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93863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 经 调 节,心脏的神经支配和作用,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 起源 脊髓胸段T1T5 延髓的迷走神经 侧角神经元 背核和疑核分布 右:窦房结、房室肌前壁 右:窦房结 左:房室交界、束支、 左:房室交界 房室肌后壁 心室肌少量 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NE) 乙酰胆碱(ACh) 受体 1 阻断剂 心得安 阿托品,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N和心迷走N对心脏的作用,生理作用 心交感N 心迷走N 变 时 4期Ca2+内流自动去极速度 3、4期K+外流最大舒张电位(自律性) 自动去极速度 (正性变时) 自律性 (负性变时) 自律性 变传导 0期Ca2+、Na+内流 0期

2、0期Ca2+内流 0期 (传导性) 去极速度幅度 去极速度幅度 (正性变传导) (负性变传导) 传导性 传导性 变 力 2期Ca2+内流肌浆网释放Ca2+期K+外流3期复极化速度 (收缩性) ATP生成 AP时程(2期) Ca2+内流 (正性变力) (负性变力) 收缩力 收缩力 变兴奋 阈电位Na+ Ca2+通道激活率 期K+外流膜电位距阈电位远 (兴奋性) 兴奋性 兴奋性,自律性,心交感N,心迷走N,4期内向电流自动去极速度自律性心率加快正性变时,3期K外流最大舒张电位更负同时抑制4期内向电流自动去极速度自律性心率变慢负性变时,增加胞内cAMP,减少胞内cAMP,传导性,心交感N,心迷走N,

3、0期Ca2+、Na+内流 0期去极速度和幅度传导性正性变传导,0期Ca2+内流 0期去极速度和幅度 传导性负性变传导,增加胞内cAMP,减少胞内cAMP,收缩性,心交感N,心迷走N,2期Ca2+内流 肌浆网释放Ca2+收缩力速度加快 正性变力,期K+外流3期复极化速度 AP时程(2期)缩短 Ca2+内流心房肌收缩力下降 负性变力,增加胞内cAMP,减少胞内cAMP,兴奋性,心交感N,心迷走N,阈电位和Na+ Ca2+通道激活率兴奋性,期K+外流膜电位与阈电位差加大兴奋性,增加胞内cAMP,减少胞内cAMP,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缩血管神经),中枢:延髓的缩血管中枢(T1L3

4、侧角) 分布:绝大多数血管上都有交感神经支配(几乎所有血管平滑肌都受交感缩血管N支配,绝大多数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N的单一支配) 。,递质:N节前纤维释放ACh,N节后纤维释放NE(神经肽Y与之共存具极强烈的缩血管效应)。 受体:、 作用:1受体血管收缩 2受体血管舒张 特点:调节血压作用大; 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舒血管神经纤维,交感舒血管神经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脊髓背根舒血管N 来源 皮质运动区 脑干副交感核 脊髓S2-S4 分布 骨骼肌血管 软脑膜、消化腺、 皮肤周围微动脉 外生殖器血管递质 ACh ACh SP、组胺 、ATP等受体 作用 血管舒张 血管舒张 局部血管舒张 特点 不参与

5、血压调节 不参与血压调节 轴突反射 平时无作用 参与调节局部血流 与情绪、运动有关,交感缩血管N 交感舒血管N 副交感舒血管N 来源 延髓的缩血管中枢 皮质运动区 脑干副交感核、 (T1-L2-3侧角) S2-3外侧核链 递质 NE ACh ACh 受体 、 阻断剂 酚妥拉明 阿托品 阿托品 分布 绝大多数血管 骨骼肌血管 软脑膜、消化腺、 (多为单一支配) 外生殖器血管 作用 1受体血管缩 血管舒 血管舒 2受体血管舒 特点 调节血压作用大 不参与血压调节 不参与血压调节 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 平时无作用 参与调节局部血流 紧张性血管缩 与情绪、运动有关 紧张性血管舒,summary,心 血

