过研究发现,开设体育课程的基本意义并不仅

4、在于促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还必须重点强调将终身体育理念贯穿在其中,以保障学生终身学习以及高质量学习体育,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课程的重点内容就是运动项目,不过在很多情况中却又不能直接将运动项目引入课堂,务必对运动项目进行二次加工与改造,使竞技运动实现教材化。体育课外活动必须是在体育课内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的,使体育课内外能够有机结合,这也是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体系重点要求的内容。4、对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分析。笔者认为高校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是编制课程结构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确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设置高校体育课程的结构、组织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和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等都务必要将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

5、作为其基本依据。在目前的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中,存在三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综合性评价和注重评价学生3体育过程。通过实践证明,只评价学生最后取得的体育成绩是不客观和不全面的,这样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通过学习而在其基础上所得的成绩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会产生负面影响,评价意义不大。虽然体育学习的结果很重要,但是笔者认为学生学习体育的过程本身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如何通过改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促进其发展。 通过对纲要的分析,可知,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是以整体方式进行的,突破口应该是针对课程结构的改革,笔者在对现行的课程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后,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社会需要以及学

6、科本身需要的基础之上,重点探索了构成形式多样且又交叉组合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的基本途径。1、对必修课实施弹性修学,对学分进行限定。体育必修课指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执行纲要是其重要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不限学期,学生必须修读完规定的学时,达到限定的学分。实践课必须要将学校特色项目与学生自选项进行有机结合,要求人人必修学校特色项目,而学生自选项目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类,不过所选择的项目必须有益于学生终身锻炼。另外,在确定运动项目时还必须对学生的体质进行综合评定,以利于学生选择,笔者建议可侧重于那些有氧体能类的运动项目。体育理论课,必须包括体育健康教育、体育人文社会学、营养与保健理论以及终身体

7、育理论。2、体育活动课必须层次分明,用学分制管理。体育活动课涉及课外俱乐部与教学俱乐部,其中教学俱乐部则涉及任意选修课与限定选修课。限定选修课可以实施弹性修学,其具体措施就是可以规定学时和学分,可以不规定修学年限,4可固定课程内容,侧重于那些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或者是具有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的体育项目,其内容具有计划性。任意选修课可以固定学分,同样面向所有大学生,其目的则侧重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兴趣、个性、特长和爱好,由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课外俱乐部是针对某项运动项目的专门俱乐部,以学分形式管理,体育教学部与学生社团共同动作,受学校体育职能部门统一领导,从中体现出高校体育教学的多层次、

8、立体化。在单项俱乐部中可将学生按实际水平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以体育困难学生为主,其目的是促使其基本运动素质以及体育兴趣得到有效提高;第二层次,以大部分学生为主,其目的是强化体育运动的娱乐性、健美性和健身性。第三层次,以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为主,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学校培养能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运动员。3、辅修课着眼于市场,使人才的竞争能力得到提高。开设辅修课程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其对象是那些学有余力和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从中也反映出了我国严重缺乏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当然,这也给高校培养体育人才提供了一个极大的空间。4、针对特长生的运动训

9、练课,必须把握多重效益。与传统课程管理存在较大区别,针对特长生的训练课在新模式中是纳入课程管理的,由全国很多成功实例证明了推动学校竞技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就是推行体教结合。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第一,统一管理,专业相对集中,修学年限弹性管理;第二,对学生开设二学位相关课程,为学生就业拓展渠道;第三,把竞赛、运动训练与成绩、学分严格挂钩,做到优胜劣汰。5、明确定位康复课和保健5课,使其服务于终身体育。以纲要为基本依据,对传统保健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对象进行改革,不仅要求残疾和体弱的学生必须学习,还可以要求那些以后有兴趣从事康复体育工作的学生进行选修。在其中,必须充分把康复医学

10、知识与运动医学知识结合起来,将体育医疗、体育康复及体育保健的综合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还在教学中引入保健按摩师的技能知识,促使学生对自身身体进行充分了解,且还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 总而言之,体育课程结构的改革是改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突破口,其中务必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要、社会实际需要以及学科本身实际需要,形成多样交叉组合的课程结构,必须打破以前的平面结构,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贡和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J.人民教育,2001 2钟振新.试论构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新体系J.西安体院学报,2003 3郭华恬,金熙佳.高校体育的目标与改革思路J.体育与科学,2003 4智翔.关于大学生对体育考核方式的认知及态度调查J.南京体育学报,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