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亚与新丝绸之路.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1058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中亚与新丝绸之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中亚与新丝绸之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中亚与新丝绸之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中亚与新丝绸之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中亚与新丝绸之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中亚与新丝绸之路在“大中亚”的“大棋盘”上,俄、美、中三国又各自有不同的条件和考虑。 我对“大中亚”的兴趣,始于小学教科书里“班超投笔从戎”和“做一个边疆屯垦员”这两篇课文。同一时期,听父亲说,辛亥革命之后不久,任小学教员的祖父在辽宁被征入伍,为的是要远征被沙俄策动独立的蒙古,但部队还没有开拔就因为粮饷不足而解散了。 上世纪 60 年代我在美国读博士时,从旧书店里买到一本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40 年版的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这本书正式开启了我对中国北部与西部边疆的认识过程;这些年来我多次到亚洲内陆各地旅行,积累了不少直观的认识。 本文以历史为线索,根据个人体验,简

2、要剖析位于欧亚大陆中央地带的“大中亚”的今日和未来;并对近年来常被提及的“新丝绸之路”提出一些看法。 在欧洲人“地理大发现”之前的几千年里,欧亚大陆的中央地带一直是人类商业和文化交往的主要通道;由张骞通西域开始的“丝绸之路”是一个非常形象的名称。16 世纪开始的海洋时代使“大中亚”和“丝绸之路”失去了往日的光辉。17 世纪开始强大的沙俄逐步蚕食和鲸吞这片曾经见证过辉煌岁月的土地。海运的昌盛使它变得闭塞并且落后;“风鸣马萧萧”的动感之地,只剩下了“落日照大旗”的景况。 1991 年苏联解体后,这一个几乎被世人遗忘了的“偏远地区”再度受到重视。我写本文固然是因为多年来对这个地区的情有独钟,也是由于

3、当前的时代背景。 何谓“大中亚” “中亚” (Central Asia) 、 “大中亚” (Greater Central Asia)和“内陆亚洲” (Inner Asia)既是泛指“亚洲中央地区”的地理概念,又具有难以用经纬度或是山脉河流加以界定的历史和文化含义。专家们给它们定义颇不一致, 大英百科全书和苏联百科词典对此就有不相同的定义。近年来,一些欧美学者用“Central Eurasia”(中部欧亚大陆)代表“大中亚” ,旨在表示它与欧洲的地理和历史渊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出版中亚文明史而拟定的编写大纲中,认为“广义的中亚”应该包括:“蒙古高原、河西走廊、青海、新疆、阿

4、姆河流域、锡尔河流域、哈萨克斯坦草原南部、伊朗东北部、阿富汗北部以及巴基斯坦西北部。 ”这个大纲拟定于苏联 1979 年入侵阿富汗之前,又是由多国专家一起共同商定,较少受到政治方面的影响。 我参考了中亚文明史的编写大纲,依照各国目前的版图,把“大中亚”分为“中心区”与“边缘区”这两个大部分。 “中心区”是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五国。它们都在 1991 年按照苏联时代的疆界宣告独立,是国际公认的“中亚”五国。它们的领土大致覆盖“阿姆河流域、锡尔河流域、哈萨克斯坦草原” 。 “边缘区”包括蒙古国,俄罗斯联邦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图瓦共和国和阿尔泰共和国,中国

5、的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 (目前由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管辖的)克什米尔,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西北部,阿富汗北部以及伊朗东北部,共七国。 三种环境与三样文化 就地理特征而言, “大中亚”可以分为三种环境和三个生活方式: 第一是北部的亚洲大草原。这个区域地势大致平坦,东起蒙古高原,西至里海之北,北与西伯利亚的常绿针叶林区(Taiga Zone)相接。这里的广袤草原适于游牧,现代之前的居民大都是自由的游牧者;他们的社会主要是以横向联系而非垂直指挥的单元组成,部落联盟聚散无常。 第二是南部的沙漠和绿洲。这个区域气候十分干旱,但有不少内陆河流可以灌溉绿洲。传统上绿洲人口稠密,主要从事农业,也有人

6、以商贸为生。 这个区域东起河西走廊,西达里海。它南边的界限是由祁连山脉及其西面的几个山脉形成,最西是伊朗高原。由于绿洲居民需要复杂的灌溉系统,有必要集中调度人力与物力,因而倾向于垂直的等级制社会。直到最近,游牧社会和农耕社会之间的互动是贯穿“大中亚”历史的永恒主题。 第三是高山区。这个区域包括天山西部和帕米尔高原,在沙漠之南的克什米尔、喀喇昆仑山区,巴基斯坦西北部的边疆省和部落地区,以及阿富汗北部。高山区的环境很艰苦,因此居民性格强悍,经常结成团伙共同对外。 与“大中亚”密切相关的,是引人遐思的“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风云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

7、n)在 19 世纪末首先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用来表述“欧亚大陆中央地带”的商业道路。 “丝绸之路”不是一条道路而是一个由东亚到东欧的道路网络;这个网络在亚洲中央的部分与“大中亚”大致吻合。 我初次踏上丝绸之路是 1978 年由西安去宝鸡,即丝绸之路最东端的一小段。真正进入“西域” ,体验丝绸之路风情是 1987 年夏天:我和妻子从兰州穿过河西走廊到敦煌,再经吐鲁番、乌鲁木齐到达“丝路明珠”喀什。 不久,苏联解体,大中亚的“中心区”骤然剧变。五个新独立的国家起初很不稳定,民族矛盾凸显,宗教极端分子闹事,有的国家甚至发生内战。之后,俄罗斯力图把这五国拉回自己的势力圈内;美国、西欧、日本、韩国、