6、管 中 枢,脊髓:原始反射,不能进行精细调节,脊动物 血压45mmHg。延髓:是基本中枢 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侧部; 舒血管区:延髓尾端腹外侧部; 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 心抑制区:迷走神经疑核和背核。 高级中枢:网状结构、下丘脑、大脑皮层,心 血 管 反 射,1. 压力感受性反射,窦弓反射(减压反射),当BP突然升高,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舌咽,迷走,孤束核,心抑制区(+),心交感区(-),缩血管区(-),舒血管区(+),(-),心交感N,心迷走N,交感 缩血管N,心率博出量,血管舒张外周阻力,血压回降,因,果,效应器,传出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是典型的负反馈调节

7、,其意义是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迷走神经,VP减少,主动脉神经,窦神经,舌咽神经,GABA,谷氨酸,心迷走神经,谷氨酸,心交感神经,缩血管神经,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博出量减少血压回降,血管舒张、 外周阻力降低血压回降,意义: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化学感受性反射,适宜刺激:平时不起作用,仅在低氧、动脉压过低和酸中毒时起作用生理意义:动脉压过低,压力感受性反射作用减弱时,提高血压,保证心脑血供。,PO2, H+, PCO2 动脉血压降低等,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孤 束 核,心血管中枢兴奋性改变,呼吸中枢(+),心率、冠脉舒 心输出量,皮肤、内脏 骨骼肌血管缩,呼吸加深加快,

8、外周阻力心输出量,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血 压,间接,窦、迷走N,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感受器:心房、心室、肺循环大血管壁;适宜刺激:心脏和血管壁的机械牵张;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反射途径:,心房压心肺(容量)感受器(+) 迷走N 中枢(延髓孤束核),ADH交感N肾血流醛固酮,血量,调节血量和体液的量和成分。促进肾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细胞外液量;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保Na, 保H2O, 排K。,生理意义:,2、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合成过程,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9、醛 固 酮,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水、 NaCl重吸收,细胞外液量,作用,刺激肾素分泌的因素,循环血容量 肾动脉压,肾动脉压 肾血流量,NE和E PGE2,循环血容量,致密斑感受器,肾 近 球 细 胞,GFR,远曲小管 Na+量,肾 素,+,心房容量感受器 动脉压力感受器,肾交感N兴奋,NE,受体,入球小动脉 牵张感受器,反射性,+,+,+,+,+,血管紧张素的作用,(收缩微A外周阻力)+(收缩V回心血量)BP; 作用于脑内一些N元(脑室的后缘区)交感缩血管活动外周阻力BP,以及引起渴觉; 刺激ADH、ACTH释放;,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心率; 作用于交感缩血管N末梢接头前的受体使

10、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刺激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分泌释放; 强烈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与释放醛固酮; 刺激近曲小管重吸收NaCl。,来源: 肾上腺髓质释放(E:80%,NE:20%) 肾上腺素能纤维释放NE入血,效应:与刺激交感神经同,但作用时间长, 影响范围广。,肾上腺素(epinephrine, E )与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比较,来 源:,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交感节后纤维递质释放入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比较,与受体的亲和力:, 1 2,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1 2,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

11、腺素的比较,对血管的作用:,E+ R 血管收缩E+ 2R 血管舒张*平均BP变化不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NE+ R 全身微血管收缩*平均BP明显升高。,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比较,对心脏的作用:,E+ 1R 正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离体:E+ 1R 正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在体:升压效应窦弓反射心率变慢,强心剂,升压药,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 VP),血浆晶渗压,血容量,BP,渗透压感受器,容量感受器,压力感受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血管升压素(VP),神经垂体,血管收缩、抗利尿效应,下丘脑-垂体束,正常时(少量VP)抗利尿效应,只有血浆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时(即交感、RAA系统活动发生异常时),才引起升压效应; 大量VP,提高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缓冲升压效应; 是缩血管(除脑血管外)最强烈的一种体液因素。,VP(ADH)的作用:,下丘脑垂体,VP分泌的调节及其作用,下丘脑神经垂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血管紧张素II增加,疼痛、情绪紧张,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容量感受器,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容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VP释放变化,肾小管,H2O,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