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修制造产品成本控制【摘 要】 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的重要一环,对于机修制造行业来说,主要从降低原材料成本控制、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 机修制造; 成本控制; 原材料; 人工成本 众所周知,企业家只需做两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增加收入和控制成本。如何有效地减少日常消耗,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管理层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就要进行成本控制,对于机修制造行业而言,成本控制的核心在于控制机修制品的生产成本。 一、机修制品生产成本和生产成本控制的概念 (一)机修制品生产成本 企业生产机修制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即为产品的生产成本。它
2、是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机械设备折旧或租赁支出的费用,以及其他直接或间接费用的总和。 生产成本包括:基本生产成本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直接人工等;辅助生产成本供电、供水等;制造费用生产车间人员职工薪酬、折旧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运输费等。 (二)机修制品生产成本控制 机修制品生产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对生产阶段成本的控制,即使用一定的方法对生产过程中构成产品成本的一切耗费,进行科学、严格的计算、限制和监督,将各项实际耗费预先确定在预算、计划或标准的范围内,并通过分析造成实际脱离计划或标准的原因,积极采取对策,以实现全面降低成本目标。 二、机修制品生产成本控制的
3、意义 (一)原材料方面 在机修制品的生产成本中,原材料的成本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大约60%至 70%。因此,降低原材料的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开展对原材料的控制,应制定用量定额标准,限制原材料消耗的发生,有计划地控制成本的形成,使成本不超过预先制定的标准。如果原材料成本控制不力,那么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就无从谈起。要降低成本,以最小的消耗实现最大的劳动成果,必须加强原材料的成本管理,强化其成本控制。 (二)废品方面 废品是指经检验在质量上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或需在生产中经过重新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产品。在机修制品中,废品的产生很频繁,客观上增加了完工产品的成本,也降低
4、了企业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应对废品影响成本的方式和金额进行严格的核算和控制。 (三)生产者方面 一切的生产活动是由人来操作的,工人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强弱、认真负责的态度等都会对日常生产成本控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四)生产环节方面 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机制制品成本控制的要点。应从生产过程中水、电、材料的边角料等各个角度出发,加强管理,全面控制成本。要让员工知道一颗螺丝、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都是金钱,为企业节约得来的都会回报给他们;要让他们明白“小细节、大节省”的道理,树立全员节约的意识,将低成本运作落实到每个环节,做到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入库的全过程控制。 三、机修制品生产成本控制
5、的对策 (一)降低原材料成本 1.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 材料的采购成本包括价格、差旅费、运输费等。企业应实行货比三家的管理制度,以最低的价格购入材料,同时大批量集中进货。这样既可以享受价格折扣,降低购置成本,也可以因减少订货次数,减少运输次数,降低运输费用,使总的材料成本降低。另外企业应加强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管理,使材料损耗降到最低。 2.建立定额管理制度 定额是生产部门、设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公司管理层多方面参与的结果。材料消耗定额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可操作的方法加以确定,如技术计算法、统计分析法、经验估计法等。领用材料时应按定额标准严格执行,并根据材料的具体特征如钢材的形
6、状、长宽高等进行综合考虑,提高材料的综合利用率。 3.利用信息化进行精细管理 随着企业对信息化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大,信息技术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目前,许多机修企业争先引入 ERP 系统,对企业物、人等各个方面进行管理。企业充分利用 ERP 系统的动态化与精细化优势,完善了生产信息的动态跟踪和反馈体系,对原材料购入、发出、存货环节等各个方面全程由电脑控制流程,实现了降本增效目标,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二)加强对人工成本的管理 即对生产工人、管理人员的管理,通过这方面的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企业成本控制的日常关键。 一是合理分配劳动力,优化人员配置,实行定员定额管理。二是加强
7、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三是实行合理的工资制度,使职工的经济利益和其经济成果挂购,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节约开支、修旧利废、堵塞漏洞、降低消耗都能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但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不仅要从这些方面降低成本,更要提高创新水平,这才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最有效途径。 一是加大投资,将具有高科技水平的设备、工艺、材料应用于生产过程,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提高生产率,包括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二是加大科研力度,选派优秀的科研人员蹲点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加大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水平,使其有利于降低成本,从而节约原材料,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总之,机修行业应制定因地制宜的制度,控成本、提效益,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