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今朝仍不愧为农业学习的典范.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1297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寨:今朝仍不愧为农业学习的典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寨:今朝仍不愧为农业学习的典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寨:今朝仍不愧为农业学习的典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寨:今朝仍不愧为农业学习的典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寨:今朝仍不愧为农业学习的典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寨:今朝仍不愧为农业学习的典范1964 年,毛主席一句“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使大寨成为自力更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样板,也让大寨在中国乃至世界闻名。据统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外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数达 1000 万人次。带领村民铸就“大寨传奇”的村支部书记陈永贵,一度担任国务院副总理。而另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是“铁姑娘队”队长郭凤莲。 如今,大寨变成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梯田庄稼葱绿,森林郁郁葱葱,果园硕果累累。窑洞整齐,街道洁净,村民热情好客。 蛇年新春前夕,记者踏进大寨,随处可见的大红标语,延续着那个逝去年代的激昂。远处的虎头山上,梯田像画卷般铺开,但已听不到削山担土的号子声。

2、47 年前修建的老窑洞,在冬目的阳光下显得古朴厚重。大寨人散坐在窑洞前,悠闲地谈笑这个新年该如何过。过不了几天,又是一个丰年的消息将从村支部的办公楼里传出。 百年柳树下 村民话收成 大寨村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深处太行山腹地。今年初,一个雪后初晴的冬日正午,记者来到这个曾令世界瞩目的村寨。 村口的牌楼上, “大寨”两个红色大字在红旗的簇拥下,显露出一股穿越时空的厚重。 寨墙上,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红标语,和村民们的悠闲显得不太相称。村屋边、窑洞壁,随处可见“农业学大寨” 、 “没有辛苦哪有甜”之类的口号。 大寨人自述“大寨精神”时,很少借助这些口号,他们都爱从村口的那棵柳树说起。这

3、是一棵两人难以合抱的大树,一根侧枝从树身横伸出来,几乎与地面平行。77 岁的村民雷炳成说,大树有 130 岁了。 旧时年关,这棵大树的横枝上,都会添几个冤魂:那些交不起地租的、家里揭不开锅的村民,会在树上悬绳解脱。村里的老人把这棵树叫做“苦人树” 。 这棵柳树记录的过去,让你不难想像,解放前这里曾是怎样的一个穷乡僻壤。你同时也会明白,解放后,陈永贵带领乡亲们削山为田,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决绝精神。 百年垂柳下,正坐着不少晒太阳的村民。44 岁的贾胜利,全家只有5 亩地,玉米、谷子早就归仓变现了。他家里的 3 口窑洞,被改成一个农家小饭馆,过了 10 月就迎来了淡季。他和老婆正计算着今年的收入,差不

4、多有 3 万元。 村民们现在聊的,不再是粮食、温饱,而是今年的荷包能不能再鼓一些。柳树边就是村委会办公楼,村民们谈论着,村里的旅游分红快要发放了,今年应该不比去年少吧。至于年货,也不用着急,等村里的收入结算了,米、面、油、肉,照例都会分足。 半世纪窑洞 三代人变迁 顺着村口前行不远,是 83 岁的宋立英老人经营的一家纪念品商店。 宋立英是大寨首任党支部书记贾进才的遗孀,时任大寨党支部副书记、妇女主任,和陈永贵也搭过班子。她是首届大寨党支部班子中,唯一健在的成员。 她的纪念品商店开在自家窑洞里,紧邻着陈永贵当年居住的窑洞。他们的窑洞和村里大多数窑洞一样,都是建成于 1966 年。 宋立英回忆说,

5、1963 年,村里遭遇一次山洪,村民们居住的土窑洞被山洪冲垮了。抢完粮食和牲口,陈永贵连说:“好!好!好!正好为村里修上好窑洞。 ”就在那时,全村一口气全部盖上砖石窑洞,并一直住到现在。 这些有着近 50 年历史的窑洞,现在几乎全部变成集吃住为一体的农家饭店。 宋立英的窑洞非常整洁,里面挂满了毛主席、周总理和许多国家领导人视察大寨的老照片。身板结实的她是“大寨精神”的义务讲解员。 宋立英也不用特别准备什么年货,像她这样年纪的大寨村民,每月有 300 元的养老金,加上村里的旅游收入分红和人口分红,她一年的收入有近万元。等村里的年货发下来了,她发愁的是怎么吃得完。 65 岁的贾小妮,正在村委会楼前

6、晒太阳。她是大寨当年响当当的“铁姑娘”队员,她没想到当年用肩石担土征服的虎头山,现在不种庄稼也会“长出收成” 。 虎头山变成旅游风景区后,她不用再去地里劳作了。每年 3000 多元的分红,数着日子就盼来了。她在村里做保洁工作,每年的工资也有7000 多元。快过年了,她打算领了村里的分红和年货,就去县城和孩子们团聚。 27 岁的梁艳,是当年上过报纸的大寨“铁肩膀”梁便良的孙女。她在爷爷留下的窑洞里经营着一家“铁肩膀”农家饭店,每年收入有 2 万多元。眼下是旅游淡季,她把饭店交给父母照看,自己去北京、太原玩了一趟。 延续昔日辉煌 仍靠集体精神 贾春生是大寨村岁末少见的忙人之一,这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

7、在前任的光环下,不敢有丝毫懈怠。 “大寨精神的一项重要内涵,就是集体精神。 ”贾春生说,大寨作为一个全国偏远落后的村庄,取得的成绩就是靠村民们拧成一股绳的集体精神。 当年虎头山无田可耕,老书记陈永贵带着村民整沟平梁,硬是人造出近 5000 亩良田,解决了村民吃饭的问题,还能足额上缴公粮。以前说“农业学大寨” ,主要是弘扬自力更生的精神。 如今,大寨村民不足 200 户,人口只有 520 人。发展科技种田后,仅需 500 亩地,就能完全解决全村的温饱问题。人均使用耕地不到一亩地,大寨人又响应国家号召,在虎头山上实行退耕还林的政策。 目前,虎头山已建成风光旖旎的森林公园。凭借政治、文化、生态旅游特

8、色,每年吸引 400 多万人前来观光,全村人从种田转型为经营旅游。 从农业标杆到旅游景点,大寨靠什么延续曾经的辉煌,贾春生的信念仍然是靠集体。生态旅游采取什么形式,旅游收益如何分配,集体资产如何管理这都需要党支部一班人细致考虑。今年旅游收入又增加了,贾春生正和支部委员商量,是给村民多分点红,还是拿出资金投入发展。 以前困难时期号召村民讲奉献,如今经济条件改善了,也要让村民享受回报。村里修建了村民活动室、阅览室和村民新居,还翻修了学校、村口广场。又是年末,村里需要添置什么东西,来年加大哪方面的发展力度,贾春生和村支部一班人连轴开会商量。 正是有了可以依靠的集体,村民们才能流露出安逸和闲适。在村里,你很难见到负重踽行的劳作者,也很难遇上斤斤计较的生意人。面对游客,他们报以最淳朴的笑容:面对生活,他们有最自然的从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