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事之秋,光“大”不行近期金融圈很热闹,这种热闹不是来自于八卦绯闻,而是掀起轩然大波的一系列公众事件。从“钱荒”开始,到光大证券的“乌龙指” ,再有就是外资投行聘用“官二代” 。每一件事都挑动着公众的神经,甚至动了他们的奶酪。如此多的大事件集中爆发,这绝非偶然! 可以说,中国经济在经过了持续高温炙烤后,已经进入“多事之秋” ,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自然是首当其冲。未来一段时间里,相信会有更多离奇、劲爆的事情发生,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就如地震源于地壳结构的变化。对于普通公众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看热闹学习金融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准备迎接新金融时代的到来。 大银行架构的颠覆 目前,中国
2、经济似乎有企稳的迹象,政府对于为调结构而出台更严厉紧缩政策也投鼠忌器。但笔者认为,这种表面看起来的平静,其实是处在僵持状态下的一种脆弱平衡,一旦打破就会有新的危机出现。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与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的一样,今年应该会保住 7.5%的增长速度,而这也是 1990 年以来的最低增速。不过。从一些特别的数据指标来看,中国经济要想走出泥潭将非常艰难。在上期的每月趋势观察里我们说过,钢贸企业的效益是预测宏观经济形势很有用的一个指标,话音未落,就爆出江苏 10 余名行长因不良贷款落马的消息,而钢贸市场则是不良贷款的主要集中领域。另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指标是用电
3、量,今年夏天各地持续高温,但居然没有出现拉闸限电的新闻,可见工业用电量已经跌到低谷。从官方的统计数据中,有时无法反映出经济运行的真实图景。比如固定资产投资额这个指标,当经济放缓时,其完成额往往是虚报的,因为地方政府有动力缓解甚至于掩盖经济下滑的现实。而像工业增加值这样的指标,也会由于地方政府的主观因素而做出调整。笔者曾与一位投资经理交流,他对于宏观经济的悲观来源于其发现几乎所有行业的龙头企业也都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这种情况在他 20 年来的投资生涯中从未出现过。 中国经济的窘境,就在于旧有的经济运行体系难以为继,而新的一套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在这种僵持的局面下首鼠两端、左支右绌。旧的体系什
4、么样?用一个时髦的话来说,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其实就是被上层利益集团把控。最近爆出的摩根大通招聘中国高官子女的事件,其实真的算不上新闻,笔者的很多朋友都能列举出身边谁是某部长或某省长的孩子,何况这些“官二代”大多数自身也很优秀。 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最担心的两点:一是地方政府债务,二是房地产市场泡沫,这两大问题的产生都与上层利益集团掌握的资源密不可分,无论是金融资源还是土地资源。如果用权贵资本主义来形容过去的经济体系有些严重,但将之称为上层利益集团主导的经济体系是贴切的。其实,在过去十年,不仅是中国,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中产阶层沦陷、利益集团把控一切的现象。在美国学界,有的将这种现象称之
5、为“大银行阴谋”世界最强大的银行像一只盘绕在人脸上的巨大吸血乌贼,将它的吸血管无情地塞进任何带着钱味的东西里头,大家都抢着做大。 光“大”是不行的,因为一味的求大,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中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而目前中国的状况最尴尬,别国在去杠杆时,中国在增杠杆,用著名经济学家陶冬的话说,就是存在“两个错配” 。一是“年期错配” ,指的是中国经济部分部门的长债短借,这是非常危险的投资策略;二是“周期错配” ,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周期开始个别发展,那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已经改观,中国经济面临转型期,又面临去杠杆,未来的不确定性最大。 根据惠誉评级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达到
6、21 万亿美元左右,较四年前跃升 126.5%,在所有新兴经济体中增长最快。所以,转变中国的经济结构,必须颠覆大银行架构。这样的变革可以是危机推动的,最近金融界爆发的一系列事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提速变革的契机。当然,互联网金融、小额信贷的蓬勃兴起,在某种程度上也在瓦解原来的金融体系,而政府是乐见这样的变革发生。 新金融时代的个人理财法则 对大银行架构的颠覆,也是金融生态的重塑过程,互联网金融将兴起,各种定位更鲜明的金融公司和贷款机构将涌现,就如恐龙盛行的侏罗纪时代结束后,物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新金融时代,对于个人来说理财行为也要做出调整。 在大银行架构下,资金的创造和流动是相对单一的、集中的,
7、而恰巧整个社会对于资源的占有亦是高度垄断的。于是,我们看到 2009 年本来四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变成了十万亿信贷,这是反周期宏观政策的逻辑错误,还是经济体系本身存在的缺陷或政策执行机制中存在某种弊端?正确的答案是后者。由于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缺乏约束机制,金融体系缺乏自主权,国有企业的隐性担保机制以及产业政策存在不少弊端,所以让渡过危机的政策反而诱发了一场“洪灾” 。 在过去的金融体系和经济结构下,个人理财法则只要遵循向核心资源靠拢就行,所以房地产这种资产给人们带来的收益最大,早点买然后卖出的都赚了,当然买房自住者不算。最近,笔者突然发现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谈论卖房的问题,虽然 7 月份房价较上年同
8、期上涨 6.7%,涨幅高于 6 月份的 6.1%,但更多的人已经意识到房产不再是能博取高收益的资产。当然很多人卖房的原因是资金周转的压力太大,在过去房价狂飙的几年里,他们往往是耗尽积蓄并且承担了高额负债,每月还贷额超过工资收入 80%者并不鲜见。如果在中国有多于一套的房产,那么现在确实是卖房的绝佳时机,因为中产阶层的情绪和态度已经发生转变,而流行性环境也将由盛转衰。 在新金融时代,个人理财法则上要更具有国际视野,而且要学会多空两方面操作。近期,主要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下挫,其中印度卢比的跌幅最为惨重,资金撤离新兴市场的势头不减。所以,购置美元资产或者在美元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之间操作,都是不错的选择。还是如陶冬所说,如果在中国有一套以上房产,会选择出手套现;如果是成功人士,会选择资金出海,估计几年后在中国会买到便宜得多的资产。 对于股市来说,像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已经跌到 4 倍,确实已经相当的低,但是在各种利空政策都未兑现的情况,现在言抄底银行股尚早,至多也是个僵尸资产,不会带来多大的收益。相比而言,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会更活跃。当然,在未来各种诡异事件还会频繁爆发的情况下,学会做空是很必要的,看看光大证券是如何弥补乌龙事件损失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