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BL 教学法与儿童康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摘 要:PBL 教学法是一种围绕真实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在儿童康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案例。而 PBL 教学法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在实施 PBL 过程中要做好情境创设、问题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协作几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PBL;情境;问题;小组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2-110 -02 儿童康复专业主要是培养各类身心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应用性人才,要求儿童康复专业的学生要读懂特殊儿童,能够对特殊儿童进行诊断与评估,找
2、出影响孩子发展的症结所在,针对问题设计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帮助特殊儿童改善原有的状 况,促进其身心发展水平的提高。针对培养应用性康复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面向儿童康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 PBL 教学法是与应用性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PBL 教学法的特点 PBL 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源于 1944 年 John Dewey 的民主与教育 一书,Dewey 认为学生要面对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
3、到帮助和提高。这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是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于 1969 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McMaster)大学率先实行。1该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协作性与互动性。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等过程,使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BL 具有如下特点: (一)PBL 强调团队式学习。PBL 采取的是小组化的学习方式,在实施这种教学法时,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 39 人,每一项任务都由小组同学共同商讨完成。 (二)PBL 中的问题是真
4、实情境中的问题。在 PBL 教学中首先是给学生提供有关活动的真实情景,让学生进行观察,其所涉及到的问题都是针对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对现实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问题。 (三)PBL 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根据相关任务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找出答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了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四)PBL 中老师所设计的问题开放式的。老师根据案例所提出的是劣构性的、开放式的问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基本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解决相关问题。 二、儿童康复专业学生应用能力要求 (一)特殊儿童诊断评估能力。要对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首先要搞清楚
5、孩子的问题所在,找出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否则的话就无法对特殊儿童进行有效的干预。 (二)康复训练能力。这是儿童康复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要能够针对特殊孩子的状况,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循序渐进地解决孩子的有关问题。 (三)组织集体教学能力。儿童康复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多个学科,在儿童康复过程中提倡医教结合,所以儿童康复专业的学生还要具有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能力。 (四)交流沟通能力。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交流沟通外,在儿童康复过程中还需要和家长、孩子、相关的康复训练人员等人员的有效沟通,这就要求儿童康复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很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5、团队协作能力。特殊儿童的问题往往是多方面
6、的,有的有听力问题、言语语言问题;有的有认知问题、行动障碍问题等,针对这些多重障碍儿童,需要不同项目的训练人员共同协作才能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三、PBL 教学法在儿童康复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PBL 教学法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以综合课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五段教育代替“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2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问题。3在儿童康复人才培养中积极探索 PBL 教学法,有助于
7、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情境的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是 PBL 教学法的基本要素,这个情境可以是把学生置于真实的工作场景下,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远程教学网络、多媒体视频等手段提供情景影像资料。情境的创设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为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 (二)问题的设计。美国教学设计领域著名专家、哥伦比亚大学问题解决研究中心主任戴维乔纳森 (David H.Jonassen) 认为问题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问题是某个情境下的(下转第 11 页) (上接第 110页)未知实体;第二、所寻找或解决的这些未知
8、实体是有一定的社会、文化或技术价值的。4马太李普曼在教育的思索 (Thinking in Education)一书中认为问题本身是结构不良的,缺乏逻辑的和复杂的,也不可能有唯一的答案。学生只有在面对片面的、零碎的、不完善的学习材料,才能去积极对整个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思考。 (三)教师的引导。在 PBL 教学方法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老师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寻求答案,然后加以总结、分析。老师的任务是保证学习过程不断地进行下去,深入探查学生的知识,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进步,调整挑战性问题的展示。5 (四)学生的协作。
9、PBL 是一种以小组方式学习的模式,组内的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彼此协作,共同探讨问题,讨论并构想问题的解释,形成集体意见。这就要求学生加强合作,除了要注意小组内部成员的合作外,还要注意组与组之间以及与指导老师之间的合作,以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袁娟、池建淮 、肖洪玲、朴美华.韩国汉拿大学 PBL 教学法应用体会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07). 2吴应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M.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 3王济华.“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06). 4 David H.Jonassen.面向问题求解的设计思路(上)J.钟志贤,谢榕琴译.远程教育杂志,2004, (06). 5梅人朗编译.PBL:教育实践和研究的未来挑战J.复旦教育论坛,2008, (06). 作者简介: 程兰春,女,副教授,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康复科学系,研究方向:特殊儿童教育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