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创新的跟随者到引领者的思考与实践.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111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技术创新的跟随者到引领者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技术创新的跟随者到引领者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技术创新的跟随者到引领者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从技术创新的跟随者到引领者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从技术创新的跟随者到引领者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技术创新的跟随者到引领者的思考与实践如今,中国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 GDP 的快速增长却难掩中国在技术创新上的软肋,大量企业掉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陷阱。工信部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达 50%以上。而发达国家则在 30%以下,这说明我国技术自给率低,较多依赖进口。中国目前只是一个制造大国,绝非一个制造强国。中国企业必须通过跟随型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后起者优势” ,迅速缩短与领先者的距离。然而,真正重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因此,逐步转向引领型技术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只有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才能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

2、的转变。如何才能实现这种转变就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基于此,本文以一汽解放公司无锡柴油机厂(以下简称:一汽锡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技术创新的现状进行剖析,并探索从技术创新的跟随者向引领者战略转型的可行之道。 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战略和影响因素 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及分类 1912 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SchumPeter)首次提出了“创新” (lnnovation)的概念,并在 1928 年发表的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中再次提出创新是个过程。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对技术创新作出了最具权威性的定义:技术创新是指企业运用新知识、新技

3、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经营管理方法,改进老产品质量,研发生产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占据新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的过程。根据现有研究,可以将企业技术创新归结为先进性、周期性、风险性、收益性这四大主要特点,见图 1-1。 在企业技术创新分类上,现有的企业技术创新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具有不连续的特征,通常也被称为革命性技术、突破性技术、根本性技术或不连续性技术;第二种类型强调技术的连续性特征,通常也被称为渐进性技术、进化型技术或连续性技术。当然还可根据创新主体不同分为自主创新、合作创新或委托创新,本文主要采纳被广泛认可并使用的以下几种,见图 1-2。 我国虽然取得了连续 30 多年快速

4、增长,但是绝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延续性创新或连续性创新,特别是国有企业必须尽快向结合破坏性创新和不连续性创新转变,即由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形成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典型的技术创新战略一般分为两种,即引领型战略和跟随型战略。本文所强调的引领型战略就是以强大的技术实力为基础,不断创新,并保持后续的创新能力,一路领先,始终处于行业技术的领先地位。一般来说,采用引领型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往往会有独立性、高投入、不可预见性这三个特点。鉴于技术实力和投资规模等因素,引领型技术创新战略一般分为全面引领型和局部引领型。 跟随型技术创新战略由尼德尔提出,其核心就是跟随者在引领者获得创新进展后,

5、学习引领者创造的新知识,可以少走弯路,避免自己做大量的投资。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创新的溢出效应。根据跟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可以将跟随型技术创新战略分为三种类型:即被动跟随型,紧密跟随型,主动跟随型,见图 1-3。 “类型主动跟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学习建模阶段,验证追赶阶段,局部领先阶段。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的一种综合能力,与此同时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国家政策、宏观环境、市场需求,等等。企业创新发展良好的关键还是在于内部因素,根据笔者在企业近 30

6、年从事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的实践,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有企业的战略、文化、管理、组织、流程、人才、激励、资源等, (见图 1-4) 。这些因素都是企业在选择技术创新战略时必须考虑的,其中每个方面都是企业创新技术提高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只有八个环节共同作用,才能够有效提高技术创新,尤其引领者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汽锡柴技术创新战略转型过程分析 一汽锡柴从成立至今共经过四次创业转型时期。 被动跟随型阶段(第一次创业) 一汽锡柴第一次创业期间属于典型的“跟随者类型”被动跟随型。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到 80 年代,主要通过仿制国外机型来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见图 2-1。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自身技术

7、创新能力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虽然基本仿制成功了,但是在产品性能、质量、可靠性等方面始终难以赶上原机水平,始终无法消化、吸收原机技术,因此被引进的技术难以生根、开花和结果。 紧密跟随型阶段(第二次创业) 一汽锡柴第二次创业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经过前几十年技术创新的积累,并进行了大规模、高强度的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见图 2-2。这一次的创业转型具有明显的“跟随者类型”紧密跟随型的特征。即被引进的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开始在企业生根,通过不断地延续性创新逐步接近并超过原型机水平,但无法再有所提高并赶上国外同步发展,致使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始终保持一定差距。为此,进一步引进技术或