8、印度、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纷纷以经济与文化实力填补这个“真空” 。作为邻国,中国当然也发挥了自己的能量。 2001 年 6 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秘书处设在北京。这是一个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其他国家的组织(目前已有五个观察员国:蒙古国、巴基斯坦、伊朗、印度和阿富汗) 。 同年“911”之后,美国立即进兵阿富汗,决心铲除曾接受美国援助的塔利班政权,在大中亚多处都建立了军事基地。 2005 年,美国有学者发表论文美国与大中亚:发展与和平伙伴关系 ,建议以阿富汗为中心,北接中亚五国,南连巴基斯坦和印度,形成一个南北向的“大中

9、亚合作计划” ,以中亚五国的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供应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2006 年美国政府推出了“大中亚计划” ,并把国务院的中亚局和南亚局合并。 2002 年至 2006 年间,我四度畅游新疆,五次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2007 年,又和妻子乘汽车遍游乌兹别克斯坦,深入中部亚洲的心脏地区。那年 11 月,在西安举行的“新丝绸之路与和谐社会:中亚的安全、合作与发展”研讨会上,我作了关于玄奘与丝绸之路的主题演讲。 玄奘时代的丝绸之路是连接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半岛、萨珊波斯帝国、印度、吐蕃和唐帝国的通道。在 21 世纪,大中亚可以依靠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道、电讯和互联网等,更好的融入全球经济体

10、系。 2008 年至 2012 年,我又五次深度游览大中亚,感到这个区域将会是吸引实力大国进行另一轮合作与竞争的广阔新天地;它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都将受到广泛关注。这就是大家等待的“新丝绸之路” 。 战略资源与资源战略 中国既是内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中国也是一个除了煤之外能源短缺的国家,需要大量进口能源。这就令中国的能源战略必须兼顾海路运输和陆路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近年来中国的海上力量开始增强。但由于日本、美国的因素,加上菲律宾、越南的纠缠,中国要大规模开发东海和南海的海底资源将会十分困难。 钓鱼岛问题是当前诸多国际战略方程式中最难解的一个。中国决不能退让,日本也不会罢休。双方各不相让,

11、则美国可能会从中获益;如果演变为军事冲突而美国卷入,最后的大赢家将是俄罗斯。 美国目前控制着波斯湾入口的霍尔木兹海峡、红海南端的曼德海峡和新加坡之北的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的实际主宰者。印度不想也无法改变这个现状,俄罗斯、中国以及日本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 在“大中亚”的“大棋盘”上,俄、美、中三国又各自有不同的条件和考虑。 俄罗斯过去是这里的统治者,实力仍很强,不会甘心让自己的优势由他人取代;俄国老百姓会支持政府在这方面的作为。美国目前在阿富汗仍驻有重兵,在吉尔吉斯斯坦还有空军基地(明年将要撤出) ,但和这个地区既不接壤,也无渊源;美国还没有认识到“大中亚”在未来国际战略博弈中的重要性。 中国是

12、上海合作组织的操盘手,中亚五国最大的商品来源地,以及中亚天然气的主要购买者。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已有一条不经过俄罗斯的石油管道,又在修建三条从中亚直达新疆的天然气管道。这些新设施既是亮丽的成绩,又有被人要挟和勒索的可能。而大多数中国人对于大中亚的认识都很模糊,仅限于“恐怖主义” “疆独” “东突”这几个概念。 大中亚“中心区”不涉及俄罗斯和美国的经济命脉或社会稳定,对中国却是至关重要。 美国对于中东和中亚石油的依赖性现在变得越来越低。1973 年,阿以战争后全球出现能源危机时(当时美国各地加油站经常出现长龙;为节省汽油,国会立法将高速公路时速限制在 55 英里每小时) ,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非

13、常高,所以中东局势对美国的重要性非常之大。 今天美国每一单位 GDP 的耗能量已经减到 40 年前的 60%;而能源的来源也已经多元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油页岩注水提取技术的成功以及水平钻探石油的技术使美国逐渐对中东的依赖度大为降低。 因此它目前最主要的战略目标不是稳定中东而是重返亚洲(正式名词是“Asian Pivot”)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亚和中东对中国的重要性日增,而对美国的重要性却在渐减。 然而,21 世纪的海陆两路“大棋盘”上玩的不再是 19 世纪英、俄之间的零和游戏。中、俄应该在“大中亚”和其他地区多方面合作,但无需连手对抗美国;中、美也应致力于创造双赢局面,而不应共同对付欧洲或俄罗斯。 然而,中、美两国都会在海洋、内陆两个棋盘上,放眼全局,平衡得失,避免两败俱伤。 中国在海运路线上,尤其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海峡地区需要与海洋强国周旋,确保自由航行的权利。在“大中亚”的陆地上,也需要和有关国家合作互助,让“新丝绸之路” 稳定发展。 40 年前,我积极参加了海外华人的保钓运动。今天写这篇文章,想到的竟然是如何平衡海洋与内陆两方面的“安全、合作与发展” 。这个世界的确是变了! 作者为香港城市大学荣休校长、北京大学叶氏鲁迅讲席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