8、联合创新成为必要,但始终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缩小技术差距。 主动跟随型阶段(第三次创业) 一汽锡柴第三次创业经过 10 年奋斗,企业终于顺利步入“跟随者类型”主动跟随型。通过与国外著名咨询公司联合开发,先进技术被引进后很快被消化、吸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正向开发流程,尽管短期内仍然不能达到领先者的水平,但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实现了部分核心技术的超越。 在学习建模阶段,一汽锡柴一改以往改进型开发、测绘模仿型开发和引进消化型开发的模式,确定了开放式自主开发的技术创新全新模式,采取与奥地利 AVL 公司联合开发,以我为主,用好全球资源,通过系统创新与集成,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的全

9、新产品四气门 6DL 重型柴油机。 在验证追赶阶段,一汽锡柴于 2003 年 3 月开始策划 6DN 柴油机开发,独立自主完成了整个概念设计、技术设计和工程图设计,产品投入市场后一举获得了成功。6DN 创新项目的成功,说明一汽锡柴已经基本实现了产品开发与国际接轨,依靠自身力量、少量关键技术国外咨询的创新模式是可行的。 在局部领先阶段,一汽锡柴为了满足重型载货车市场对发动机功率不断增长的需求,并完善重型发动机的系列化、平台化,决定自主创新研制全新一代 6DM 柴油机。通过吸收 6DL、6DN 柴油机的开发经验,经过严格的三代开发,达到了寿命更长、适应性更强、排放更好、噪声更低和安全性更高的要求。

10、至此,一汽锡柴基本形成产品正向开发的技术创新能力。 战略转型阶段(第四次创业) 从 2011 年开始,一汽锡柴进入第四次创业阶段,第四次创业的中心任务就是实现四大转变,即“由学习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由技术跟随型向技术引领型转变,由产品营销向品牌营销转变,由内涵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 。四大转变任重道远,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由技术跟随型向技术引领型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实行技术创新战略由跟随型向引领型的转变。经过前三次创业的艰苦奋斗,一汽锡柴在技术创新能力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并初步形成了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四大平台,见图2-3。 应该说,一汽锡柴在现阶段的柴油机研发、试制、生产、销售方面取得了较好

11、的阶段性成果,技术创新的能力也有了较大地提升,但在实施技术引领型战略时在哪些方面突破?在哪些方面引领?又在哪些方面跟随等?这些问题将在下一部分中结合一汽锡柴的现状从理论的高度和实用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一汽锡柴由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型的对策研究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大型企业只有尽快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转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汽锡柴随着技术、性能、可靠性等指标先进的 6DL、6DN、6DM 柴油机产品陆续投放市场,产品技术在国内柴油机行业中处于明显领先地位,见图 3-1。经过三次创业10 年时间,已经从被动跟随型发展到主动跟随型。历经了学习建模、验证追赶两个艰苦

12、阶段,达到了个别核心技术局部领先的新高度,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内柴油机行业基本领先,接近并局部赶上国际同行,见图 3-2。 根据一汽锡柴的产品特点,从产品技术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对比评估可以看出,其已经具备了战略转型的基本条件。 2011 至 2025 年为一汽锡柴第四次创业时期,提出了实现企业“四大转变”的总体设想,并将 15 年分为三个阶段提出了各阶段的目标。其中第一阶段目标是理顺产品平台,优先发展重点平台,在行业内形成全系列技术领先的平台优势;第二阶段目标是实现“产品水平、管理水平”与国际的接轨,使得产品达国际一流,质量达国际品牌水平,服务超国际要求,出口超总量的 15%

13、;第三阶段目标是实现“柴油机技术行业领先、品牌影响力国际领先” ,产品技术领先于竞争对手,品牌价值、技术含量、用户满意度居行业首位。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但由跟随者到引领者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一汽锡柴在四次创业中,对应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也应该分三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技术创新战略。 第一阶段:个别领先型。就是以主动跟随型(类型)战略为主,个别技术领域通过自主创新达到领先水平。 第二阶段:局部领先型。就是部分核心领域采取引领型战略,其余领域主动跟随,核心领域通过自主创新达到引领国际水平。 第三阶段:引领领先型。就是关键核心领域采取引领型战略,辅助领域主动跟随

14、,真正达到技术行业领先,品牌影响力国际领先。 促进战略转型的对策建议 要实现技术创新的战略转型,首先要认识跟随型和引领型两种战略的异同点,并通过对异同点的分析,见图 3-3,找出企业在组织、机制、文化和人才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最终实现技术创新战略的成功转型。 通过对图 3-2 两种战略中异同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要实行技术创新战略的转型,必须在企业内部实行重大的变革。由于一汽锡柴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故本文仅从管理的角度提出如下对策措施建议。 转变理念 转变员工的创新理念。一汽锡柴应该把创新理念确定为一种新的人才标准,充分向员工表明:企业需要有创新思想和道德素养的员工

15、,从客观上引导员工朝着这个目标提高自己的素质。 形成开放合作的创新理念。一汽锡柴强调自主创新,但自主创新并不是什么都自己干,而应建立在开放合作的基础上,以开放的理念、发展的心态充分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为我所用。 培养知识管理的理念。一汽锡柴在知识管理方面差距很大,应该逐步着手建立内部智力资源库,将企业中个人和小团队所拥有的隐性和显性知识最大程度的可视化,实现企业知识积累和组织记忆的保留和延续,做到有效利用企业内部的最佳实践成果。 改革机制 改革创新动力机制。一汽锡柴必须对员工求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进行改革。首先要推行绩效末位淘汰,增加员工上岗压力;其次要实施多种培训,夯实创新知识基础;第三要加大

16、激励力度,调动技术创新积极性。 改革创新运行机制。在感性阶段,一汽锡柴应重视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创新思想产生的激发作用;在概念化阶段,要进一步调整人才队伍结构,建立有效支撑技术创新的团队;在作业阶段,要打破局限于研发部门内部的局部项目化现状,扩大到试制、试验,甚至进行整个技术创新体系内的项目化管理。 改革创新保障机制。首先是建立投入机制,在目前研发投入占 1%左右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到 3%甚至更多。其次要建立风险机制,强化目标管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若存在重大问题,要及时作出改进、暂缓或中止等处理。 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在管理制度建设上,一汽锡柴应该将企业的正常业务与创新业务区分开来实施不同的管理。在专

17、利管理制度建设上,A公司目前拥有实用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共 49 项,应制订与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的专利管理制度,组合运用基本专利申请策略、外围专利申请策略和抢先申请策略,填补管理空白。 优化组织 组建学习型集成创新团队,所谓学习型集成创新团队是以市场或产品技术进步为动力,来自不同组织的成员之间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互补并且能独立地完成某一任务的组织形态。设立瞄准未来 510 年的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部门,如在电控、后处理和省油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设立专门部门,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基础原理研究,从而一举实现领先者的目标。 培养人才 企业要想从跟随者成为引领者,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强大的创新

18、人才支撑体系。 一汽锡柴一要加强内部技术创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在实施培养计划前,公司需要对被培养对象作出全方位的评估,包括工作的稳定度、对企业的忠诚度、个人的发展潜力以及个人的意愿。二要加强团队学习,将拥有不同经验和知识的人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三要强化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人才的引进,要把引进的触角延伸到竞争对手、高等名校、国际同行企业等,从那里引进成熟型人才,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现有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可以带入新思维、新理念甚至于新技术。 强化激励 激励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员工的内在创造力。一般来讲,工作中包含的规则越多,外部激励就越有效。针对一汽锡柴中研发人员创新热情不高的现象,可以考虑按贡献参

19、与创新收益分配的激励与其他激励措施相结合,其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的收益可以进行一定比例提成。值得注意的是在为技术人员提供增加创新收益机会的同时,要增加他们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责任,并使他们有参与技术创新决策的权力和机会,强化其责任和权力激励。此外,培训激励和延期激励也是激励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结论和未来展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进程加剧,社会与经济发展将更大程度上依靠企业的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在我国已经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被认为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做强做大的有力武器。本文在此大背景下,在国内外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从一汽锡柴现状和战略目标出发,提出了实施引领型技术创新战略由个别领先型到局部领先型再到引领领先型分三步走的建议;并认真分析了两种创新战略对相关要素的异同点,从管理角度,提出促进战略转型的具体措施。 展望未来,只要一汽锡柴坚持走开放式自主创新道路,在转变理念、改革机制、优化组织、培养人才、强化激励五个方面继续努力,可以预见,再用 10 年左右时间,就一定能由技术创新的跟随者变成引领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